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节(3 / 4)
必须要说明的是,也有不少文武提议直接攻打宛城和许昌,不过这个提议当时就被曹操否决了。
曹操相信,只要自己动兵的话,太史慈一定会弃守宛城,将兵力集中到许昌的,可这样一来,自己和李重的同盟关系就算到头了。
太史慈一旦将兵力聚集到许昌,手下的兵卒能达到三道四万人,想要攻克许昌,就变得非常困难了,失败也是很有可能的,与其说攻打一个很难得手的许昌,还不如借着李重攻打石城的机会,再次攻打兵力空虚的江陵呢。
而且李重一旦在采石矶战场取得胜利,刘备的荆州就门户大开,兵力会更加捉襟见肘,攻打江陵的难度会进一步降低。
李重能打过刘备吗?曹操不敢保证,但曹操敢保证一点,就是李重不能赢,也不会输给刘备的。
这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实力问题。
所以说攻打许昌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可让崔琰和周瑜、李重扯皮,真有点难为崔琰了,但曹操也没办法,通晓军事的人才曹操也有,荀攸、司马懿、法正都可以胜任这个角色,可是这些人手中都有一滩事呢!还不如把保皇党崔琰派出去,乐得个耳根清净呢。
所以曹操有写了一封书信给崔琰,把具体形式分析了一遍,并且告诉崔琰,谈判的底线就是将宛城拿到手。
等到崔琰拿到曹操的军令,就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这次李重到没跟曹操扯皮,直接给出了底线:让出宛城可以,让夏侯惇出兵江陵吧,不用攻打,出兵三万装装样子就可以了。
曹操欣然同意,反正江南已经秋收了,人手充裕,不就是三万军队吗,直接让民夫出征就行了,反正输赢对于夏侯惇来说都无所谓,光装样子,不打仗的话,浪费不了多少粮食,还能顺道劫掠一番。
当然了,如果关羽出现什么疏忽的话,曹操也不介意假戏真做的。
看一看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发生了什么吧,其实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基本上没出现什么激烈的攻城场面。
原因很简单,伟大的发明家、科研疯子、马均博士,终于改进了投石机,同时拿出连弩的样品,李重正忙着给基地升级呢,哪有时间和刘备对掐。
与此同时,石城之内的刘备也没闲着,同样忙着给弩兵升级,但是,在这一点上,刘备却吃了大亏。
刘备在石城之内,所以在物资的储存上,刘备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李重的。虽然胶漆、牛筋、翎羽等物能从水路运送,但是木材不行,城内能有多少木材储存,水路运送木材也行不通的。沉重的木料需要很多人手运送,那是等着让李重的骑兵伏击的找死行为。
周末了,多更一章,求求订阅啥的。
可是,听说还要停电,傻x电业局,还准备多写点呢!
第四百一十四章连弩之间的对决
二十天以前,石城之外的一个小山丘上,李重带领手下的文武汇集在一起,检阅马均的发明成果,先试射的就是连弩。
马均设计出来的连弩要比诸葛亮设计的小上一下,一个人就可以很轻松的端起来使用,赵云平端着马均连弩,对准六七十步开外的靶子扣动悬刀,随着弩弦颤动,一支支弩箭离匣而出,向箭靶飞射而去。
“噗噗噗……”一连串的轻响过后,箭靶上留下五支弩箭。
自然有兵卒跑过去将箭靶拿回来给众人观看,众人全都为拢过来,查看弩箭的威力。和诸葛连弩比起来,马均连弩在杀伤力上,显然要更胜一筹,弩箭直接穿透了一侧铠甲,插入稻草做的箭靶之中,深达数寸。
诸葛连弩的连弩就差一些了,在五十步的距离才能造成杀伤,也就是说,两者有着十步到二十步的射程差距,这个差距已经可以弥补城墙的高差了。
不过马均也没有设计能发射五十根弩箭的连弩,不是马均没能力,而是那样的连弩太过笨重,兵卒持握起来太耗费体力,导致射击精度不够。
不过这种五十发的连弩也有用处,可以安装在城墙上,当做固定火力使用,只是现在李重是攻城一方,所以先不赶制而已。
既然连弩研制成功,自然要抓紧时间制造了,这一次李重终于显示出穿越者的能力了,流水作业李重还是懂的,将大约的步骤讲述一遍,剩下的交给专业人士就行了。最后李重还提出一个意见,问问马均能不能将连弩的弩匣和弩身分开安装,简单说,就是把弩匣当成弹夹使用。
这个想法让马均登时对李重另眼相看了,高呼李重是工匠天才,并且言辞恳求李重和他一起研究各种机械物件。
这个恳求实在是不着调,李重又不是明熹宗!
