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2 / 4)
这四个丫鬟向南询问了赵悦的意思,赵悦看了看,确定这四人确实是送来干活儿的,也没推脱,直接收了。
至于以后会不会被有心人用来做别的事,且不说他们也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机密,便是这几个丫鬟也都不可能被他们安排到出入重要书房等地。
有人白白送来干活自然是再好不过。壬县丞见赵悦收了人,这才心里踏实了许多,觉得这位夫人应该还是挺好伺候的。
向南没有跟壬县丞多绕弯子,直接将大树跟卫江丢到了衙役里面。
衙头已经回去了,这事儿向南一个县令还是做得主的,壬县丞也没别的话,直接吩咐人给卫江大树两人送来了衙役的差服以及腰刀。
卫江入快班,因自己有配马,则为马快,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步快,负责缉捕。
大树入的皂班,与壮班共同负责内勤、站堂、行刑、警卫、呵道等。
武陟县确实比大山县好多了,要知道当初向南去大山县的时候衙役一共才十来人,职责也没有划分清晰,这里却有三十五人,且分了三班。
十人快班,十人皂班,十五人壮班,壮班有五人负责县衙牢房看守。
便是文书县城手下也有一到两名辅助编外人员负责打杂跑腿。
张寒金常他们向南自然不会安排走,毕竟他们是受皇命专司护卫之职,平日里有事的时候使唤也就算了,要是真个将人正儿八经派出去任个啥差事,向南还不至于这般故意为难人。
蓝天依旧留在身边做贴身小厮跟着跑,赵悦留在后院整理行囊,向南也由壬县丞带着熟悉一下衙门内外环境。
“咱们武陟县共计三万人口,县城内商户二百余户,平民……”
壬县丞知情识趣一边领路一边简单的介绍武陟县情况。
“蛮族有十几个不同种类,最大的是苗族,有三十多个寨子,不过他们一般都不会下山,大人这个且放心。”
“咱们县衙的恭依教谕是哪族的?”
向南突然问起,壬县丞还在说别的话,突闻此言愣了一下,眉头皱了皱,而后笑着继续替向南答疑解惑,“这位教谕乃苗族的,不过却是被赶出了苗族,也算是本地比较有名的人物。”
当年恭依教谕一心一意学习汉人,最后甚至还要去考科举,这在他的族人来看简直就是对族人的背叛。
因此当恭依教谕考取秀才被朝廷正式赋予代表功名的青鱼袋的时候,恭依教谕山寨里的族长就找上了恭依家,要求恭依教谕做出选择。
或是拒绝朝廷的功名或是离开寨子。
看现在的情况,自然就知道当时恭依教谕是如何选择的。
“要属下来说,这些苗人真乃顽固不化,咱们朝廷让大家伙有了如今平安富足的生活,他们反而还不知道感激,对咱们汉人的态度可不怎么友好。恭依教谕想要过好日子,不想继续在山上当野人,怎么就能算是错呢?”
