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韩非:孔子学说是蠹虫!!
  这边秦王政与法家的韩非、李斯在一起,另一个时空的秦孝公,身边则是法家的商鞅。
  商鞅是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觉得孔子的学说,与法家的“农战”思想相对立,将会导致国家“必贫而削”。
  实际上,商鞅辅佐秦孝公变法——
  已经提出过焚书的建议。
  韩非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也知道这一点,故此他在《韩非子·和氏》里写道: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
  秦国长期奉行的是法家的路线,“焚书”这项政策,也自有其思想的渊源。
  至于法家与儒家以外的人——
  诸子百家之中,除了对孔子及儒家稍稍抱有些许的同情以外,他们还在担忧自己的学说。
  虽说“焚书”后面跟着的是“坑儒”。
  但是,会不会跟他们也有关系呢?比如焚书所焚的,非惟儒家一家之言?
  墨家巨子隐隐有些担忧。
  纵横家、阴阳家,隐隐有些担忧。
  庄子漫无目的地行于山中,虽然看见了天幕之上的异象,眼中却也看见了枝叶盛茂的大树。
  伐木之人,停在树的旁边。
  然而却并不砍伐这棵树。
  问之则说:“无所可用。”
  ——没什么用处啊。
  庄子感慨:“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这棵树,凭借着它的不成材而可以终享天年。而他庄周,将会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庄子一边行走,一边施施然看向天幕。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而无肯专为。”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
  浮游乎万物之祖。”
  【据考证,“焚书”应是可靠的史实,其史料来源于《奏事》。《汉书·艺文志》里,春秋类有“《奏事》二十篇”,班固自注为:“秦时大臣奏事,及石刻名山文也。”】
  【因此《奏事》这部书,乃是有关秦王朝的可靠的官方史料。它是一部纪录秦王朝大臣奏事与名山刻石文的史料集。西汉的刘向,也曾将《奏事》著录于《七略》。】
  【司马迁在担任太史令与中书令之时,应当仔细阅读过这部书,并将其作为编撰《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基本材料之一。其中关于“焚书”记事的史料来源,应当便是这一部《奏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