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1 / 2)
于是,她咬咬牙同意道:“好,那我们就将先生送去下邳吧。”
.
数日后,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下邳,下了车马后,胡慕内心已经隐隐有些听天由命的感觉了。
自打将张良带出彭城后,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按照她原定的计划行进。明明是她设计了这一切,要把张良骗去荥阳,可如今的情形,却好像是自己被张良拐去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二人往下邳城内行进,就在走到了城郊的一座小石桥上时,张良在此处停了下来,向着桥下的一个方向望去。
胡慕见状,也跟着停住脚步,随着他的目光望了下去。
桥下,是已近干涸的一条小溪流,除了一些泥土和丛生的杂草外,什么也没有。
她有些疑惑地问道:“先生在看什么?桥下可有什么东西吗?”
张良仍旧目不转睛地看着桥下,思绪有些飘忽。
“从前,有位老者,在此处传授了我很多东西。”
老者?下邳?将这二者联系起来后,胡慕终于恍然大悟。
张良曾经亡匿于下邳时,曾遇到过一个黄石老人,传授与他太公兵法。这个人,也算是张良的授业恩师了。
“那位老者曾告诫我,无论功成与否,十年后,都要回到下邳,与之同游,再不问世事...算算时间,也刚好差不多了。”
“这...”胡慕急忙问道:“先生这便要隐退了吗?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先生这样的人才匡扶乱世啊!”
张良转过身,看着胡慕说道:“我日前不是告诉过姑娘,项羽大势已去,秦国很快便会再度统一吗?”
胡慕一时哑口无言。张良又继续说道:“姑娘说得很对,统一是大势所趋,列国伐交数百年,这天下,的确亟需安稳太平的日子了。”
“而我所学兵法,在太平时期,并无用处。战乱即将结束,我也当退隐了。”
胡慕一直默默听着,半晌后,她说道:“十几年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可谁知道,天下并没有安稳多久,又再度回到了战乱当中。”
片刻后,张良缓缓开口说道:“这也如姑娘所说,是大势所趋,无法避免。”
“自周灭商后,诸侯分封已历八百年。秦国统一后,废分封,行郡县,虽是跟随统一实行的一大变革,却也动了旧贵族和士人阶层的利益。”
“秦以霸道灭六国,却未以王道仁政治世,与民休息。仍旧行苛法,重徭役,因此,也失去了大批底层的民心。”
“自商君之后,秦国国力日渐强大,以法治天下,却忽视了儒之教化。战时行法治,而统一后,就应当施以外儒内法,教化民众。”
“始皇帝未能尽早定下继任者,致使扶苏公子被害。而二世上台后,却宠幸奸臣,致使赵高一人独揽大权,祸乱朝纲。”
“以上种种,都是秦国陷入当前困境的原因。”
张良继续说道:“此战之后,关东六国的实力已被大大削弱。叛乱平定后,虽短期内再无法掀起风浪,但若干年后,六国之乱还是一样会卷土重来。”
“强行的高压政策不可行,过于急切的变革也不可行。秦国如今能做的,就只有一步一步,一代一代走下去。十年后,百年后,待到国力渐渐积累,内有太平盛世,外可抵御强敌之时,真正的统一思想,才会深入人心。”
他看向胡慕说道:“我不知道,秦国如今那位皇帝,是何种性子。但愿,不要是那种太过急于求成之人。国家的改善,人们思想的变化,不在一朝一夕。很多事情,或许需要倾几代人之力,才能慢慢看到改变。所以,有的时候,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对于经历过政变、战争,这一系列巨大动荡的君主来说,动不难,静才是最难的。”
张良一人默默说了许多,胡慕将每一个字都认认真真听了进去。有些东西,她如今还不是很能理解,但她明白的是,他方才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于她,于秦国,都大有裨益。
这样一个人才,若是不能入秦,那对秦国来说,将会是一个多大的损失? ↑返回顶部↑
.
数日后,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下邳,下了车马后,胡慕内心已经隐隐有些听天由命的感觉了。
自打将张良带出彭城后,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按照她原定的计划行进。明明是她设计了这一切,要把张良骗去荥阳,可如今的情形,却好像是自己被张良拐去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二人往下邳城内行进,就在走到了城郊的一座小石桥上时,张良在此处停了下来,向着桥下的一个方向望去。
胡慕见状,也跟着停住脚步,随着他的目光望了下去。
桥下,是已近干涸的一条小溪流,除了一些泥土和丛生的杂草外,什么也没有。
她有些疑惑地问道:“先生在看什么?桥下可有什么东西吗?”
张良仍旧目不转睛地看着桥下,思绪有些飘忽。
“从前,有位老者,在此处传授了我很多东西。”
老者?下邳?将这二者联系起来后,胡慕终于恍然大悟。
张良曾经亡匿于下邳时,曾遇到过一个黄石老人,传授与他太公兵法。这个人,也算是张良的授业恩师了。
“那位老者曾告诫我,无论功成与否,十年后,都要回到下邳,与之同游,再不问世事...算算时间,也刚好差不多了。”
“这...”胡慕急忙问道:“先生这便要隐退了吗?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先生这样的人才匡扶乱世啊!”
张良转过身,看着胡慕说道:“我日前不是告诉过姑娘,项羽大势已去,秦国很快便会再度统一吗?”
胡慕一时哑口无言。张良又继续说道:“姑娘说得很对,统一是大势所趋,列国伐交数百年,这天下,的确亟需安稳太平的日子了。”
“而我所学兵法,在太平时期,并无用处。战乱即将结束,我也当退隐了。”
胡慕一直默默听着,半晌后,她说道:“十几年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可谁知道,天下并没有安稳多久,又再度回到了战乱当中。”
片刻后,张良缓缓开口说道:“这也如姑娘所说,是大势所趋,无法避免。”
“自周灭商后,诸侯分封已历八百年。秦国统一后,废分封,行郡县,虽是跟随统一实行的一大变革,却也动了旧贵族和士人阶层的利益。”
“秦以霸道灭六国,却未以王道仁政治世,与民休息。仍旧行苛法,重徭役,因此,也失去了大批底层的民心。”
“自商君之后,秦国国力日渐强大,以法治天下,却忽视了儒之教化。战时行法治,而统一后,就应当施以外儒内法,教化民众。”
“始皇帝未能尽早定下继任者,致使扶苏公子被害。而二世上台后,却宠幸奸臣,致使赵高一人独揽大权,祸乱朝纲。”
“以上种种,都是秦国陷入当前困境的原因。”
张良继续说道:“此战之后,关东六国的实力已被大大削弱。叛乱平定后,虽短期内再无法掀起风浪,但若干年后,六国之乱还是一样会卷土重来。”
“强行的高压政策不可行,过于急切的变革也不可行。秦国如今能做的,就只有一步一步,一代一代走下去。十年后,百年后,待到国力渐渐积累,内有太平盛世,外可抵御强敌之时,真正的统一思想,才会深入人心。”
他看向胡慕说道:“我不知道,秦国如今那位皇帝,是何种性子。但愿,不要是那种太过急于求成之人。国家的改善,人们思想的变化,不在一朝一夕。很多事情,或许需要倾几代人之力,才能慢慢看到改变。所以,有的时候,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对于经历过政变、战争,这一系列巨大动荡的君主来说,动不难,静才是最难的。”
张良一人默默说了许多,胡慕将每一个字都认认真真听了进去。有些东西,她如今还不是很能理解,但她明白的是,他方才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于她,于秦国,都大有裨益。
这样一个人才,若是不能入秦,那对秦国来说,将会是一个多大的损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