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守己当昏君 第20节(2 / 4)
她着实是惊讶中还带点委屈了:自从废除殉葬事后,她除了时不时叫礼部来追踪一下此事后续外,可什么都没干,每天无害的摆烂。
于是她诚心诚意疑惑了:“朕近来什么也没做吧?”怎么还有人弹劾?
兴安:……
陛下,就是因为您什么也没做啊!
四月您病重不说,可如今从五月初一到现在,陛下依旧免了所有的常朝,甚至十五的望朝都免了。
不但如此,连为祈风调雨顺的祭祀圜丘方泽,五月夏日例祭的司灶,为表皇室重视儒学重视教育的经筵日讲,以及祭祀孔庙先圣……陛下您全都没去啊!
问就是能免则免,不能免则郕王代行。
朝臣们已经二十多天没见过陛下的龙影了。
兴安满肚子答案,就是说不出口。
好在,皇帝没再继续发问,只是伸手:“奏疏拿来朕瞧瞧。”
第15章 “大明危矣!”
乾清宫。
姜离从兴安手上取了奏疏:让我看看哪些部门哪些人在骂我。
她翻过前几份,都是都察院御史对皇帝荒疏朝政的进言。
但言辞比较泛泛,说的都是请陛下‘上敬天地,下保祖宗基业’之类的套话。
姜离甚至读出了一种‘陛下如此懒政,连面子都不敷衍,作为御史我们不得不谏。但痛陈利弊的前车之鉴们都有点惨,所以我等就走流程上书规谏一番’的感觉。
谏了,但又没完全谏。
简称‘如谏。’
只有一本,言辞非常恳切甚至有些激烈,直接指出皇帝不该再信重奸宦,怠荒政事,应当急改前非,惕然警觉外患将至,否则必有祸焉。
并恳请要当面陈事于陛下,虽死无憾。
这份才是真的弹劾。
姜离去看署名——王恕。
诶?意外的熟悉,一定在哪儿听过。
兴安倒完全不觉得皇帝会知道这位写奏疏的勇士,毕竟这位年轻官员是去岁正统十三年才刚刚中进士,今岁才进了朝堂正式当官,属于朝廷特别新鲜的一份子。
也是,兴安熟练叹息:不是愣头青,也不会上这份奏疏啊。
兴安的话带动了她的记忆,她在系统里问6688——
“王恕……是那个‘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的王恕吗?”
6688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明朝历史姜离没有精研过,但杂学旁收的也知道些。
这是个皇帝和臣子都很有特色的朝代。但在浩如烟海的史册中,在一代代有个性有记忆点的臣子里,还是喜提外号和有歌谣的官员比较容易被人记住。 ↑返回顶部↑
于是她诚心诚意疑惑了:“朕近来什么也没做吧?”怎么还有人弹劾?
兴安:……
陛下,就是因为您什么也没做啊!
四月您病重不说,可如今从五月初一到现在,陛下依旧免了所有的常朝,甚至十五的望朝都免了。
不但如此,连为祈风调雨顺的祭祀圜丘方泽,五月夏日例祭的司灶,为表皇室重视儒学重视教育的经筵日讲,以及祭祀孔庙先圣……陛下您全都没去啊!
问就是能免则免,不能免则郕王代行。
朝臣们已经二十多天没见过陛下的龙影了。
兴安满肚子答案,就是说不出口。
好在,皇帝没再继续发问,只是伸手:“奏疏拿来朕瞧瞧。”
第15章 “大明危矣!”
乾清宫。
姜离从兴安手上取了奏疏:让我看看哪些部门哪些人在骂我。
她翻过前几份,都是都察院御史对皇帝荒疏朝政的进言。
但言辞比较泛泛,说的都是请陛下‘上敬天地,下保祖宗基业’之类的套话。
姜离甚至读出了一种‘陛下如此懒政,连面子都不敷衍,作为御史我们不得不谏。但痛陈利弊的前车之鉴们都有点惨,所以我等就走流程上书规谏一番’的感觉。
谏了,但又没完全谏。
简称‘如谏。’
只有一本,言辞非常恳切甚至有些激烈,直接指出皇帝不该再信重奸宦,怠荒政事,应当急改前非,惕然警觉外患将至,否则必有祸焉。
并恳请要当面陈事于陛下,虽死无憾。
这份才是真的弹劾。
姜离去看署名——王恕。
诶?意外的熟悉,一定在哪儿听过。
兴安倒完全不觉得皇帝会知道这位写奏疏的勇士,毕竟这位年轻官员是去岁正统十三年才刚刚中进士,今岁才进了朝堂正式当官,属于朝廷特别新鲜的一份子。
也是,兴安熟练叹息:不是愣头青,也不会上这份奏疏啊。
兴安的话带动了她的记忆,她在系统里问6688——
“王恕……是那个‘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的王恕吗?”
6688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明朝历史姜离没有精研过,但杂学旁收的也知道些。
这是个皇帝和臣子都很有特色的朝代。但在浩如烟海的史册中,在一代代有个性有记忆点的臣子里,还是喜提外号和有歌谣的官员比较容易被人记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