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为我打天下 第246节(1 / 4)
姜太后理解庄询心里所想,可破而后立不是谁都能理解的,她看的深看的远。
两次世家的失败,她看到的不是不是单独谁的问题,她是看到了国家的问题,世家似乎就是有这种能把好事做坏的能力。
“玄女娘娘在逆天而行,她已经知道赵国不行了,但是还是想靠着自己,给赵国求一条生路,但是做不到呀。”
姜太后叹息说,不去带着偏见和立场看两国的问题,庄询的政体更具有活力,百姓的参与度更高,他们不再是战利品,奴隶,而是参与到了国家建设。
例如司农的官员要有农业知识去田地干过活,司工的官员要有工匠知识,在作坊能做出东西。
各行各业都能为官,鼓励读书人去了解百业,或者官员来自各行业,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百业。
王权和百姓之间结合紧密,庄询也不是独夫,算是姜太后看过最节省的皇帝,最能分利益给百姓的皇帝,百姓士兵拥戴,所以其中迸发的活力,是不能估量的。
而赵国的体制僵化,利益大部分被世家攫取走了,世家勾连了王权和百姓,百姓离心离德,视赵国官员士兵为仇寇。
如果邵国良的牺牲走通了,形成一个示范,那么赵国或许能救回来,常年的思想灌输,大家对赵国二字还是有一定的感情的,如果得到安抚,百姓还是会压抑心中的愤怒,畏惧世家常年的积威。
可是邵国良的结局已经告诉了所有人,行不通的,做这种事是要被所有世家针对孤立,最后要被挤出世家的圈层。
现在不管有没有什么先进的想法,世家都不会有动力,有胆子去解决土地问题,邵国良的例子血淋淋的摆在大家的面前。
只是在兵制上改变这些,只能是压制问题,不能解决问题,仅仅是掩耳盗铃,本质的分配问题不解决,赵国就天然比夏国短一条腿。
赵国现在的做法就是类似有人大叫失火了,她用布捂住发声人的嘴,似乎火焰就不会燃烧起来一样。
姜太后不单单是因为赵国失去了进取的资本,更多的来自于赵国在与夏国的较量中,制度性的输了,一边团结一心,一边分崩离析。
这种失败最为关键,对于姜太后来说,两次失败让她醒悟到了一件事,赵国失去了天命,庄询顺应天意,而赵国是在倒行逆施。
作为一个修行者对天命尤为敏感,不是真的什么事有天助,而是能看出一个国家的国运。
也许是因为和庄询有一个孩子,没有被知见障困住,不会明明知道是错的,还要一意孤行,悲痛万分的反省过后,她放弃了。
放弃赵国了,放弃她辛辛苦苦培养的赵国,放弃玄女的地位,面对修为降低等等影响,从容接受,不去和新的东西对抗。
她对庄询说的,庄询征服了她,不是情趣和说笑,而是确实如此,她感受到了新法的力量,并且认可新法。
原本只是认为是先后之分,现在发现是制度优劣的问题,之前认为庄询没有世家的支持会陷入三穷。
人才穷,工艺穷,财力穷。
只能蹦跶一段时间,是无法争霸天下的,很快就会被世家绞杀,困于人才稀少,国家治理混乱,财力不足叛乱四起。
结果现在庄询不依赖世家依旧能过得风生水起,庄询也不是弱小的可以立即毁灭,他用事实走通了一条康庄大道。
不仅克服了所有缺点,还比较出不少的优点,高度行政的官僚体系,稳固的民心,团结听从指挥的军队等等。
姜太后看到了天命,赵国被毁灭的天命,世家制度终结的天命,一手把庄询扶持变强的她看得一清二楚。
她的臣服变得理所当然。
“被她搞成了还是很麻烦的,专门挑着人在发展的时候打,难以应对,昭仪你能劝动士兵加入我们就再好不过了。”
庄询不清楚姜太后内心情感的变化,姜太后不抵制反而支持的态度,庄询确实松了一口气。
“麻烦吗?困兽之斗,怎么会不麻烦,赵国再输就彻底输光国本了,所以你们准备做什么阻止呢。”
