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2 / 4)
这也是需要时间的,大过年的,两个人见面的地点不是约在双方府上,就是要单独找个僻静一点儿的地方,一个说的,一个记的。
牵扯到生死的大事情,就没有不用心的。
实在是太忙了,魏时真分不出多少时间来带孩子,好在是已经八岁的魏远,友人不是一般的多,各个圈子里的都有,各个年龄段的也都有,交友所涉及的范围之大,让当父亲的都瞠目结舌。
有名气的诗人、词人,好像都比较真性情,他们不忙着科举,不忙着入仕途,反倒是更喜欢把时间花在山山水水和交友上。
魏远年纪小,可是才名不小,还有几首流传在外的诗作,因此除了跟京城里的前辈友人相交之外,还有千里迢迢跑到京城来与他相交之人。
光是这份诚意就很能打动人了。
魏时缺的不光是灵气,还包括这样一份感性,喜欢吃一枚鸡蛋,不想探寻这枚鸡蛋是哪只老母鸡下的,对他来说诗词文章也是这样,再是欣赏,也不会千里迢迢去见作者。
当然了,基于这个理由过来找魏远的人并不是很多,还有一部分是专门到京城寻找门路的,天下人都向往着京城,不少有志者都会来闯一遭。
对于诗词家敲门砖就是自个儿的作品了,找到一个自己认可也被世人认可的前辈,把敲门砖递上,如果能够得到赏识,那也就能慢慢融入到京城的诗词圈子里来了。
魏远哪怕只有八岁,在一些人眼里已经是前辈了。
航海伯府的客院,在魏远没有成名之前,基本上都是空着的,魏时友人不多,需要借助在旁人家中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最先住进来的反倒是魏远的友人,倒也是挑人的,过来拜访的人里,十个里头都未必有一个,能被魏远邀请在自家住下。
而住下的人,有待几天就走的,也有一住就是小半年的。
魏时也曾经有机会接触一二,儿子的眼光还是不错的,都不是什么品性恶劣之辈,而且在诗词上,确实是有几分灵气。
让他这个没有灵气的人很是羡慕。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诗人、词人都不想考科举,在儿子的友人当中,魏时就曾经遇到过跟他请教科举内容的,而且听上去应该也是已经苦读多年了,只是屡试不中,颇为烦恼。
在魏时曾经给儿子规划过的人生道路上,科举也是必经之路,从胎教的时候起,读的就是论语。
封了爵之后,倒是不太在意这个了,既然有一个正一品的爵位打底,他倒是更想放手让儿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喜欢写诗、画画、弹琴、下棋、写字、打猎……的魏远,兴趣实在是太过广泛了,无法抉择。
倒是也没想着放弃科举,毕竟已经学了这么多年了,按照父亲的话来说,他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用功了,就这么放弃,怎么想都觉得不甘心。
不甘心的魏远,还打算要超过爹爹呢,成为大靖朝第一个六元及第的人。
在科举上能不能超过爹爹,现在还不好说,但是在交友上,魏远已经是后来者居上了。
——
继太子、大皇子和三皇子之后,在当今的六个儿子当中,又多了一个打交道的。
魏时很是好奇,在皇上当政这些年,他是不是要‘集齐’六位皇子,然后召唤神龙。
不得不说,跟这些皇子们的交往,感觉还算是舒服自在,他接触到这几位都不是高高在上、飞扬跋扈之人,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心中自有沟壑。
都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哪怕有着身份上的差距,相处起来也并不会让人感觉到压力,最起码不是那种动不动就惹祸上身的压力。
同样是做父亲的,魏时不得不佩服当今,他就一个儿子,教养起来都觉得费心又骄傲,没有比做官轻松多少。
大年三十,一家人头一次进宫过年,中午的时候男女是分开的,到了晚宴,便设在一起了。
