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节(1 / 4)
国库到底有多空虚,这么大个国家,每日要维持正常的运转,要随时应对不是这里的旱灾便是那里的洪涝,又需要多少物力财力,都只有他们这些人才清楚,也只有他们才最操心好吗?
要是国库富得流油,还用他们一个个的大放厥词,他们早下令让大周的将士们打到南梁去了,说到底打仗不就是打的银子吗,——一个个都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简直不知所谓!
好在是隆庆帝也不想打。
他不过才听司礼监和内阁议了几回事,已是头昏脑涨,一旦两国开战,司礼监和内阁日日还不定得如何烦他,那他还怎么修仙问道,阴阳调和?
且届时国库越发空荡了,他还怎么享乐受用,只怕连他的私库都得保不住,自然能不开战最好。
他又没有非要荡平南梁,一统天下的远大志向,连他皇考和往前几代先帝,都那般雄才大略,勤于政事,尚且只能与南梁井水不犯河水,定下遵守什么“永不开战”的盟约,他差父祖们可差得远了,还是别去想那些有的没的了,能当好一个守成之君,已经很不错了。
待下次大朝会时,隆庆帝便公然表了态,“南梁若只是归还云梦,做出赔偿,还不足见其诚意,可梁帝即日还将派出他们的皇太子,来咱们大周京城求娶太子妃,两国永结秦晋之好,便足见其诚意了。太子乃国之储贰,这一点在大周如是,在南梁当亦如是,梁帝却敢令其孤身来京,求娶的还是太子妃,那将来生来嫡长子,便是皇太孙,两国成了一家,自然可保永世太平了。”
“反之,一旦开战,国库空虚,只能横征暴敛,让百姓们日子过不下去,那绝不是朕愿意看到的,大周所有的百姓都是朕的子民,让他们承受战乱之苦,朕于心何忍?卿等又于心何忍?”
表完态后,又着礼部挑选适龄的宗室女,他将即日过继其为女,封为公主,等待南梁太子抵京后,双方结为夫妻。
只是过继一个女儿,跟过继儿子,立为太子大不一样,隆庆帝还是很干脆的。
如此一国之君都表了态,司礼监与内阁也支持,主战派们纵是再不甘,也没法再继续主战请战了,说到底他们本就不是朝廷最有权势那一拨人,不然也不能只能寄希望上战场挣功业富贵了,自然对朝廷局势也压根儿没左右的能力。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礼部和四夷馆随即便开始忙碌起挑选适龄宗室女、预备迎接南梁太子入住的一应事宜来。
但宗室们才死了不到两天去战场上挣功劳的心,便又回过了味儿来。
若自家女儿能被过继为公主,嫁到南梁去当太子妃,再生下嫡长子来,自家儿子便算是有了一个最大的助力,那在过继立太子的大事上,不也会立时增添一块强有力的筹码吗?
这并不是一件需要三五年乃至更久,才能看到成效的事,这会儿才刚开年,等南梁太子进了京,至多也就出三月,若是老天保佑,指不定年底就能生下南梁的皇太孙来了,——可上哪儿再找这么好的事,这么强有力的助力去?
至于女儿远嫁的苦,这年头能就嫁在娘家近旁的姑娘,能有几个,便是能同在京城的,都不容易,尤其大家子,十个姑娘里得有至少八个嫁到天南海北,指不定一辈子都回不成一次娘家的。
别人的女儿受得,自家的女儿难道就受不得了?
家里捧金凤凰一般将她们捧到这么大,如今需要她们为家里尽心出力了,难道不也是该当的?
何况又不是什么歪瓜裂枣的亲事,是让她们去当一国太子妃,将来更是要当一国皇后,母仪天下的,这得多大的造化多大的荣耀,别人八辈子还求不来呢,苦什么苦,人生来本就是受苦的,不当人,或是死了,自然就不苦了!
于是宗室们又开始活络起来,这个偷偷请这位大人吃酒,那个偷偷给那位大人送礼的,自诩还算有几分面子的,也有往内阁众阁老甚至韩征跟前儿凑的,都铆足了劲儿想得这个巧宗儿。
其实要阁老们和韩征说,广阳郡主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尤其韩征,想到她曾助纣为虐,算计过施清如,便恨不能直接把事情给办成了。
便是隆庆帝,也未必就没有这个想头儿。
可惜广阳郡主早就定了亲,婚期就在眼前了,朝廷总不能干逼人退婚,棒打鸳鸯的事儿吧?回头惹得兔子急人咬起人来,卫亲王妃母女两个往卫亲王陵前去一哭,再到太庙外一哭,隆庆帝少不得就要落一个‘逼迫寡嫂孤女’的名声了。
那便只能往宗室女里挑了,还不能随便挑个五服七服外的糊弄了事,不然人南梁给的可是皇太子,大周却没有真正的公主,却连个郡主县主都不肯给,那就不是在结亲,而是在结仇了!
所以还得往五服以内的宗室女里挑,顶好就在平、安二亲王府挑,只是这两家的儿子说到底始终是最有希望、也最该出继立储的,那便不宜再给他们添助力了,不然皇上心里得不痛快了……
五服以内的宗室们因此都越发的蠢蠢欲动了,连带宫里的宫人们一时间议论得最多的,也是这件事。
施清如却并没太关注此事,她只要知道两国短时间内打不起来,百姓们不必受苦了,也就能安心了,虽然她也顶着个县主的头衔儿,理论上来说是有被挑中和亲可能的。
可这也就是理论上有可能而已,一来她压根儿不姓宇文,二来还有韩征替她顶在头里呢,若连在这样一桩事上,韩征都保她不住,他司礼监掌印的位子早就换人了!
