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大秦 第270节(1 / 4)
思忖情势。
李斯觉得自己该说话了。
他朝始皇躬身一礼,随后面向朝臣,立着道:“储君立选,乃陛下家事,自古以来,天下便有立贤、立长之分。”
“秦向来更推崇立贤。”
“然何为贤?”
“夏商周三代标准不尽相同。”
“也不能一概而论。”
“目下大秦之天下形势,实则很是严峻。”
“秦终结天下五百年的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期间诸子百家风起云涌,竞相探索治国之道,最终法家脱颖而出,以一家而御百家,一秦而统六合八荒。”
“数百年间,天下大战连绵,动荡不休。”
“人心思治,人心思一。”
“而这个‘思’,在李斯看来,思的是一法施治,思的是抛却封建,思的是天下长治久安,动荡刚熄,储君人选,也当从‘思’中选。”
“天下归一在臣来看,尚未真的聚成大潮。”
李斯摇了摇头,神色很是严肃。
他沉声道:“三代王政,天下五百余年之探索,早已让各地互相如仇雠,互相攻伐而不能禁止,以邻为壑而践踏民生,凡此等等,储君人选首要便在于能凝聚人心,能聚拢天下民心。”
“方才臣听朝臣争议。”
“长公子相较幼公子在天下更有威望。”
“也更得人心。”
“然正如少府、典客之言,长公子过去亲近儒家,若日后却行封建之路,无异于抛离大秦原本治政,无异弃华夏五百余年之探索,而重归老路焉。”
“此不得不察。”
“不过长公子一向推崇的是国家统一治民,使民无私政之苦,这其实暗合陛下为大秦选择的道路,虽在天下的仁名多为儒生炮制,然我等治国之臣,何以拘泥于一家之言,而不审时势,这何异于刻舟求剑哉?!”
“再则。”
“长公子多有涉猎政事。”
“对相应政事处理也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大半年,臣对长公子所为,有一定了解,长公子进步很快,也更加切实的以大政为要。”
“易治者严,难治者宽。”
“想做到一视同仁,其实并不容易。”
“而在上次怀县沉船事件中,长公子并未因亲近、远疏就纵容,也并未因此就不公,一视同仁,时日虽三府同察,却并未出现政出多门而纷纭不定,关中也并未出现真正的乱象,反倒让民心更为依附。”
“如此治道,可见一斑。”
“至于朝臣争议的长公子对儒家之态度。” ↑返回顶部↑
李斯觉得自己该说话了。
他朝始皇躬身一礼,随后面向朝臣,立着道:“储君立选,乃陛下家事,自古以来,天下便有立贤、立长之分。”
“秦向来更推崇立贤。”
“然何为贤?”
“夏商周三代标准不尽相同。”
“也不能一概而论。”
“目下大秦之天下形势,实则很是严峻。”
“秦终结天下五百年的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期间诸子百家风起云涌,竞相探索治国之道,最终法家脱颖而出,以一家而御百家,一秦而统六合八荒。”
“数百年间,天下大战连绵,动荡不休。”
“人心思治,人心思一。”
“而这个‘思’,在李斯看来,思的是一法施治,思的是抛却封建,思的是天下长治久安,动荡刚熄,储君人选,也当从‘思’中选。”
“天下归一在臣来看,尚未真的聚成大潮。”
李斯摇了摇头,神色很是严肃。
他沉声道:“三代王政,天下五百余年之探索,早已让各地互相如仇雠,互相攻伐而不能禁止,以邻为壑而践踏民生,凡此等等,储君人选首要便在于能凝聚人心,能聚拢天下民心。”
“方才臣听朝臣争议。”
“长公子相较幼公子在天下更有威望。”
“也更得人心。”
“然正如少府、典客之言,长公子过去亲近儒家,若日后却行封建之路,无异于抛离大秦原本治政,无异弃华夏五百余年之探索,而重归老路焉。”
“此不得不察。”
“不过长公子一向推崇的是国家统一治民,使民无私政之苦,这其实暗合陛下为大秦选择的道路,虽在天下的仁名多为儒生炮制,然我等治国之臣,何以拘泥于一家之言,而不审时势,这何异于刻舟求剑哉?!”
“再则。”
“长公子多有涉猎政事。”
“对相应政事处理也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大半年,臣对长公子所为,有一定了解,长公子进步很快,也更加切实的以大政为要。”
“易治者严,难治者宽。”
“想做到一视同仁,其实并不容易。”
“而在上次怀县沉船事件中,长公子并未因亲近、远疏就纵容,也并未因此就不公,一视同仁,时日虽三府同察,却并未出现政出多门而纷纭不定,关中也并未出现真正的乱象,反倒让民心更为依附。”
“如此治道,可见一斑。”
“至于朝臣争议的长公子对儒家之态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