魏时是以航海伯的身份带着妻儿来参加宫宴,位置安排的还算是比较靠前,连老师和岳父两家都在他们后头呢。 ↑返回顶部↑
牵扯到生死的大事情,就没有不用心的。
实在是太忙了,魏时真分不出多少时间来带孩子,好在是已经八岁的魏远,友人不是一般的多,各个圈子里的都有,各个年龄段的也都有,交友所涉及的范围之大,让当父亲的都瞠目结舌。
有名气的诗人、词人,好像都比较真性情,他们不忙着科举,不忙着入仕途,反倒是更喜欢把时间花在山山水水和交友上。
魏远年纪小,可是才名不小,还有几首流传在外的诗作,因此除了跟京城里的前辈友人相交之外,还有千里迢迢跑到京城来与他相交之人。
光是这份诚意就很能打动人了。
魏时缺的不光是灵气,还包括这样一份感性,喜欢吃一枚鸡蛋,不想探寻这枚鸡蛋是哪只老母鸡下的,对他来说诗词文章也是这样,再是欣赏,也不会千里迢迢去见作者。
当然了,基于这个理由过来找魏远的人并不是很多,还有一部分是专门到京城寻找门路的,天下人都向往着京城,不少有志者都会来闯一遭。
对于诗词家敲门砖就是自个儿的作品了,找到一个自己认可也被世人认可的前辈,把敲门砖递上,如果能够得到赏识,那也就能慢慢融入到京城的诗词圈子里来了。
魏远哪怕只有八岁,在一些人眼里已经是前辈了。
航海伯府的客院,在魏远没有成名之前,基本上都是空着的,魏时友人不多,需要借助在旁人家中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最先住进来的反倒是魏远的友人,倒也是挑人的,过来拜访的人里,十个里头都未必有一个,能被魏远邀请在自家住下。
而住下的人,有待几天就走的,也有一住就是小半年的。
魏时也曾经有机会接触一二,儿子的眼光还是不错的,都不是什么品性恶劣之辈,而且在诗词上,确实是有几分灵气。
让他这个没有灵气的人很是羡慕。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诗人、词人都不想考科举,在儿子的友人当中,魏时就曾经遇到过跟他请教科举内容的,而且听上去应该也是已经苦读多年了,只是屡试不中,颇为烦恼。
在魏时曾经给儿子规划过的人生道路上,科举也是必经之路,从胎教的时候起,读的就是论语。
封了爵之后,倒是不太在意这个了,既然有一个正一品的爵位打底,他倒是更想放手让儿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喜欢写诗、画画、弹琴、下棋、写字、打猎……的魏远,兴趣实在是太过广泛了,无法抉择。
倒是也没想着放弃科举,毕竟已经学了这么多年了,按照父亲的话来说,他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用功了,就这么放弃,怎么想都觉得不甘心。
不甘心的魏远,还打算要超过爹爹呢,成为大靖朝第一个六元及第的人。
在科举上能不能超过爹爹,现在还不好说,但是在交友上,魏远已经是后来者居上了。
——
继太子、大皇子和三皇子之后,在当今的六个儿子当中,又多了一个打交道的。
魏时很是好奇,在皇上当政这些年,他是不是要‘集齐’六位皇子,然后召唤神龙。
不得不说,跟这些皇子们的交往,感觉还算是舒服自在,他接触到这几位都不是高高在上、飞扬跋扈之人,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心中自有沟壑。
都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哪怕有着身份上的差距,相处起来也并不会让人感觉到压力,最起码不是那种动不动就惹祸上身的压力。
同样是做父亲的,魏时不得不佩服当今,他就一个儿子,教养起来都觉得费心又骄傲,没有比做官轻松多少。
大年三十,一家人头一次进宫过年,中午的时候男女是分开的,到了晚宴,便设在一起了。
魏时是以航海伯的身份带着妻儿来参加宫宴,位置安排的还算是比较靠前,连老师和岳父两家都在他们后头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