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为官指南 第69节(3 / 4)
玻璃造出来了之后,他还是按照水泥那样,交给了朝廷,以后利益自然也是归国库了。事实上他也当然可以把它和肥皂那些东西一样,一起卖出去赚银子,但是财富对他而言就只是一个数字,只要大周境内多一座工厂,他这边就有十万两入账,赚银子赚的是相当容易。虽然他捐出去的银子也不少,但是与全部身家比起来,也只是一个小数字。所以玻璃的利润并不能让他特别心动既然如此,倒不如直接交给建平帝吧,以后国库丰了,也能让他这个新帝高兴高兴。
而等杨云清将一整块两三本书籍大的玻璃呈给建平帝的时候,他也是异常惊奇:“我以往倒是看到过不少的琉璃水晶,但是到底不如此物晶莹剔透,宛如冬日的冰片一般透明,而且此物造价还那么便宜,这实在是不错。”建平帝刚刚登基,此时对杨云清也很亲近信任,所以言语之间并未称“朕”,还是像以前一样,一口一个我。当然在与外人说话的时候,他还是十分注意自己作为皇帝的威严的,从来都是“朕”。
杨云清道:“若是用这玻璃做窗户,室内定会明亮许多,读书的时候也不费眼了。”
建平帝笑着道:“好,我今日立马就让人先将寝宫还有几个大殿装上玻璃,要是效果不错,就让人去把母后的景宁宫也换上。”
杨云清又提议,“或许国子监里面也可以换上,还有京城之中的几座书院,如此也可以向天下百姓表示您对读书人的重视。”
建平帝觉得这话说的很对,他现在才刚登基,这样做的确能帮助他收拢一部分天下读书人的心,让这些读书人对于他这个新帝更加信服。
而杨云清现在的府里面窗户,也早都安上了玻璃,整体弄下来,府中比之之前可是亮堂了许多倍,凤阳对此更是连连夸耀。杨云清他一听,立马又让手下的人做出了各种玻璃制作成的器物,送给了凤阳,让她玩个新奇。
因为建平帝将宫里的几座大殿安装好了玻璃之后,觉得效果的确是不错,很快就安排了下去,让人在京城之内推广,之后更是要辐射到大周的其他地方去,这么一来,国库就又是一笔进账。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建平帝当了皇帝之后才明白了这个道理,国家的各处都要钱,国库的银子从来就没有用不完的说法,永远都是出于还不够的状态,而且他现在登基了,要是想大展拳脚,自然也是需要银子的,没有银子他这个当皇帝肯定着急。所以这个时候,银子永远是不嫌多的,国库的银子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京城之中也如原本预料的那样,一时之间给窗户安上玻璃瞬间成了新风潮,朝中大臣凡是手里有点钱的,都去弄了玻璃给自家窗户安排上,对于玻璃不屑一顾的根本没几个,更何况这个时候就连皇宫之中各处大殿都安上了,这四舍五入就等于他们用的是“皇室贡品”了。
而杨云清建议建平帝让人去给国子监还有一些书院安装玻璃窗户的举措也有了效果,不少士子都在写诗和写文章夸赞玻璃,当然也称赞新帝的仁厚,一片叫好之声,总之一开始的目的是达到了。
两个多月过去,看着国库之内入账的大笔银子,建平帝甚是欣喜,一直高兴,又当朝给了杨云清不少赏赐,反正是不能升官了,就只能在这上面弥补弥补了,所以赏赐是非常丰厚。
而朝臣这个时候也知道了,这玻璃又是杨次辅的手笔,所以才会又有了这么一大笔的赏赐,虽然他们心里非常羡慕,但是他们倒是没有太大的惊讶,大概是习惯了,之前那水泥不就是杨次辅弄出来的吗?还有牛痘之法,哦,还有十多年前就兴起的肥皂、镜子等,所以还有什么是这位杨大人那不出来的?他们反正是已经习惯了。
海伯十分激动地走了进来,道:“老爷,几年前派出去的人回来了!”现在杨云清已经从少爷光荣的晋升到老爷了,虽然有些不习惯,但是总不能还叫少爷吧!现在少爷的这个名头已经到了他的儿子头上了。
第163章 土豆红薯 杨云清一听,心里也是惊喜万……
杨云清一听, 心里也是惊喜万分,道:“他们可曾休息过了?还是今日就来了的?”
