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 第364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葛铃我想找吕立萍,李东宝我想找葛尤……小许,你跟他说说,我怕他担心风格重复,不肯接。”
  “没事,李东宝是冷幽默,白奋斗是贱,不挨着。”
  “那就好,别的也没什么了。我们拍室内剧经验足够,《渴望》摄影棚还留着呢,争取两个月收尾。”
  郑小龙敲定调子,几人吃喝闲聊一番,随即散场。
  汪朔主动掏钱,跟老马拉拉扯扯,给塞了五十块钱。他这人怎么说呢,有讨厌的一面,也有朋友义气的一面。
  许非上了车,按按喇叭,“朔哥,我送你。”
  “你送我?我特么还不如打车呢,人家好歹顶个牌,你这跟黑车似的。”
  汪朔骂骂咧咧的坐到副驾驶,“走着吧,回家。”
  嘎吱嘎吱大发起步,约莫开了五分钟,许非问:“最近写小说没有,尽忙着写剧本呢?”
  “小说有啊,手上好几篇呢。”
  “哟,念叨念叨?”
  “你小子要干嘛?”汪朔斜了一眼。
  “改编啊!你要是写完了能不能给我瞅瞅,指不定我就直接买了。”
  “这富裕……”
  他想喷点脏话,末了一想,人家是真富裕,“成啊,你要买我可宰大款了。”
  “一万一篇,怎么样?”
  “我……艹!”
  汪朔眨巴眨巴,到底忍不住,“有钱人真特么孙子(zei)!”
  ……
  1991年,其实形势严峻。
  首先东欧剧变,苏联逐渐崩塌,中国崩溃论大行其道。同时,西方仍对中国保持制裁,外资撤走,基本归零。
  那国内经济还要发展,怎么办呢?
  政府开始大量增发国债,增发纸币,用增发的钱来搞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带来的影响有很多,单说市场消费这块,社会上诞生了一个词,消费主义。顾名思义,就是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把其当作人生价值。
  原因非常复杂,比如老百姓敢花钱了;比如各种宣传促销手段,越来越被人接受;比如盲目追求名牌,互相攀比等等。
  尤其京城这种地界,先富起来的不少,对西方名牌有一种病态般的崇拜。当时极为严重,官方专门批评。
  不过这会年初,还是岁月静好。
  许老师独自在京,一直完善《欢喜姻缘》的剧本,五个故事,打算拍25-30集。
  他考虑的是,用一套班子演下来,还是每个故事用不同的演员?原版的乐珈彤和朱媛媛,是几个故事连下来的,感觉有点乱。
  可用不同的演员,就是五对男女主,他怕更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