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1 / 4)
陈李氏点点头:“是的, 亡夫是个穷官儿,一路盘缠已经是卖房卖地得的, 客栈实在是担负不起。好在他的同年还有几个热心的人,安排我住这同乡举子们所居的公馆里, 省却了不少麻烦。”
她看看李夕月,有些抱歉:“只是条件不太好, 姑娘是天上人, 只怕看不下去。”
李夕月笑道:“我就是宫里一个奴才,天家的繁华,又不是我家的。您别见外就好。”
大理寺安排的车停在千步廊的照壁内侧, 赶车的换了皇帝上虞处的侍卫,不过穿着布袄棉鞋,一点不张扬。
车下摆着踏脚的凳子,两个人谦虚了一会儿,陈李氏说:“姑娘,咱们别在这些礼数客套上耽误时候了,今日您陪着我,宛如是皇上的恩典,若因为我虚长几岁就坏了君臣的规矩道理反倒不好。”
李夕月一听,嗬,到底是官太太,说话稳稳重重的,客气而无法辩驳,她也就先上了车,留出半边位置给陈李氏。
车上说话,御夫都听得见,所以两个人只随意寒暄。李夕月离得近,细细端详着陈李氏。人的性格很多体现在面貌上,陈李氏是一副苦相,嘴角下撇,眉心紧蹙,但颌骨是圆的,目光坚毅而无邪光,李夕月直觉这人绝不可能是两名长随所说的奸.淫杀夫的妇人。
不一会儿就到了公馆。陈如惠是山东人,他夫人临时所居的就是山东举子们赶考住的会馆,在寸土寸金的外城胡同里,开了窄窄的一个门面,木匾上几个字倒写得飘逸刚劲。
马车绕过正门,仍是在角门停下,那里只有一个守门的老门子,陈李氏又打招呼:“单独开辟的一方小院给我,避开杂人,不过出门在外,男女大防也顾不得太多,您担待。”
等那门子放好条凳,她率先下车,然后伸手搀扶李夕月。
所谓“男女大防顾不得太多”,其实是森严的汉家规矩,有些体面的汉家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不能见外男。
不过李夕月是旗下姑娘,其实没那么讲究。此刻下车,还四下打量了一下,觉得这读书人住的地方清净简朴,倒也不错。
进了门,陈李氏奉李夕月坐下来,亲自到隔壁做后厨的小屋子里烧水奉茶。
李夕月不由坐不住,过了一会儿到那屋子里,看见陈李氏正在吹火,呛得脸通红,她上前帮忙,边问:“怎么,夫人家里连个丫鬟都不用?”
陈李氏说:“在他任上原本养了两个丫头和一个婆子,帮着照应照应小孩,做做粗使的活儿。后来家里败了,也养不起了,发卖的发卖,遣散的遣散。”
“那家里的孩子呢?”
“两个男孩子大了些,送回老家他们祖父那里边耕地边读书,最小的是个姑娘,才五岁,没有办法,也只能跟着哥哥们在老家,虽不能纺绩,烧烧火、剥剥豆、喂喂猪还都能干。”
李夕月靠近着陈李氏一道烧火,侧脸就看见她眼角的细纹。话语虽平静,但激荡起她心里的涟漪:这些不容易,说出来轻飘飘的,其实对一个家庭是天翻地覆的,陈如惠官虽不大,好歹会有补上实缺县令的机会,那么,官家的少爷、官家的小姐,原本不可能会是这样的生活;而做母亲的,若是忍气吞声放弃了,在家织布教子,也还有有些资本守着,不会落到现在这样家无余资、子女亲耕的田地;而今日看两个长随的做派,也真是无耻下流之至,陈李氏的名声和性命很有可能就被毁于一旦。
皇帝意欲靠这件案子打击江南行省的官场、打击礼亲王,事实上也是把这个女子拖入了旋涡里。
她不由低声问:“抛了一切来京里,后悔不后悔呀?”
但陈李氏一口说:“不后悔!原本我就疑惑亡夫的死因,只是想着堂上舅姑、膝下儿女,没有京控的勇气;后来,帝师张大人给了我勇气,若我不能为亡夫昭雪,堂上舅姑、膝下儿女纵使有衣有食,一辈子也抬不起头。目下只有我,舍了一条性命可以为他做点什么。”
她的泪珠潸然而下,但天生下撇的嘴角却勾了起来,带着坚毅的笑意。
李夕月心头大震。
原来相濡以沫的感情,还可以做到这样的牺牲!
一只孤雁,亦不为权势与现实所迫,可以为他的“名”不顾一切!
