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风云·上册》第一章 陌生的肖邦(1 / 8)
一场高规格的交响音乐会,演出前半小时,观众已全部就座。着装虽不华丽,但都是精心搭配的正装,这是听音乐会的基本礼仪,以示对演奏家的尊重。
看到熟人,微笑颔首,轻声细语,无人大声喧哗。当观众席上方的灯光陆续熄灭,舞台上的灯光一盏盏地亮起,接着,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开始登场,观众会爆发一次掌声。第二次掌声中,指挥上场。第一首曲子通常是一首序曲,第二首是协奏曲。这时,与乐团合作的演奏家就站在候场区,等着序曲结束,等着第三次掌声响起,等着主持人介绍自己。
顶级乐团演奏的协奏曲当然也是气势磅礴,颇具王者风范。比如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是他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狂傲,这自信,一如他那很有辨识度的标志性发型。但这首曲子却是他难得的温柔之作,他恋爱了,刚度过一个快乐的夏天,他还没有失聪,那是他一生中最明朗的日子。
乐曲共分三章,从容的快板、抒情的慢板、回旋曲。旋律明澈柔美,从容流畅,充满了温暖和喜悦。贝多芬彻底沉浸在爱河之中,这份心情没有言语可以形容,于是他没有谱写华彩乐段,他想和演奏家来分享这份甜美的爱情。
爱情,什么是爱情?有人说是走在一条开满鲜花的路上,云蒸霞蔚;有人说它因为简单,所以迷人;有人说就像雨,毛毛细雨、滂沱大雨、飘飘洒洒的小雨;也有人说是在冗长的黑暗中,他是你唯一的光……
光?是的,光。
舞台上会有一束聚光打在演奏家的身上,在光里,拉琴的姿势、脸上的表情、头发的摆动,甚至每一个毛孔都是清晰的。
那么多双眼睛在看着,要展现小提琴精彩绝妙的技巧,要诠释贝多芬想要表达的主题,华彩部分的琴技炫耀,最终,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很难吗?
难度可以克服,就是感觉……有点像十米跳台跳水。对,是十米跳台,不是三米跳板。十米,那么高,站在上面,只是看着微微荡漾的池水就已经头晕目眩了。明明把动作练过千次万次,明明是再熟悉不过的泳池,可是到了大赛时还是难免紧张——心跳加速,大脑空白,四肢发软。深呼吸,一次,再一次,极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慢慢地走到跳台边沿,展开双臂,在心里说一声加油吧!
先轻轻地跳下,接着来一个后空翻,屈体,抱膝——在强手如林的大赛中,想拿高分,只能增加难度系数,再来一个翻腾兼转体,落水,记得压住水花。入水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骤然安静。没有观众,没有裁判,没有分数,只有水珠在耳边“咕噜咕噜”地向上冒蹿着,头发像水草般根根竖起。这时,身子应该上浮了,可是……万一浮不上来呢?
衣服像绳索一样捆绑住身体,四肢被水牢牢地禁锢住,身体越来越沉,控制不住地飞速下坠。脸色苍白如纸,眼睛血红,想高声呼救,一张口,水涌进了口腔、鼻孔,很快,人就无法呼吸了。下一秒,恐惧像黑压压的高山压了过来……
“小姐,你醒了吗?”叩门声很轻,三下后,米娅推门进来,走到窗边,“哗”地一下拉开了窗帘。
琥珀倏地睁开眼睛,温暖的空气让她一怔。她飞快地眨了眨眼睛,认出了高大的落地窗上挂着的白纱窗帘,看到了窗外的枫树上挂着的几片枯叶。她这才意识到这是在自己的卧室,不是音乐厅,也不是十米跳台。额头上挂满密密的冷汗,胸膛还在急促地起伏着,手臂软绵绵的,一点都动弹不了。余惊未消,她闭上眼睛,许久,才徐徐睁开。
还好,没有音乐会;还好,她会潜水;还好,这是个梦!
