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 第36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京城日报》就用了三个版介绍《渴望》:
  “就像《好人一生平安》的歌词一样,《渴望》传达的是理想化企盼。每个观众对生活的渴望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剧中人物随着观众的思想和感情会形成不同的渴望,从而找到共鸣。
  ——京城《渴望》热”
  “许多观众被刘慧芳的无私大爱感动,但也有观众质疑:我就不信有刘慧芳这种人!
  现实中,究竟有没有这样的好人?鲁小威坦然回应:‘刘慧芳不是一个做人的楷模,如果把她作为一个模式就错了,因为《渴望》想歌颂的是一种道德规范——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
  ——导演鲁小威谈《渴望》”
  “为节省剧组资金,演员们不住宾馆饭店,每天凌晨起床前往拍摄基地,晚上8点多钟回家。赶上天气寒冷,却正好拍夏天戏,摄影棚内没有暖气,剧组给每人发了一个暖水袋。
  有一天李雪健拍完戏下场,别人问他,肚子上怎么有块红记,他低头一看,才发现是暖水袋烫起的一片红泡。
  ——《渴望》诞生记”
  紧跟着,整个首都文艺圈也搭上班车,无《渴望》不谈,谈必及《渴望》。
  各种各样的座谈会一波一波开,仿佛每个人都在发声:
  “从家长里短的内容和它引起百姓的街谈巷议来看,这是一部大众文化产品。”
  “剧组找到了当下人民的审美理想,与其说观众爱看,不如说他们在呼唤生活中的善良、友爱、温情和真挚。
  “《渴望》不是概念化的用语言劝善,而是用感人的情节启发良知。它靠的是人情味儿,四合院,小洋楼,四户三代人的悲欢离合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刘慧芳的性格是有发展的,特别遇到李三斤后,她变得独立、成长、思考,这点最为难得。”
  “太喜欢李三斤了,想起来就逗!”
  “看前面稍显拖沓,拍50集有点刻意了,30集收尾正好。看到中段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突然又精彩起来,好像刘慧芳重活了一次。”
  “没错没错,更喜欢后面的剧情。”
  第368章 《渴望》神话3
  京台每天播一集,但观众反响太强烈,只得改成两集。
  央视又立即跟上,这股热度像病毒一样蔓延全国。凯丽一夜间干掉潘红、刘小庆,堪称最红的女演员——比足力健还红。
  每天一麻袋一麻袋的信,每次出门都惹得群众围观,起初还挺乐呵,后来就觉得烦。
  上午,煤矿文工团宿舍。
  凯丽穿戴整齐,站在家门口犹豫再三,不敢开门。
  她扒门缝瞅了瞅,终于迈出脚,刚走几步,迎面过来一女人,“请问是刘慧芳家……哎呀,慧芳!”
  完了!
  她一捂脸。
  “慧芳,是你吧?哎呀真是你,可算找着你了!”
  女人操着方言,语速极快,“俺是农村来的,想留京城工作,但政府不给办户口,你能不能帮俺个忙?”
  “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