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1 / 2)
考虑到废除匠籍一事,牵扯的层面很多,特别是匠户规模很庞大,朕打算先在北直隶和辽东两地,逐步试行此事。”
“陛下不可啊。”
韩爌脸色微变,上前作揖道:“匠籍制度,乃是国朝的根本所在,一旦轻易废除掉,那后患无穷啊。
像各地修缮城防,修缮水利,锻造军械、火器等事,都需要大批的匠户,如果说把匠籍废除掉,那朝廷将增添多少负担,这对于……”
“依着卿家之言,现在国朝做这些事情,就真的是有用的吗?”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打断韩爌所讲,眼神冷厉道:“不要觉得朕不清楚,各地针对这些事情,究竟是做了些什么。
就说军械、火器、火炮等物,朝廷每年调拨不知多少粮饷,可真正能用的有多少?其中又有多少被中饱私囊了?
韩卿,你这位内阁首辅,想来不会不清楚这些吧?”
对韩爌的这等反应,崇祯皇帝一开始就想到了,只是过去那种僵化的方式,他要彻底的打破才行。
第三百一十八章 兴工商,壮国运
韩爌所在的东林党,历经天启朝的阉党打压,在杨涟、左光斗这批人被杀后,从过去的朋党性质,逐步变成地域性党派。
现在东林党的根据地,就收缩在大明东南地区。
作为大明最富庶的区域,没有战争的威胁,让东南地区的经济,特别是小作坊产业很是繁荣。
以纺织、丝绸、茶叶、瓷器为主的产业,带动着东南地区的发展,也使得该地域存在很多脱产群体。
崇祯皇帝提出的废除匠籍,真等北直隶和辽东两地,有序推动下来后,那必然会触碰到部分人的利益。
不过虽说会生出风波吧,但是并不至于闹出大乱。
毕竟不止是东南地区,包括整个大明上下,那众多读书人、士绅、大小地主等群体,最在意的是土地,其次是矿税,再次是商税……
“陛下,臣觉得此事可行。”
在韩爌被问住后,毕自严却上前道:“倘若真要推动废除匠籍一事,那朝廷就要在某些层面,提前进行相应谋划。
比如西山筹建的军工产业,在各承宣布政使司治下,寻找合适的地域,筹建起类似的衙署负责。
过去仅仅是京营所需的军械、甲胄、火器等,朝廷每年要调拨100多万两银子,去满足这些需求。
可是现在呢?
从三大营进行整顿后,更换一批军械、甲胄、火器等,西山那边所需银子,才区区几十万两。”
对北直隶等地发展工坊一事,毕自严是支持的,原因很简单,身为大明的财相,综合各领域的开支和增收,明显是利大于弊的。
特别是关税这一类,自那天津撤卫设州后,京城改造开启后,国税处领衔的钞关整顿和厘清,可增收不少银子,较大缓解国库的窘迫。
“既然提到这件事情,那就再说说兴工商的事情。”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毕自严说道:“随着北方诸省的赈灾行署,在各地收容大批破产灾民和流民,对他们进行相应分流,特别是整饬驰道、整修水利等事,逐步增加相应的规模。
那各地的工坊将会增多,特别是民间群体涉足的,也呈现不断增多趋势。
基于这样的情况,朕觉得在国朝要特设一个新衙署,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协调好相应的事宜,以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韩爌皱眉说道:“陛下,倘若朝廷真这样做,那岂不是和重农抑商的国本,就背道而驰了? ↑返回顶部↑
“陛下不可啊。”
韩爌脸色微变,上前作揖道:“匠籍制度,乃是国朝的根本所在,一旦轻易废除掉,那后患无穷啊。
像各地修缮城防,修缮水利,锻造军械、火器等事,都需要大批的匠户,如果说把匠籍废除掉,那朝廷将增添多少负担,这对于……”
“依着卿家之言,现在国朝做这些事情,就真的是有用的吗?”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打断韩爌所讲,眼神冷厉道:“不要觉得朕不清楚,各地针对这些事情,究竟是做了些什么。
就说军械、火器、火炮等物,朝廷每年调拨不知多少粮饷,可真正能用的有多少?其中又有多少被中饱私囊了?
韩卿,你这位内阁首辅,想来不会不清楚这些吧?”
对韩爌的这等反应,崇祯皇帝一开始就想到了,只是过去那种僵化的方式,他要彻底的打破才行。
第三百一十八章 兴工商,壮国运
韩爌所在的东林党,历经天启朝的阉党打压,在杨涟、左光斗这批人被杀后,从过去的朋党性质,逐步变成地域性党派。
现在东林党的根据地,就收缩在大明东南地区。
作为大明最富庶的区域,没有战争的威胁,让东南地区的经济,特别是小作坊产业很是繁荣。
以纺织、丝绸、茶叶、瓷器为主的产业,带动着东南地区的发展,也使得该地域存在很多脱产群体。
崇祯皇帝提出的废除匠籍,真等北直隶和辽东两地,有序推动下来后,那必然会触碰到部分人的利益。
不过虽说会生出风波吧,但是并不至于闹出大乱。
毕竟不止是东南地区,包括整个大明上下,那众多读书人、士绅、大小地主等群体,最在意的是土地,其次是矿税,再次是商税……
“陛下,臣觉得此事可行。”
在韩爌被问住后,毕自严却上前道:“倘若真要推动废除匠籍一事,那朝廷就要在某些层面,提前进行相应谋划。
比如西山筹建的军工产业,在各承宣布政使司治下,寻找合适的地域,筹建起类似的衙署负责。
过去仅仅是京营所需的军械、甲胄、火器等,朝廷每年要调拨100多万两银子,去满足这些需求。
可是现在呢?
从三大营进行整顿后,更换一批军械、甲胄、火器等,西山那边所需银子,才区区几十万两。”
对北直隶等地发展工坊一事,毕自严是支持的,原因很简单,身为大明的财相,综合各领域的开支和增收,明显是利大于弊的。
特别是关税这一类,自那天津撤卫设州后,京城改造开启后,国税处领衔的钞关整顿和厘清,可增收不少银子,较大缓解国库的窘迫。
“既然提到这件事情,那就再说说兴工商的事情。”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毕自严说道:“随着北方诸省的赈灾行署,在各地收容大批破产灾民和流民,对他们进行相应分流,特别是整饬驰道、整修水利等事,逐步增加相应的规模。
那各地的工坊将会增多,特别是民间群体涉足的,也呈现不断增多趋势。
基于这样的情况,朕觉得在国朝要特设一个新衙署,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协调好相应的事宜,以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韩爌皱眉说道:“陛下,倘若朝廷真这样做,那岂不是和重农抑商的国本,就背道而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