“已经快九点了,小姐!”米娅把沙发上的睡袍搭在床边。
室外的光线不太明亮,有那么晚吗?琥珀好不容易缓过神,费了很大力气撑坐起来,拿过床头柜上的手机,想确定下时间。背对着她整理屋子的米娅好像脑后长了眼睛,一扭头抢过手机,严厉地批评道:“别动不动就刷手机,这对你的视力很不好。”
琥珀的手僵在半空中,看了看被米娅搁得远远的手机。她其实很少刷手机,手机于她,大部分时间就只是个联络工具。她的联系人不多,有时一天都没一通电话。若有工作上的事要联系她,一般会打到经纪人怀特先生或助理米娅的手机上。除了打打电话,就是偶尔上网看几眼新闻和天气预报。她从不用手机听音乐或看片,她嫌弃音响效果太差,不愿亏待自己的耳朵。
米娅情绪这么反常,应该不是怕她搞坏了视力,而是因为她又上了新闻的头版头条,而且媒体的用词不是很礼貌。米娅担心她看到,心情会不好。
没什么不好的。这两年,琥珀都被乐评家和乐迷们骂习惯了。也没什么新颖的词,无非就是任性、骄横、跋扈、宠坏了。一开始被骂,琥珀还会郁闷几天,郁闷着、郁闷着也就坦然了。怀特先生说这就叫成熟。
冲完澡走出浴室,看着镜中那张被热水冲得红通通的脸,确实很像一枚熟透的果实。琥珀伸手捏了捏脸,龇龇牙。巴尔扎克说过,无知是一切快乐的源泉。成熟没什么好的,不过是懂得了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无瑕的。
昨天召开了有关取消音乐会的新闻发布会,按理说,从今天开始,琥珀就该进入休息状态,无人打扰。可是今天还有个工作,十一点,接受《留声机》杂志资深编辑兰博先生的采访。想着这事儿,琥珀的胃似乎痉挛了一下,连米娅端过来的咖啡也喝不下去了。
她想拒绝的,怀特先生拦住了她,问她是不是真的要置乐迷与演出商们于不顾,要与全世界为敌,以后再不拉琴,再不开音乐会?
他还说,新闻发布会上那句“因为身体原因,将会离开一段时间,下周在意大利的十六场独奏音乐会无法如期举行”,只能用来打发乐迷,没办法打发媒体。与其等他们捕风捉影、胡编乱造,不如主动出击。
从新闻发布会到现在,怀特先生已有二十个小时没合过眼。在这之前,他就已经因为这事儿失眠了好几晚。他已疲惫到极点,可是看向琥珀的目光却像一潭静水。面对这潭静水,琥珀只好点了点头。
还有一个不能拒绝的理由是,对方是兰博先生。不是因为《留声机》是当今世界最具权威性的古典音乐刊物,而是因为琥珀欠兰博先生一个大人情。在琥珀十八岁生日时,《留声机》给她出过一次特刊。这样的待遇,她应该是《留声机》创刊以来的世界第一人。兰博先生在那期特刊里回顾了她的首演,还有她成长中的音乐大事记,并随同刊物赠送给读者一张她的专辑。专辑的第一首曲子是德彪西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这首很有画面、很有诗意的乐曲,为她的十八岁留下了一个特别美丽的印记。
兰博先生是昨天从伦敦过来的,几乎是琥珀的新闻发布会一结束,他就出发了。
他们见面的地点就定在兰博先生下榻的酒店咖啡厅。
尽管很累,怀特先生还是坚持自己开车送琥珀,虽然米娅会开车,但今天,他觉得自己最好陪着琥珀。
兰博先生答应今天不会拍照,琥珀也就没有打扮。一件长及脚踝的黑色大衣,一条驼色与白色相间的格子围巾随意地在脖子上绕了两周。米娅真不是偏心自家的演奏家,即便是这样可以说是非常朴素的着装,她也觉得满巴黎找不着比她家的演奏家更出众的女孩了。琥珀的个子修长挺拔,清丽的长相中带点冷淡,显得有那么一丝恰如其分的傲气,气质高雅。还有,年纪正好,二十一岁,人的一生中最最黄金的年华,可是……
米娅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叫住琥珀。 ↑返回顶部↑