海伯答道:“是今日早上到的,那领头的管事一下船就要来见老爷您了, 其他的人倒是在休息。”
“先不用让他们急着见我想, 让他们先回家休整一番,这几年他们也是辛苦了。”
海伯听了却道:“那领头的管事现在已经在侧院等着了, 要是让他们回去在,这就得还要再来一趟, 不如就这么见了吧。再者他们为老爷您做事在, 这个时候就算是您不见让他们去休息, 他们没有过来跟您汇报事情, 就算是休息肯定也是不敢安心的。”
听到了这,杨云清也就允了, 让来福赶紧去侧院那边把人领过来,好让他们把事情汇报完赶紧回去休息一番。
没多会时间,来福身后就带着两个人走了过来。
那两人见了杨云清心里十分激动, 更别提刚刚从那边的下人口里听到,现在主子已经是当朝次辅了, 这是实在不得了啊, 这让他们效命的心就更坚定了。
杨云清看着这两个管事身上的确是风尘仆仆, 的确是一下船就奔了过来的。他这个时候也体恤他们旅途艰辛, 没有让他们站着回话, 而是让小厮去拿了两个小杌子给他们坐下, 让他们也歇一歇。
这两个人是杨云清从沔阳那边回来之后派出去的, 他派他们去干的事情也不是什么普通的事情,不然不会好几年才回来复命。他当时是派他们出海,去寻找土豆、玉米、红薯、辣椒等海外作物, 这其中单说土豆红薯,要是能带回来,决计是会给大周朝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到了那个时候,或许幼有所养,老有所依才有可能实现,路上也不会再有因为吃不饱饭而被遗弃的孩子。
当时他派这些人出去的时候,说的是七年为期,不管找不到得到他说的东西,都得回来复命,不然出海以后,通信断绝,很难知道他派去的任务到底是完成了多少,那边是个什么情况。
当时杨云清总共是派了两百多个人出海去的,他的秘密武器□□那个时候也早就偷偷研制出来交给领头的了,当时是吩咐他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准使用的。而其他的冷兵器,杨云清也是花费了大力气才收集到一些,让他们从头武装到了脚。
既然是出海去寻找那些高产作物,这船上派的就不可能全是普通的人,至少得有一半是懂些拳脚的,若是遇到了陌生土著,或是遇上海盗起了冲突,才能保护一船人的安全。而除此之外,还要有懂天象的,能在海上掌舵航行的人,然后还得要有识字的,这样才能将路线图和沿途风景记录下来。
符合要求的人,他们在一群普通百姓群里,当然是比较优秀一点的,他们当然也很少有三餐不急,沦落到啥都不管就愿意给杨云清他卖命的,大多数的人不可能愿意放弃舒适的生活,跑去冒险的。
而杨云清当时面对这样的情况是怎么办的呢,拿钱砸。
普通的不会拳脚不识字的,只要愿意上船出海,每人可以发五百两,会拳脚的七百五十两,会识字画图的记录的,一千两,领头管事一千五百两。 ↑返回顶部↑
而等杨云清将一整块两三本书籍大的玻璃呈给建平帝的时候,他也是异常惊奇:“我以往倒是看到过不少的琉璃水晶,但是到底不如此物晶莹剔透,宛如冬日的冰片一般透明,而且此物造价还那么便宜,这实在是不错。”建平帝刚刚登基,此时对杨云清也很亲近信任,所以言语之间并未称“朕”,还是像以前一样,一口一个我。当然在与外人说话的时候,他还是十分注意自己作为皇帝的威严的,从来都是“朕”。
杨云清道:“若是用这玻璃做窗户,室内定会明亮许多,读书的时候也不费眼了。”
建平帝笑着道:“好,我今日立马就让人先将寝宫还有几个大殿装上玻璃,要是效果不错,就让人去把母后的景宁宫也换上。”
杨云清又提议,“或许国子监里面也可以换上,还有京城之中的几座书院,如此也可以向天下百姓表示您对读书人的重视。”
建平帝觉得这话说的很对,他现在才刚登基,这样做的确能帮助他收拢一部分天下读书人的心,让这些读书人对于他这个新帝更加信服。
而杨云清现在的府里面窗户,也早都安上了玻璃,整体弄下来,府中比之之前可是亮堂了许多倍,凤阳对此更是连连夸耀。杨云清他一听,立马又让手下的人做出了各种玻璃制作成的器物,送给了凤阳,让她玩个新奇。
因为建平帝将宫里的几座大殿安装好了玻璃之后,觉得效果的确是不错,很快就安排了下去,让人在京城之内推广,之后更是要辐射到大周的其他地方去,这么一来,国库就又是一笔进账。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建平帝当了皇帝之后才明白了这个道理,国家的各处都要钱,国库的银子从来就没有用不完的说法,永远都是出于还不够的状态,而且他现在登基了,要是想大展拳脚,自然也是需要银子的,没有银子他这个当皇帝肯定着急。所以这个时候,银子永远是不嫌多的,国库的银子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京城之中也如原本预料的那样,一时之间给窗户安上玻璃瞬间成了新风潮,朝中大臣凡是手里有点钱的,都去弄了玻璃给自家窗户安排上,对于玻璃不屑一顾的根本没几个,更何况这个时候就连皇宫之中各处大殿都安上了,这四舍五入就等于他们用的是“皇室贡品”了。