正巧这时候转到了二堂,二堂往后乃内院,左右为文书房与县丞房,靠近处为教谕房衙头房。
恭依教谕独自一人自影壁后转出来,或许是正好从自己房间转去旁边卷宗房,壬县丞顿时脸上一红,小心的去瞅恭依教谕的脸色。
可惜恭依教谕从来都是一副棺材板的表情,此时也不例外,恭敬的躬身朝向南行了礼,等向南点头叫起后,恭依教谕垂着眼皮子站在一边等向南这行人离开之后,平静的转身去了卷宗房。
壬县丞虽然不怕一个小小的教谕,可刚刚还在背后说人家呢,又不是什么好话,被正主碰个正巧,脸皮厚如壬县丞还是挺尴尬的。
之后就没有再去说蛮族的事儿了,专心介绍起县衙的结构。
武陟县的县衙都要比大山县的大很多,共有三重门,最深的内院自然就是向南这个县令居住的地方,二堂处就是教谕县丞文书等二级县衙官员休息工作的地方。
不过一般大家都有家眷,因此都是住在外面自己的宅子里,目前只有恭依教谕一个人住在教谕房。
二堂往外则是衙役房,竖着最外围的是快班衙役住的地方,那里有专门外出的小门,且靠近马厩。 ↑返回顶部↑
至于以后会不会被有心人用来做别的事,且不说他们也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机密,便是这几个丫鬟也都不可能被他们安排到出入重要书房等地。
有人白白送来干活自然是再好不过。壬县丞见赵悦收了人,这才心里踏实了许多,觉得这位夫人应该还是挺好伺候的。
向南没有跟壬县丞多绕弯子,直接将大树跟卫江丢到了衙役里面。
衙头已经回去了,这事儿向南一个县令还是做得主的,壬县丞也没别的话,直接吩咐人给卫江大树两人送来了衙役的差服以及腰刀。
卫江入快班,因自己有配马,则为马快,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步快,负责缉捕。
大树入的皂班,与壮班共同负责内勤、站堂、行刑、警卫、呵道等。
武陟县确实比大山县好多了,要知道当初向南去大山县的时候衙役一共才十来人,职责也没有划分清晰,这里却有三十五人,且分了三班。
十人快班,十人皂班,十五人壮班,壮班有五人负责县衙牢房看守。
便是文书县城手下也有一到两名辅助编外人员负责打杂跑腿。
张寒金常他们向南自然不会安排走,毕竟他们是受皇命专司护卫之职,平日里有事的时候使唤也就算了,要是真个将人正儿八经派出去任个啥差事,向南还不至于这般故意为难人。
蓝天依旧留在身边做贴身小厮跟着跑,赵悦留在后院整理行囊,向南也由壬县丞带着熟悉一下衙门内外环境。
“咱们武陟县共计三万人口,县城内商户二百余户,平民……”
壬县丞知情识趣一边领路一边简单的介绍武陟县情况。
“蛮族有十几个不同种类,最大的是苗族,有三十多个寨子,不过他们一般都不会下山,大人这个且放心。”
“咱们县衙的恭依教谕是哪族的?”
向南突然问起,壬县丞还在说别的话,突闻此言愣了一下,眉头皱了皱,而后笑着继续替向南答疑解惑,“这位教谕乃苗族的,不过却是被赶出了苗族,也算是本地比较有名的人物。”
当年恭依教谕一心一意学习汉人,最后甚至还要去考科举,这在他的族人来看简直就是对族人的背叛。
因此当恭依教谕考取秀才被朝廷正式赋予代表功名的青鱼袋的时候,恭依教谕山寨里的族长就找上了恭依家,要求恭依教谕做出选择。
或是拒绝朝廷的功名或是离开寨子。
看现在的情况,自然就知道当时恭依教谕是如何选择的。
“要属下来说,这些苗人真乃顽固不化,咱们朝廷让大家伙有了如今平安富足的生活,他们反而还不知道感激,对咱们汉人的态度可不怎么友好。恭依教谕想要过好日子,不想继续在山上当野人,怎么就能算是错呢?”
正巧这时候转到了二堂,二堂往后乃内院,左右为文书房与县丞房,靠近处为教谕房衙头房。
恭依教谕独自一人自影壁后转出来,或许是正好从自己房间转去旁边卷宗房,壬县丞顿时脸上一红,小心的去瞅恭依教谕的脸色。
可惜恭依教谕从来都是一副棺材板的表情,此时也不例外,恭敬的躬身朝向南行了礼,等向南点头叫起后,恭依教谕垂着眼皮子站在一边等向南这行人离开之后,平静的转身去了卷宗房。
壬县丞虽然不怕一个小小的教谕,可刚刚还在背后说人家呢,又不是什么好话,被正主碰个正巧,脸皮厚如壬县丞还是挺尴尬的。
之后就没有再去说蛮族的事儿了,专心介绍起县衙的结构。
武陟县的县衙都要比大山县的大很多,共有三重门,最深的内院自然就是向南这个县令居住的地方,二堂处就是教谕县丞文书等二级县衙官员休息工作的地方。
不过一般大家都有家眷,因此都是住在外面自己的宅子里,目前只有恭依教谕一个人住在教谕房。
二堂往外则是衙役房,竖着最外围的是快班衙役住的地方,那里有专门外出的小门,且靠近马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