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节(2 / 4)
在光鲜的屏幕背后,无数的环节一环一环地将那些在普通人看来容貌出色的天之骄子们无情筛去,最后留存下来的能被观众看到的,都是百里、万里挑出来的一。
这些人要么就是特别能熬,要么就是运气特别好,所以他们能在观众面前露脸的时候,已经是被打磨得差不多的半成品了。
而“流量”的做法,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取巧的办法,它正好踩在互联网的风口,直接略过了许多过程。
观众都喜欢新鲜青嫩的面容,这是人无可避免的天性,而捧“流量”的做法恰好就迎合了这一点。
他们是未曾被那些看不见的刀光剑影磨砺过的原石。
但是没有经历过那些磨炼,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基础并不像那些传统演员扎实,速成的大多都有这个缺点。
这也是这股“流量”热最为人诟病的一点。
可以说,这种模式的失败在于成功的果实得来的太过轻易,使很多人失去了将他们缺少的那部分基础补起来的耐心。
但是不得不说,这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未尝不是一条可行的方案。
孟存锐的外观条件就决定了他无法像那些传统演员一样慢慢磨练:他的容貌风流俊秀,国内目前就没几个他能演的角色,真要按着传统路子,等国内的影视风格发展起来,他能接到这方面的戏,孟存锐大概都得四十多岁了。
虽说到时候也可以炒一炒有气质的“大叔”人设,但是平白浪费这几十年光阴,也太可惜了。
祝小嘉对孟存锐说:“我想让你走一条跟别人不同的路。”
孟存锐没有问更多,而是“嗯。”了一声。
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
孟存锐知道祝小嘉很少做没有把握的事,不论这条路怎么样,他愿意陪她赌这一把。
陈导演拿到了祝小嘉写的本子以后,便失去了音讯。
祝小嘉一脸“??”地追着给陈导演打电话问:“怎么样呀陈叔?您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您跟我直说,不用考虑我的心理承受能力!”
“……”陈导演不耐烦地说:“你就不能等我看完再给我打电话吗?”
祝小嘉:“……陈叔,我把这个本子那给您都几天了,这时间您都看了好几遍了吧。”
话筒里传来陈导演妻子的声音:“你不是说配上那些港片一起看更有意思吗?你陈叔现在正跟电视里的港片一起看呢。小嘉,这个本子真的是你写的?怎么这么有意思啊!”
祝小嘉想拍的是一部恶搞的喜剧片。
她知道她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她虽然在陈导演的有意教导下对导演这一行有了些了解,但是这些了解都还比较浅显。
要跟赵导演这种混了许多年的经年导演比起来,无疑是用自己的劣势去碰撞别人的优势。
只有另辟蹊径。
如今国内的港片已经引进了好几部,这些都是经典之作,而民间私底下那些录像厅里更是不缺从各种渠道得来的港片录像带,可以说,这个时期的香港的电视电影对国内的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香港的影片虽然不乏经典,剧情精彩,但是套路也很严重。
那些大导演还好一些,那些香港的不入流小导演拍的片子大多数都是一个套路,观众看多了都能猜到接下来的剧情。
凡是看电视电影看多了的人,都有这种熟悉的感觉:听到噩耗,手中的碗或者杯子一定会掉到地上摔碎;遭遇突变,伤心难过时冲到外面,天气一定是打雷下暴雨、直觉一般总是对的,不祥的预感总是应验的特别准,算命先生的话一般也挺准、敲门没人答应闯进去一般会遇到两件事,上吊和洗澡;女扮男装被识破一般有以下四种方式:帽子被打掉,掉进水中,碰到胸部,换衣服被看到……
她手里的这个本子,就是用恶搞这些套路桥段所串起来的一个喜剧片。
祝小嘉想拍的这个类型的片子,跟好莱坞的《惊声尖笑》很像。 ↑返回顶部↑
这些人要么就是特别能熬,要么就是运气特别好,所以他们能在观众面前露脸的时候,已经是被打磨得差不多的半成品了。
而“流量”的做法,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取巧的办法,它正好踩在互联网的风口,直接略过了许多过程。
观众都喜欢新鲜青嫩的面容,这是人无可避免的天性,而捧“流量”的做法恰好就迎合了这一点。
他们是未曾被那些看不见的刀光剑影磨砺过的原石。
但是没有经历过那些磨炼,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基础并不像那些传统演员扎实,速成的大多都有这个缺点。
这也是这股“流量”热最为人诟病的一点。
可以说,这种模式的失败在于成功的果实得来的太过轻易,使很多人失去了将他们缺少的那部分基础补起来的耐心。
但是不得不说,这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未尝不是一条可行的方案。
孟存锐的外观条件就决定了他无法像那些传统演员一样慢慢磨练:他的容貌风流俊秀,国内目前就没几个他能演的角色,真要按着传统路子,等国内的影视风格发展起来,他能接到这方面的戏,孟存锐大概都得四十多岁了。
虽说到时候也可以炒一炒有气质的“大叔”人设,但是平白浪费这几十年光阴,也太可惜了。
祝小嘉对孟存锐说:“我想让你走一条跟别人不同的路。”
孟存锐没有问更多,而是“嗯。”了一声。
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
孟存锐知道祝小嘉很少做没有把握的事,不论这条路怎么样,他愿意陪她赌这一把。
陈导演拿到了祝小嘉写的本子以后,便失去了音讯。
祝小嘉一脸“??”地追着给陈导演打电话问:“怎么样呀陈叔?您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您跟我直说,不用考虑我的心理承受能力!”
“……”陈导演不耐烦地说:“你就不能等我看完再给我打电话吗?”
祝小嘉:“……陈叔,我把这个本子那给您都几天了,这时间您都看了好几遍了吧。”
话筒里传来陈导演妻子的声音:“你不是说配上那些港片一起看更有意思吗?你陈叔现在正跟电视里的港片一起看呢。小嘉,这个本子真的是你写的?怎么这么有意思啊!”
祝小嘉想拍的是一部恶搞的喜剧片。
她知道她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她虽然在陈导演的有意教导下对导演这一行有了些了解,但是这些了解都还比较浅显。
要跟赵导演这种混了许多年的经年导演比起来,无疑是用自己的劣势去碰撞别人的优势。
只有另辟蹊径。
如今国内的港片已经引进了好几部,这些都是经典之作,而民间私底下那些录像厅里更是不缺从各种渠道得来的港片录像带,可以说,这个时期的香港的电视电影对国内的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香港的影片虽然不乏经典,剧情精彩,但是套路也很严重。
那些大导演还好一些,那些香港的不入流小导演拍的片子大多数都是一个套路,观众看多了都能猜到接下来的剧情。
凡是看电视电影看多了的人,都有这种熟悉的感觉:听到噩耗,手中的碗或者杯子一定会掉到地上摔碎;遭遇突变,伤心难过时冲到外面,天气一定是打雷下暴雨、直觉一般总是对的,不祥的预感总是应验的特别准,算命先生的话一般也挺准、敲门没人答应闯进去一般会遇到两件事,上吊和洗澡;女扮男装被识破一般有以下四种方式:帽子被打掉,掉进水中,碰到胸部,换衣服被看到……
她手里的这个本子,就是用恶搞这些套路桥段所串起来的一个喜剧片。
祝小嘉想拍的这个类型的片子,跟好莱坞的《惊声尖笑》很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