而杨云清建议建平帝让人去给国子监还有一些书院安装玻璃窗户的举措也有了效果,不少士子都在写诗和写文章夸赞玻璃,当然也称赞新帝的仁厚,一片叫好之声,总之一开始的目的是达到了。
两个多月过去,看着国库之内入账的大笔银子,建平帝甚是欣喜,一直高兴,又当朝给了杨云清不少赏赐,反正是不能升官了,就只能在这上面弥补弥补了,所以赏赐是非常丰厚。
而朝臣这个时候也知道了,这玻璃又是杨次辅的手笔,所以才会又有了这么一大笔的赏赐,虽然他们心里非常羡慕,但是他们倒是没有太大的惊讶,大概是习惯了,之前那水泥不就是杨次辅弄出来的吗?还有牛痘之法,哦,还有十多年前就兴起的肥皂、镜子等,所以还有什么是这位杨大人那不出来的?他们反正是已经习惯了。
海伯十分激动地走了进来,道:“老爷,几年前派出去的人回来了!”现在杨云清已经从少爷光荣的晋升到老爷了,虽然有些不习惯,但是总不能还叫少爷吧!现在少爷的这个名头已经到了他的儿子头上了。
第163章 土豆红薯 杨云清一听,心里也是惊喜万……
杨云清一听, 心里也是惊喜万分,道:“他们可曾休息过了?还是今日就来了的?”
海伯答道:“是今日早上到的,那领头的管事一下船就要来见老爷您了, 其他的人倒是在休息。”
“先不用让他们急着见我想, 让他们先回家休整一番,这几年他们也是辛苦了。”
海伯听了却道:“那领头的管事现在已经在侧院等着了, 要是让他们回去在,这就得还要再来一趟, 不如就这么见了吧。再者他们为老爷您做事在, 这个时候就算是您不见让他们去休息, 他们没有过来跟您汇报事情, 就算是休息肯定也是不敢安心的。”
听到了这,杨云清也就允了, 让来福赶紧去侧院那边把人领过来,好让他们把事情汇报完赶紧回去休息一番。
没多会时间,来福身后就带着两个人走了过来。
那两人见了杨云清心里十分激动, 更别提刚刚从那边的下人口里听到,现在主子已经是当朝次辅了, 这是实在不得了啊, 这让他们效命的心就更坚定了。
杨云清看着这两个管事身上的确是风尘仆仆, 的确是一下船就奔了过来的。他这个时候也体恤他们旅途艰辛, 没有让他们站着回话, 而是让小厮去拿了两个小杌子给他们坐下, 让他们也歇一歇。
这两个人是杨云清从沔阳那边回来之后派出去的, 他派他们去干的事情也不是什么普通的事情,不然不会好几年才回来复命。他当时是派他们出海,去寻找土豆、玉米、红薯、辣椒等海外作物, 这其中单说土豆红薯,要是能带回来,决计是会给大周朝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到了那个时候,或许幼有所养,老有所依才有可能实现,路上也不会再有因为吃不饱饭而被遗弃的孩子。
当时他派这些人出去的时候,说的是七年为期,不管找不到得到他说的东西,都得回来复命,不然出海以后,通信断绝,很难知道他派去的任务到底是完成了多少,那边是个什么情况。
当时杨云清总共是派了两百多个人出海去的,他的秘密武器□□那个时候也早就偷偷研制出来交给领头的了,当时是吩咐他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准使用的。而其他的冷兵器,杨云清也是花费了大力气才收集到一些,让他们从头武装到了脚。
既然是出海去寻找那些高产作物,这船上派的就不可能全是普通的人,至少得有一半是懂些拳脚的,若是遇到了陌生土著,或是遇上海盗起了冲突,才能保护一船人的安全。而除此之外,还要有懂天象的,能在海上掌舵航行的人,然后还得要有识字的,这样才能将路线图和沿途风景记录下来。
符合要求的人,他们在一群普通百姓群里,当然是比较优秀一点的,他们当然也很少有三餐不急,沦落到啥都不管就愿意给杨云清他卖命的,大多数的人不可能愿意放弃舒适的生活,跑去冒险的。
而杨云清当时面对这样的情况是怎么办的呢,拿钱砸。
普通的不会拳脚不识字的,只要愿意上船出海,每人可以发五百两,会拳脚的七百五十两,会识字画图的记录的,一千两,领头管事一千五百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