检验完连弩,就要看投石机的效果了,马均对投石机的改造倒称不上改造,而是研究出来一种新式的投石机——轮转式连续抛石车。
这种投石机的构造是一个绕轴转动的大木轮,在轮子的边缘用绳子拴上几十块大石头,然后用机械带动木轮快速旋转,轮上悬着的石头也跟着一起旋转,等旋转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切断系石的绳索,石块就会连续不断地发射出去攻击敌人的城楼,使敌方来不及防御,简单说,就是单发改成连发。 ↑返回顶部↑
曹操相信,只要自己动兵的话,太史慈一定会弃守宛城,将兵力集中到许昌的,可这样一来,自己和李重的同盟关系就算到头了。
太史慈一旦将兵力聚集到许昌,手下的兵卒能达到三道四万人,想要攻克许昌,就变得非常困难了,失败也是很有可能的,与其说攻打一个很难得手的许昌,还不如借着李重攻打石城的机会,再次攻打兵力空虚的江陵呢。
而且李重一旦在采石矶战场取得胜利,刘备的荆州就门户大开,兵力会更加捉襟见肘,攻打江陵的难度会进一步降低。
李重能打过刘备吗?曹操不敢保证,但曹操敢保证一点,就是李重不能赢,也不会输给刘备的。
这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实力问题。
所以说攻打许昌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可让崔琰和周瑜、李重扯皮,真有点难为崔琰了,但曹操也没办法,通晓军事的人才曹操也有,荀攸、司马懿、法正都可以胜任这个角色,可是这些人手中都有一滩事呢!还不如把保皇党崔琰派出去,乐得个耳根清净呢。
所以曹操有写了一封书信给崔琰,把具体形式分析了一遍,并且告诉崔琰,谈判的底线就是将宛城拿到手。
等到崔琰拿到曹操的军令,就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这次李重到没跟曹操扯皮,直接给出了底线:让出宛城可以,让夏侯惇出兵江陵吧,不用攻打,出兵三万装装样子就可以了。
曹操欣然同意,反正江南已经秋收了,人手充裕,不就是三万军队吗,直接让民夫出征就行了,反正输赢对于夏侯惇来说都无所谓,光装样子,不打仗的话,浪费不了多少粮食,还能顺道劫掠一番。
当然了,如果关羽出现什么疏忽的话,曹操也不介意假戏真做的。
看一看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发生了什么吧,其实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基本上没出现什么激烈的攻城场面。
原因很简单,伟大的发明家、科研疯子、马均博士,终于改进了投石机,同时拿出连弩的样品,李重正忙着给基地升级呢,哪有时间和刘备对掐。
与此同时,石城之内的刘备也没闲着,同样忙着给弩兵升级,但是,在这一点上,刘备却吃了大亏。
刘备在石城之内,所以在物资的储存上,刘备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李重的。虽然胶漆、牛筋、翎羽等物能从水路运送,但是木材不行,城内能有多少木材储存,水路运送木材也行不通的。沉重的木料需要很多人手运送,那是等着让李重的骑兵伏击的找死行为。
周末了,多更一章,求求订阅啥的。
可是,听说还要停电,傻x电业局,还准备多写点呢!
第四百一十四章连弩之间的对决
二十天以前,石城之外的一个小山丘上,李重带领手下的文武汇集在一起,检阅马均的发明成果,先试射的就是连弩。
马均设计出来的连弩要比诸葛亮设计的小上一下,一个人就可以很轻松的端起来使用,赵云平端着马均连弩,对准六七十步开外的靶子扣动悬刀,随着弩弦颤动,一支支弩箭离匣而出,向箭靶飞射而去。
“噗噗噗……”一连串的轻响过后,箭靶上留下五支弩箭。
自然有兵卒跑过去将箭靶拿回来给众人观看,众人全都为拢过来,查看弩箭的威力。和诸葛连弩比起来,马均连弩在杀伤力上,显然要更胜一筹,弩箭直接穿透了一侧铠甲,插入稻草做的箭靶之中,深达数寸。
诸葛连弩的连弩就差一些了,在五十步的距离才能造成杀伤,也就是说,两者有着十步到二十步的射程差距,这个差距已经可以弥补城墙的高差了。
不过马均也没有设计能发射五十根弩箭的连弩,不是马均没能力,而是那样的连弩太过笨重,兵卒持握起来太耗费体力,导致射击精度不够。
不过这种五十发的连弩也有用处,可以安装在城墙上,当做固定火力使用,只是现在李重是攻城一方,所以先不赶制而已。
既然连弩研制成功,自然要抓紧时间制造了,这一次李重终于显示出穿越者的能力了,流水作业李重还是懂的,将大约的步骤讲述一遍,剩下的交给专业人士就行了。最后李重还提出一个意见,问问马均能不能将连弩的弩匣和弩身分开安装,简单说,就是把弩匣当成弹夹使用。
这个想法让马均登时对李重另眼相看了,高呼李重是工匠天才,并且言辞恳求李重和他一起研究各种机械物件。
这个恳求实在是不着调,李重又不是明熹宗!
检验完连弩,就要看投石机的效果了,马均对投石机的改造倒称不上改造,而是研究出来一种新式的投石机——轮转式连续抛石车。
这种投石机的构造是一个绕轴转动的大木轮,在轮子的边缘用绳子拴上几十块大石头,然后用机械带动木轮快速旋转,轮上悬着的石头也跟着一起旋转,等旋转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切断系石的绳索,石块就会连续不断地发射出去攻击敌人的城楼,使敌方来不及防御,简单说,就是单发改成连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