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408节(1 / 4)
尽管这遗憾不是鸿安镇造成的,副镇长还是有些过意不去。他们这里条件简陋嘛,所以人家过来想做事都蹩手蹩脚的,好多困难。
副镇长主动询问:“陈老板,你跟我们说说看,现在我们还有哪些事情能做。”
陈凤霞先说了一通镇政府得帮助供销社尽快建立起加工点,好让农产品贴上统一标签方便对外售卖的事。
“抓质量。说个实在的,供销社出来的东西从大家认知里肯定和大企业不能比。你不能光打价格战,得让买了的人感觉欸,挺便宜的,质量居然还不错。这个心理形成了,人家就不是单纯地尝鲜心态,而是以后有需要,就会优先考虑你家。不然这阵热潮过去之后,供销社的东西就容易被迅速抛弃。”
副镇长点头,拉着朱主任一块儿商量:“那咱们给东西起个名字吧,叫个敞亮的名字,不能老叫供销社啊。”
陈凤霞这会儿却又有了新想法:“我觉得,就叫供销社,鸿安供销社,把商标名注册下来。鸿安两个字摆显眼的地方。我是这么想的啊,你们先随便听听,一家之言而已。首先,鸿安目前在网上知名度比较高,鸿安已经无形间变成了一个品牌。不用再额外花大精力去从头打造。其次,供销社对于我们农民兄弟姐妹来讲,有种天然的亲切感。供销社去收购东西,人家觉得顺理成章。往前数几十年,大家都是去供销社卖蝉蜕卖草药,供销社什么都收,买东西也是指望供销社。再者,对城里人来讲,供销社就是土里土气的代名词,代表的是原生态。一说到供销社,大家立刻就能想到乡村。农产品跟供销社挂钩,就能形成天然的铆合。这种带有点儿年代感的存在,反而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
她说完之后,又强调了遍:“这就是我乱说的,我其实也不太了解这边的情况。你们要觉得不合适,有更合适的主意,我也支持。”
副镇长倒是笑了起来:“哎哟,陈老板你说的没错。这段时间有城里人来我们鸿安玩,的确是指定了要吃公社食堂。”
其实鸿安早就没有公社食堂了。当初撤销公社的时候,食堂也一并取消了。
所谓的公社食堂不过是镇政府食堂对外承包的部分。那会儿为了满足网络生存实验的需要,他们临时搞起来的。后来临街店面生意还不错,就一直没关门。
没想到经过网络的发酵后,来鸿安的外地人都执着于这一口起来。甚至连之前跑了不知道多少趟鸿安收购瓜果的客商这会儿也像是头回发现了新鲜点,也坚持要在公社食堂吃饭。
这人的心态啊,就是挺奇怪。
陈凤霞笑道:“要是觉得没问题,就尽快上手吧。东西如果不好,砸的可是鸿安的牌子,人家以后会笑的。”
副镇长立刻点朱主任的名字:“这要看你哦,老朱,把以前负责收购的老同志也请回来吧,收上来的东西也要请他们掌眼。是好是坏,他们眼睛可亮着呢。”
朱主任没意见。这些年供销社日子不好过,尤其是化肥跟棉花的专营权被取消后,供销社已经失去了最后的定海神针。日子过不下去,那就只能内退裁人,反正锅里的饭就这些,分的人越少,剩下的人能捱下去的时间就越长。
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家都是竞争对手甚至难听点说近乎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现在能有新的工作岗位,能挣到钱,那大家也就不用跟斗鸡眼似的了。
朱主任也打包票:“没问题,我不说明天,我下午就去跑山,请人请东西。”
副镇长哈哈大笑:“有你在我放心,我可不愁了。”
陈凤霞却不放领导走:“您可松快不了,我这边还有事要麻烦你。”
什么事?写博客宣传鸿安镇啊。
现在软硬件条件又不能搞网络直播什么的,就只能从博客发力了。
这鸿安镇的情况,没人比本地人更了解。那宣传的任务自然也只能落在鸿安镇自己头上。
陈凤霞开了电脑网页,跟副镇长解释什么是博客,直接把它当成鸿安镇对外介绍自己的广告平台。什么山水啊,什么特产啊,什么镇上村里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啊,都可以介绍。包括赶集时会卖些什么东西之类的,当地都有哪些资源,全都可以讲。
“我现在是没实力在这里投资建厂,但是网友神通广大,他们当中有很多老板。要是他们看到了说不定就会产生兴趣,到时候就有可能主动找过来搞投资。不过我有个小小的建议啊,像是污染大的东西不要弄。鸿安的果树已经有品牌效应呢,是可以长长久久做下去的产业。小印刷厂小化工厂这种,办几年的确可以快速地挣几年钱。但很快,其他产业像是果树养殖就都会被毁掉。得不偿失。宁可长做长有。”
副镇长点头应下:“县里开会,给我们定下的是生态旅游的路线。我们准备从轻工业上下手,从深度加工工艺品方向出发。说实在的,陈老板,你有兴趣吗?镇上开会讨论,我们有个荞麦壳枕头的项目想弄起来。这个枕头我们当地人都枕,下乡来的干部也愿意带两个回去,普遍反应对失眠有效果。”
陈凤霞也知道荞麦壳枕头,她重生前枕的就是这个。对失眠的效果,呃,大概是因人而异,反正她没感觉到多少。不过枕着倒是还挺舒服的。
既然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里面有荞麦,弄荞麦壳枕头其实也是条路。
不过陈凤霞没搞过工厂,也不知道该如何管理,更加没胆量贸贸然在自己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搞投资。