这时候水开了,见陈李氏要冲水,李夕月抢过说:“我来吧,平时我就做这些活,我熟练。”
是真的想为这个孀妇做点什么,聊表寸心。
烹好茶,两个人到屋子里聊天。聊了一会儿案情,陈李氏只能摇头:“我也就是一腔孤勇,其实什么证据都没有。他查赈资的时候是短差,所以也没有带着我,我也只管在他署里陪伴着孩子,等人没了,我赶过去收敛,什么可疑的东西都没了。我说要仵作验尸,那两个小人说人死为大,怎么能叫仵作开膛破肚的?弄得全尸都没了,家中老人岂不要气死?我那时候伤恸得昏天黑地,也想不了许多,只觉得确实得入土为安才好,就听了他们的。”
她跌足说:“也怪我那时候没有怀疑他们俩,实在是太巧言令色了,后来慢慢回想,才觉得不合理的地方越来越多。”
其实,也怪不得谁,有心欺瞒作假,哪那么容易戳穿! ↑返回顶部↑
她看看李夕月,有些抱歉:“只是条件不太好, 姑娘是天上人, 只怕看不下去。”
李夕月笑道:“我就是宫里一个奴才,天家的繁华,又不是我家的。您别见外就好。”
大理寺安排的车停在千步廊的照壁内侧, 赶车的换了皇帝上虞处的侍卫,不过穿着布袄棉鞋,一点不张扬。
车下摆着踏脚的凳子,两个人谦虚了一会儿,陈李氏说:“姑娘,咱们别在这些礼数客套上耽误时候了,今日您陪着我,宛如是皇上的恩典,若因为我虚长几岁就坏了君臣的规矩道理反倒不好。”
李夕月一听,嗬,到底是官太太,说话稳稳重重的,客气而无法辩驳,她也就先上了车,留出半边位置给陈李氏。
车上说话,御夫都听得见,所以两个人只随意寒暄。李夕月离得近,细细端详着陈李氏。人的性格很多体现在面貌上,陈李氏是一副苦相,嘴角下撇,眉心紧蹙,但颌骨是圆的,目光坚毅而无邪光,李夕月直觉这人绝不可能是两名长随所说的奸.淫杀夫的妇人。
不一会儿就到了公馆。陈如惠是山东人,他夫人临时所居的就是山东举子们赶考住的会馆,在寸土寸金的外城胡同里,开了窄窄的一个门面,木匾上几个字倒写得飘逸刚劲。
马车绕过正门,仍是在角门停下,那里只有一个守门的老门子,陈李氏又打招呼:“单独开辟的一方小院给我,避开杂人,不过出门在外,男女大防也顾不得太多,您担待。”
等那门子放好条凳,她率先下车,然后伸手搀扶李夕月。
所谓“男女大防顾不得太多”,其实是森严的汉家规矩,有些体面的汉家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不能见外男。
不过李夕月是旗下姑娘,其实没那么讲究。此刻下车,还四下打量了一下,觉得这读书人住的地方清净简朴,倒也不错。
进了门,陈李氏奉李夕月坐下来,亲自到隔壁做后厨的小屋子里烧水奉茶。
李夕月不由坐不住,过了一会儿到那屋子里,看见陈李氏正在吹火,呛得脸通红,她上前帮忙,边问:“怎么,夫人家里连个丫鬟都不用?”
陈李氏说:“在他任上原本养了两个丫头和一个婆子,帮着照应照应小孩,做做粗使的活儿。后来家里败了,也养不起了,发卖的发卖,遣散的遣散。”
“那家里的孩子呢?”
“两个男孩子大了些,送回老家他们祖父那里边耕地边读书,最小的是个姑娘,才五岁,没有办法,也只能跟着哥哥们在老家,虽不能纺绩,烧烧火、剥剥豆、喂喂猪还都能干。”
李夕月靠近着陈李氏一道烧火,侧脸就看见她眼角的细纹。话语虽平静,但激荡起她心里的涟漪:这些不容易,说出来轻飘飘的,其实对一个家庭是天翻地覆的,陈如惠官虽不大,好歹会有补上实缺县令的机会,那么,官家的少爷、官家的小姐,原本不可能会是这样的生活;而做母亲的,若是忍气吞声放弃了,在家织布教子,也还有有些资本守着,不会落到现在这样家无余资、子女亲耕的田地;而今日看两个长随的做派,也真是无耻下流之至,陈李氏的名声和性命很有可能就被毁于一旦。
皇帝意欲靠这件案子打击江南行省的官场、打击礼亲王,事实上也是把这个女子拖入了旋涡里。
她不由低声问:“抛了一切来京里,后悔不后悔呀?”
但陈李氏一口说:“不后悔!原本我就疑惑亡夫的死因,只是想着堂上舅姑、膝下儿女,没有京控的勇气;后来,帝师张大人给了我勇气,若我不能为亡夫昭雪,堂上舅姑、膝下儿女纵使有衣有食,一辈子也抬不起头。目下只有我,舍了一条性命可以为他做点什么。”
她的泪珠潸然而下,但天生下撇的嘴角却勾了起来,带着坚毅的笑意。
李夕月心头大震。
原来相濡以沫的感情,还可以做到这样的牺牲!
一只孤雁,亦不为权势与现实所迫,可以为他的“名”不顾一切!
这时候水开了,见陈李氏要冲水,李夕月抢过说:“我来吧,平时我就做这些活,我熟练。”
是真的想为这个孀妇做点什么,聊表寸心。
烹好茶,两个人到屋子里聊天。聊了一会儿案情,陈李氏只能摇头:“我也就是一腔孤勇,其实什么证据都没有。他查赈资的时候是短差,所以也没有带着我,我也只管在他署里陪伴着孩子,等人没了,我赶过去收敛,什么可疑的东西都没了。我说要仵作验尸,那两个小人说人死为大,怎么能叫仵作开膛破肚的?弄得全尸都没了,家中老人岂不要气死?我那时候伤恸得昏天黑地,也想不了许多,只觉得确实得入土为安才好,就听了他们的。”
她跌足说:“也怪我那时候没有怀疑他们俩,实在是太巧言令色了,后来慢慢回想,才觉得不合理的地方越来越多。”
其实,也怪不得谁,有心欺瞒作假,哪那么容易戳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