看到熟人,微笑颔首,轻声细语,无人大声喧哗。当观众席上方的灯光陆续熄灭,舞台上的灯光一盏盏地亮起,接着,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开始登场,观众会爆发一次掌声。第二次掌声中,指挥上场。第一首曲子通常是一首序曲,第二首是协奏曲。这时,与乐团合作的演奏家就站在候场区,等着序曲结束,等着第三次掌声响起,等着主持人介绍自己。
顶级乐团演奏的协奏曲当然也是气势磅礴,颇具王者风范。比如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是他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狂傲,这自信,一如他那很有辨识度的标志性发型。但这首曲子却是他难得的温柔之作,他恋爱了,刚度过一个快乐的夏天,他还没有失聪,那是他一生中最明朗的日子。
乐曲共分三章,从容的快板、抒情的慢板、回旋曲。旋律明澈柔美,从容流畅,充满了温暖和喜悦。贝多芬彻底沉浸在爱河之中,这份心情没有言语可以形容,于是他没有谱写华彩乐段,他想和演奏家来分享这份甜美的爱情。
爱情,什么是爱情?有人说是走在一条开满鲜花的路上,云蒸霞蔚;有人说它因为简单,所以迷人;有人说就像雨,毛毛细雨、滂沱大雨、飘飘洒洒的小雨;也有人说是在冗长的黑暗中,他是你唯一的光……
光?是的,光。
舞台上会有一束聚光打在演奏家的身上,在光里,拉琴的姿势、脸上的表情、头发的摆动,甚至每一个毛孔都是清晰的。
那么多双眼睛在看着,要展现小提琴精彩绝妙的技巧,要诠释贝多芬想要表达的主题,华彩部分的琴技炫耀,最终,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很难吗?
难度可以克服,就是感觉……有点像十米跳台跳水。对,是十米跳台,不是三米跳板。十米,那么高,站在上面,只是看着微微荡漾的池水就已经头晕目眩了。明明把动作练过千次万次,明明是再熟悉不过的泳池,可是到了大赛时还是难免紧张——心跳加速,大脑空白,四肢发软。深呼吸,一次,再一次,极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慢慢地走到跳台边沿,展开双臂,在心里说一声加油吧!
先轻轻地跳下,接着来一个后空翻,屈体,抱膝——在强手如林的大赛中,想拿高分,只能增加难度系数,再来一个翻腾兼转体,落水,记得压住水花。入水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骤然安静。没有观众,没有裁判,没有分数,只有水珠在耳边“咕噜咕噜”地向上冒蹿着,头发像水草般根根竖起。这时,身子应该上浮了,可是……万一浮不上来呢?
衣服像绳索一样捆绑住身体,四肢被水牢牢地禁锢住,身体越来越沉,控制不住地飞速下坠。脸色苍白如纸,眼睛血红,想高声呼救,一张口,水涌进了口腔、鼻孔,很快,人就无法呼吸了。下一秒,恐惧像黑压压的高山压了过来……
“小姐,你醒了吗?”叩门声很轻,三下后,米娅推门进来,走到窗边,“哗”地一下拉开了窗帘。
琥珀倏地睁开眼睛,温暖的空气让她一怔。她飞快地眨了眨眼睛,认出了高大的落地窗上挂着的白纱窗帘,看到了窗外的枫树上挂着的几片枯叶。她这才意识到这是在自己的卧室,不是音乐厅,也不是十米跳台。额头上挂满密密的冷汗,胸膛还在急促地起伏着,手臂软绵绵的,一点都动弹不了。余惊未消,她闭上眼睛,许久,才徐徐睁开。
还好,没有音乐会;还好,她会潜水;还好,这是个梦!