她只含蓄地表示:“这倒是个不错的项目。这样吧,我给你们问问我办厂的朋友们。要是他们有兴趣的话,还要请领导多帮忙,争取早点把厂子办起来。” ↑返回顶部↑
副镇长主动询问:“陈老板,你跟我们说说看,现在我们还有哪些事情能做。”
陈凤霞先说了一通镇政府得帮助供销社尽快建立起加工点,好让农产品贴上统一标签方便对外售卖的事。
“抓质量。说个实在的,供销社出来的东西从大家认知里肯定和大企业不能比。你不能光打价格战,得让买了的人感觉欸,挺便宜的,质量居然还不错。这个心理形成了,人家就不是单纯地尝鲜心态,而是以后有需要,就会优先考虑你家。不然这阵热潮过去之后,供销社的东西就容易被迅速抛弃。”
副镇长点头,拉着朱主任一块儿商量:“那咱们给东西起个名字吧,叫个敞亮的名字,不能老叫供销社啊。”
陈凤霞这会儿却又有了新想法:“我觉得,就叫供销社,鸿安供销社,把商标名注册下来。鸿安两个字摆显眼的地方。我是这么想的啊,你们先随便听听,一家之言而已。首先,鸿安目前在网上知名度比较高,鸿安已经无形间变成了一个品牌。不用再额外花大精力去从头打造。其次,供销社对于我们农民兄弟姐妹来讲,有种天然的亲切感。供销社去收购东西,人家觉得顺理成章。往前数几十年,大家都是去供销社卖蝉蜕卖草药,供销社什么都收,买东西也是指望供销社。再者,对城里人来讲,供销社就是土里土气的代名词,代表的是原生态。一说到供销社,大家立刻就能想到乡村。农产品跟供销社挂钩,就能形成天然的铆合。这种带有点儿年代感的存在,反而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
她说完之后,又强调了遍:“这就是我乱说的,我其实也不太了解这边的情况。你们要觉得不合适,有更合适的主意,我也支持。”
副镇长倒是笑了起来:“哎哟,陈老板你说的没错。这段时间有城里人来我们鸿安玩,的确是指定了要吃公社食堂。”
其实鸿安早就没有公社食堂了。当初撤销公社的时候,食堂也一并取消了。
所谓的公社食堂不过是镇政府食堂对外承包的部分。那会儿为了满足网络生存实验的需要,他们临时搞起来的。后来临街店面生意还不错,就一直没关门。
没想到经过网络的发酵后,来鸿安的外地人都执着于这一口起来。甚至连之前跑了不知道多少趟鸿安收购瓜果的客商这会儿也像是头回发现了新鲜点,也坚持要在公社食堂吃饭。
这人的心态啊,就是挺奇怪。
陈凤霞笑道:“要是觉得没问题,就尽快上手吧。东西如果不好,砸的可是鸿安的牌子,人家以后会笑的。”
副镇长立刻点朱主任的名字:“这要看你哦,老朱,把以前负责收购的老同志也请回来吧,收上来的东西也要请他们掌眼。是好是坏,他们眼睛可亮着呢。”
朱主任没意见。这些年供销社日子不好过,尤其是化肥跟棉花的专营权被取消后,供销社已经失去了最后的定海神针。日子过不下去,那就只能内退裁人,反正锅里的饭就这些,分的人越少,剩下的人能捱下去的时间就越长。
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家都是竞争对手甚至难听点说近乎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现在能有新的工作岗位,能挣到钱,那大家也就不用跟斗鸡眼似的了。
朱主任也打包票:“没问题,我不说明天,我下午就去跑山,请人请东西。”
副镇长哈哈大笑:“有你在我放心,我可不愁了。”
陈凤霞却不放领导走:“您可松快不了,我这边还有事要麻烦你。”
什么事?写博客宣传鸿安镇啊。
现在软硬件条件又不能搞网络直播什么的,就只能从博客发力了。
这鸿安镇的情况,没人比本地人更了解。那宣传的任务自然也只能落在鸿安镇自己头上。
陈凤霞开了电脑网页,跟副镇长解释什么是博客,直接把它当成鸿安镇对外介绍自己的广告平台。什么山水啊,什么特产啊,什么镇上村里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啊,都可以介绍。包括赶集时会卖些什么东西之类的,当地都有哪些资源,全都可以讲。
“我现在是没实力在这里投资建厂,但是网友神通广大,他们当中有很多老板。要是他们看到了说不定就会产生兴趣,到时候就有可能主动找过来搞投资。不过我有个小小的建议啊,像是污染大的东西不要弄。鸿安的果树已经有品牌效应呢,是可以长长久久做下去的产业。小印刷厂小化工厂这种,办几年的确可以快速地挣几年钱。但很快,其他产业像是果树养殖就都会被毁掉。得不偿失。宁可长做长有。”
副镇长点头应下:“县里开会,给我们定下的是生态旅游的路线。我们准备从轻工业上下手,从深度加工工艺品方向出发。说实在的,陈老板,你有兴趣吗?镇上开会讨论,我们有个荞麦壳枕头的项目想弄起来。这个枕头我们当地人都枕,下乡来的干部也愿意带两个回去,普遍反应对失眠有效果。”
陈凤霞也知道荞麦壳枕头,她重生前枕的就是这个。对失眠的效果,呃,大概是因人而异,反正她没感觉到多少。不过枕着倒是还挺舒服的。
既然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里面有荞麦,弄荞麦壳枕头其实也是条路。
不过陈凤霞没搞过工厂,也不知道该如何管理,更加没胆量贸贸然在自己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搞投资。
她只含蓄地表示:“这倒是个不错的项目。这样吧,我给你们问问我办厂的朋友们。要是他们有兴趣的话,还要请领导多帮忙,争取早点把厂子办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