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 第89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呃,拆信封前都要说几句段子,但是没给我台本。”
  “是啊,没有台本,看来要我们自己发挥。”
  “……”
  短暂的沉默,国际章伸伸手:“你说呀?”
  “台本上没写了。”
  底下一阵轻笑,周公子转为正经,道:“其实我很羡慕这个新人奖,因为一人只能拿一次。”
  “我也是,我之前问主办方为什么找我们俩颁奖。他指着嘉宾名单给我看,哇……”
  国际章手搭凉棚,往下面望了望,意思是全是大佬。
  “我们先看提名吧。”
  最佳新人和最佳新人导演有一定的特殊性,并非每年都有,提名也不限多数,最少有两个就ok。
  “林嘉欣《男人四十》。”
  “桂纶美《蓝色大门》。”
  “黄又南《一碌蔗》。”
  “原丽淇《三更之回家》。”
  “获得第一届金梧桐奖最佳新人奖的是……”
  国际章拆开信封,交给周公子,后者念道:“恭喜林嘉欣!”
  “哗哗哗!”
  25岁的林嘉欣上台,客气的说了几句感言。
  第一届,谁也没啥特殊情感,礼节到就完了。
  跟着又演了个小节目,大屏幕放《病毒》片段,当然没放丧尸的镜头,毕竟电视直播。把几位主要演员放了下,介绍道:
  “截至目前,该片票房1.13亿美元,全球碟片销售7千万美元……”
  “哇哦!”
  《病毒》在去年席卷半个亚洲,但这么直观的印在大屏幕上,自令全场惊叹。
  不由又想,好像从《卧虎藏龙》开始,就不断诞生这种针对海外市场的大片。《卧虎藏龙》2亿美元出头,《病毒》差在哪里?
  缺的是北美票房不足,但光亚洲区的成绩就如此牛逼,确实出乎意料。
  “有请《病毒》主创上台!”
  最佳亚洲电影,嘉宾很有分量,张国师和墨镜王。
  徐克领头,一溜演员站在台上,音乐雄浑激荡,全场掌声雷鸣。
  典礼靠什么?除了选片眼光、程序正义,靠的就是这些形式主义。张国师给你颁奖,郭小四给你颁奖,那感觉能一样么?
  所谓影响力,就这样慢慢积累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