姜太后评价说,接着有些好奇的问,接着又想到什么解释说:“不方便就不要说了,哀家明白你的顾虑,不会强人所难。” ↑返回顶部↑
两次世家的失败,她看到的不是不是单独谁的问题,她是看到了国家的问题,世家似乎就是有这种能把好事做坏的能力。
“玄女娘娘在逆天而行,她已经知道赵国不行了,但是还是想靠着自己,给赵国求一条生路,但是做不到呀。”
姜太后叹息说,不去带着偏见和立场看两国的问题,庄询的政体更具有活力,百姓的参与度更高,他们不再是战利品,奴隶,而是参与到了国家建设。
例如司农的官员要有农业知识去田地干过活,司工的官员要有工匠知识,在作坊能做出东西。
各行各业都能为官,鼓励读书人去了解百业,或者官员来自各行业,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百业。
王权和百姓之间结合紧密,庄询也不是独夫,算是姜太后看过最节省的皇帝,最能分利益给百姓的皇帝,百姓士兵拥戴,所以其中迸发的活力,是不能估量的。
而赵国的体制僵化,利益大部分被世家攫取走了,世家勾连了王权和百姓,百姓离心离德,视赵国官员士兵为仇寇。
如果邵国良的牺牲走通了,形成一个示范,那么赵国或许能救回来,常年的思想灌输,大家对赵国二字还是有一定的感情的,如果得到安抚,百姓还是会压抑心中的愤怒,畏惧世家常年的积威。
可是邵国良的结局已经告诉了所有人,行不通的,做这种事是要被所有世家针对孤立,最后要被挤出世家的圈层。
现在不管有没有什么先进的想法,世家都不会有动力,有胆子去解决土地问题,邵国良的例子血淋淋的摆在大家的面前。
只是在兵制上改变这些,只能是压制问题,不能解决问题,仅仅是掩耳盗铃,本质的分配问题不解决,赵国就天然比夏国短一条腿。
赵国现在的做法就是类似有人大叫失火了,她用布捂住发声人的嘴,似乎火焰就不会燃烧起来一样。
姜太后不单单是因为赵国失去了进取的资本,更多的来自于赵国在与夏国的较量中,制度性的输了,一边团结一心,一边分崩离析。
这种失败最为关键,对于姜太后来说,两次失败让她醒悟到了一件事,赵国失去了天命,庄询顺应天意,而赵国是在倒行逆施。
作为一个修行者对天命尤为敏感,不是真的什么事有天助,而是能看出一个国家的国运。
也许是因为和庄询有一个孩子,没有被知见障困住,不会明明知道是错的,还要一意孤行,悲痛万分的反省过后,她放弃了。
放弃赵国了,放弃她辛辛苦苦培养的赵国,放弃玄女的地位,面对修为降低等等影响,从容接受,不去和新的东西对抗。
她对庄询说的,庄询征服了她,不是情趣和说笑,而是确实如此,她感受到了新法的力量,并且认可新法。
原本只是认为是先后之分,现在发现是制度优劣的问题,之前认为庄询没有世家的支持会陷入三穷。
人才穷,工艺穷,财力穷。
只能蹦跶一段时间,是无法争霸天下的,很快就会被世家绞杀,困于人才稀少,国家治理混乱,财力不足叛乱四起。
结果现在庄询不依赖世家依旧能过得风生水起,庄询也不是弱小的可以立即毁灭,他用事实走通了一条康庄大道。
不仅克服了所有缺点,还比较出不少的优点,高度行政的官僚体系,稳固的民心,团结听从指挥的军队等等。
姜太后看到了天命,赵国被毁灭的天命,世家制度终结的天命,一手把庄询扶持变强的她看得一清二楚。
她的臣服变得理所当然。
“被她搞成了还是很麻烦的,专门挑着人在发展的时候打,难以应对,昭仪你能劝动士兵加入我们就再好不过了。”
庄询不清楚姜太后内心情感的变化,姜太后不抵制反而支持的态度,庄询确实松了一口气。
“麻烦吗?困兽之斗,怎么会不麻烦,赵国再输就彻底输光国本了,所以你们准备做什么阻止呢。”
姜太后评价说,接着有些好奇的问,接着又想到什么解释说:“不方便就不要说了,哀家明白你的顾虑,不会强人所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