“已经快九点了,小姐!”米娅把沙发上的睡袍搭在床边。
室外的光线不太明亮,有那么晚吗?琥珀好不容易缓过神,费了很大力气撑坐起来,拿过床头柜上的手机,想确定下时间。背对着她整理屋子的米娅好像脑后长了眼睛,一扭头抢过手机,严厉地批评道:“别动不动就刷手机,这对你的视力很不好。”
琥珀的手僵在半空中,看了看被米娅搁得远远的手机。她其实很少刷手机,手机于她,大部分时间就只是个联络工具。她的联系人不多,有时一天都没一通电话。若有工作上的事要联系她,一般会打到经纪人怀特先生或助理米娅的手机上。除了打打电话,就是偶尔上网看几眼新闻和天气预报。她从不用手机听音乐或看片,她嫌弃音响效果太差,不愿亏待自己的耳朵。
米娅情绪这么反常,应该不是怕她搞坏了视力,而是因为她又上了新闻的头版头条,而且媒体的用词不是很礼貌。米娅担心她看到,心情会不好。
没什么不好的。这两年,琥珀都被乐评家和乐迷们骂习惯了。也没什么新颖的词,无非就是任性、骄横、跋扈、宠坏了。一开始被骂,琥珀还会郁闷几天,郁闷着、郁闷着也就坦然了。怀特先生说这就叫成熟。
冲完澡走出浴室,看着镜中那张被热水冲得红通通的脸,确实很像一枚熟透的果实。琥珀伸手捏了捏脸,龇龇牙。巴尔扎克说过,无知是一切快乐的源泉。成熟没什么好的,不过是懂得了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无瑕的。
昨天召开了有关取消音乐会的新闻发布会,按理说,从今天开始,琥珀就该进入休息状态,无人打扰。可是今天还有个工作,十一点,接受《留声机》杂志资深编辑兰博先生的采访。想着这事儿,琥珀的胃似乎痉挛了一下,连米娅端过来的咖啡也喝不下去了。
她想拒绝的,怀特先生拦住了她,问她是不是真的要置乐迷与演出商们于不顾,要与全世界为敌,以后再不拉琴,再不开音乐会?
他还说,新闻发布会上那句“因为身体原因,将会离开一段时间,下周在意大利的十六场独奏音乐会无法如期举行”,只能用来打发乐迷,没办法打发媒体。与其等他们捕风捉影、胡编乱造,不如主动出击。
从新闻发布会到现在,怀特先生已有二十个小时没合过眼。在这之前,他就已经因为这事儿失眠了好几晚。他已疲惫到极点,可是看向琥珀的目光却像一潭静水。面对这潭静水,琥珀只好点了点头。
还有一个不能拒绝的理由是,对方是兰博先生。不是因为《留声机》是当今世界最具权威性的古典音乐刊物,而是因为琥珀欠兰博先生一个大人情。在琥珀十八岁生日时,《留声机》给她出过一次特刊。这样的待遇,她应该是《留声机》创刊以来的世界第一人。兰博先生在那期特刊里回顾了她的首演,还有她成长中的音乐大事记,并随同刊物赠送给读者一张她的专辑。专辑的第一首曲子是德彪西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这首很有画面、很有诗意的乐曲,为她的十八岁留下了一个特别美丽的印记。
兰博先生是昨天从伦敦过来的,几乎是琥珀的新闻发布会一结束,他就出发了。
他们见面的地点就定在兰博先生下榻的酒店咖啡厅。
尽管很累,怀特先生还是坚持自己开车送琥珀,虽然米娅会开车,但今天,他觉得自己最好陪着琥珀。
兰博先生答应今天不会拍照,琥珀也就没有打扮。一件长及脚踝的黑色大衣,一条驼色与白色相间的格子围巾随意地在脖子上绕了两周。米娅真不是偏心自家的演奏家,即便是这样可以说是非常朴素的着装,她也觉得满巴黎找不着比她家的演奏家更出众的女孩了。琥珀的个子修长挺拔,清丽的长相中带点冷淡,显得有那么一丝恰如其分的傲气,气质高雅。还有,年纪正好,二十一岁,人的一生中最最黄金的年华,可是……
米娅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叫住琥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