是以施清如每日仍照常司药局和家里两点一线,白日在司药局时,便尽心竭力做好一切公事,晚间回了家后,则专心绣自己的大红嫁衣和盖头,只待二月十六的到来。 ↑返回顶部↑
要是国库富得流油,还用他们一个个的大放厥词,他们早下令让大周的将士们打到南梁去了,说到底打仗不就是打的银子吗,——一个个都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简直不知所谓!
好在是隆庆帝也不想打。
他不过才听司礼监和内阁议了几回事,已是头昏脑涨,一旦两国开战,司礼监和内阁日日还不定得如何烦他,那他还怎么修仙问道,阴阳调和?
且届时国库越发空荡了,他还怎么享乐受用,只怕连他的私库都得保不住,自然能不开战最好。
他又没有非要荡平南梁,一统天下的远大志向,连他皇考和往前几代先帝,都那般雄才大略,勤于政事,尚且只能与南梁井水不犯河水,定下遵守什么“永不开战”的盟约,他差父祖们可差得远了,还是别去想那些有的没的了,能当好一个守成之君,已经很不错了。
待下次大朝会时,隆庆帝便公然表了态,“南梁若只是归还云梦,做出赔偿,还不足见其诚意,可梁帝即日还将派出他们的皇太子,来咱们大周京城求娶太子妃,两国永结秦晋之好,便足见其诚意了。太子乃国之储贰,这一点在大周如是,在南梁当亦如是,梁帝却敢令其孤身来京,求娶的还是太子妃,那将来生来嫡长子,便是皇太孙,两国成了一家,自然可保永世太平了。”
“反之,一旦开战,国库空虚,只能横征暴敛,让百姓们日子过不下去,那绝不是朕愿意看到的,大周所有的百姓都是朕的子民,让他们承受战乱之苦,朕于心何忍?卿等又于心何忍?”
表完态后,又着礼部挑选适龄的宗室女,他将即日过继其为女,封为公主,等待南梁太子抵京后,双方结为夫妻。
只是过继一个女儿,跟过继儿子,立为太子大不一样,隆庆帝还是很干脆的。
如此一国之君都表了态,司礼监与内阁也支持,主战派们纵是再不甘,也没法再继续主战请战了,说到底他们本就不是朝廷最有权势那一拨人,不然也不能只能寄希望上战场挣功业富贵了,自然对朝廷局势也压根儿没左右的能力。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礼部和四夷馆随即便开始忙碌起挑选适龄宗室女、预备迎接南梁太子入住的一应事宜来。
但宗室们才死了不到两天去战场上挣功劳的心,便又回过了味儿来。
若自家女儿能被过继为公主,嫁到南梁去当太子妃,再生下嫡长子来,自家儿子便算是有了一个最大的助力,那在过继立太子的大事上,不也会立时增添一块强有力的筹码吗?
这并不是一件需要三五年乃至更久,才能看到成效的事,这会儿才刚开年,等南梁太子进了京,至多也就出三月,若是老天保佑,指不定年底就能生下南梁的皇太孙来了,——可上哪儿再找这么好的事,这么强有力的助力去?
至于女儿远嫁的苦,这年头能就嫁在娘家近旁的姑娘,能有几个,便是能同在京城的,都不容易,尤其大家子,十个姑娘里得有至少八个嫁到天南海北,指不定一辈子都回不成一次娘家的。
别人的女儿受得,自家的女儿难道就受不得了?
家里捧金凤凰一般将她们捧到这么大,如今需要她们为家里尽心出力了,难道不也是该当的?
何况又不是什么歪瓜裂枣的亲事,是让她们去当一国太子妃,将来更是要当一国皇后,母仪天下的,这得多大的造化多大的荣耀,别人八辈子还求不来呢,苦什么苦,人生来本就是受苦的,不当人,或是死了,自然就不苦了!
于是宗室们又开始活络起来,这个偷偷请这位大人吃酒,那个偷偷给那位大人送礼的,自诩还算有几分面子的,也有往内阁众阁老甚至韩征跟前儿凑的,都铆足了劲儿想得这个巧宗儿。
其实要阁老们和韩征说,广阳郡主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尤其韩征,想到她曾助纣为虐,算计过施清如,便恨不能直接把事情给办成了。
便是隆庆帝,也未必就没有这个想头儿。
可惜广阳郡主早就定了亲,婚期就在眼前了,朝廷总不能干逼人退婚,棒打鸳鸯的事儿吧?回头惹得兔子急人咬起人来,卫亲王妃母女两个往卫亲王陵前去一哭,再到太庙外一哭,隆庆帝少不得就要落一个‘逼迫寡嫂孤女’的名声了。
那便只能往宗室女里挑了,还不能随便挑个五服七服外的糊弄了事,不然人南梁给的可是皇太子,大周却没有真正的公主,却连个郡主县主都不肯给,那就不是在结亲,而是在结仇了!
所以还得往五服以内的宗室女里挑,顶好就在平、安二亲王府挑,只是这两家的儿子说到底始终是最有希望、也最该出继立储的,那便不宜再给他们添助力了,不然皇上心里得不痛快了……
五服以内的宗室们因此都越发的蠢蠢欲动了,连带宫里的宫人们一时间议论得最多的,也是这件事。
施清如却并没太关注此事,她只要知道两国短时间内打不起来,百姓们不必受苦了,也就能安心了,虽然她也顶着个县主的头衔儿,理论上来说是有被挑中和亲可能的。
可这也就是理论上有可能而已,一来她压根儿不姓宇文,二来还有韩征替她顶在头里呢,若连在这样一桩事上,韩征都保她不住,他司礼监掌印的位子早就换人了!
是以施清如每日仍照常司药局和家里两点一线,白日在司药局时,便尽心竭力做好一切公事,晚间回了家后,则专心绣自己的大红嫁衣和盖头,只待二月十六的到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