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节(2 / 4)
这次调整时间很短,随着传令兵的信号旗再次挥动,壕沟那边又发出了“轰隆”一声响,只不过这一次的响动比刚才要大得多,就连躲在“柳树林”后面的张辽都觉得耳膜一震。这也难怪,他还是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投石机,过去在训练基地,每次动用投石机最多也不会超过二十台。二十台投石面发出的动静与两百台投石机发出的动静当然不能相提并论了。两千个陶罐从空中呼啸而过,天色都为之一暗。这些陶罐大多数落在了鲜卑营寨的四周,也有少量落到了鲜卑军营中,引起一阵骚乱。短暂的停歇以后,又一波陶罐被抛了出去,目标仍然是鲜卑军营的四周。
素利刚刚在大帐中坐定,就听得外面乱作一团,一名士兵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大声说道:“不好了,汉人在营寨周围撒下了许多‘铁钉子’。”
刚才在路了,素利已经从慕容雄的手下那里知道了扎马钉的厉害,这东西虽小,却可以轻易地废掉他们的战马,没有了战马,鲜卑人的战斗力恐怕还比不上一个普通的袁军士兵。素利不由大惊失色,恨恨地说道:“好狡猾的汉人,快,派人出去清理,无论如何也不能被他们困住!”
他的话音刚落,营帐外面的声音忽然一变,尖利的啸声夹杂着士兵们的惨嚎和惊慌失措的呼喊,都告诉素利,又有大变故发生了。
素利再也坐不住了,他抓起面前的弯刀,抬脚朝帐外走去。“嘭”的一声闷响,他的大营晃了两晃轰然倒下。左右七手八脚将素利从帐篷里拖了出来,只见空中一片石雨飞过,一颗石弹正中素利的脑门。
石弹只是近似球形,它的表面还有许多微小的突起,这些突起十分尖锐,正一下砸在素利的脑门上,就好像砸开了一只西瓜,当场鲜血四溅,素利圆睁着双眼,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就倒了下去。倒霉的素利,可怜他堂堂一位辽东鲜卑首领,连敌人的面都没有碰到,便命丧黄泉。
素利死亡的消息还没有传出去,鲜卑营寨中就已经是一阵大乱。汉军起初抛下的陶罐顶多将人砸个头破血流,那些扎马钉虽然令他们寸步难行,但好歹并不致命,可是后来再抛过来的石弹那真是磕着就伤,碰着就亡。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鲜卑士兵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寻找自己的战马,怪叫着冲向营外。但此时营外已经密布着扎马钉,冲出去的骑手纷纷马失前蹄,而汉军的石头却仿佛长了眼睛一样,从营寨里面一直追到营外。
鲜卑骑兵的建制是每千人组成一支千人队,每十个千人队设一名统领,像素利这些掌管着比较大部落的首领则称为大人。素利身亡的消息很快传了出来,那三名统领便迅速接过了指挥权。当然了,他们彼此并不服气,所以只能指挥各自麾下的千人队,不过,营寨中乱成一团的状况却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虽然有了一定的组织,但三名统领各行其事,两个人率领部下向北方撤退,另一个人都指挥拼凑起来的几个千人队迎着石弹抛来的方向发动了冲击。
第731章血肉之躯
再尖端的武器都有它的弱点,比如投石机就只能及远而不能及近。而且投石机的操作十分费力,需要二十名精装的士兵一齐用力,还必须有另外十名士兵负责搬运石弹,几轮攻击下来,士兵都会累得精疲力竭。这时候如果有敌人冲到面前,他们是很难抵挡的。
那名统领选择冲向石弹抛来的方向只是逞一时之勇,却歪打正着,选中了投石机的软肋。但是,鲜卑军营的四周已经布满了扎马钉,他手下的一个千人队刚刚冲出军营就纷纷栽倒在地。
不过,扎马钉虽然是对付骑兵的利器,却也有它的弱点。为了保证效果,扎马钉制造得十分锋利,一旦扎中马蹄,往往都扎得很深,再好的马经这一下,也就完全废了。但正因为如此,扎马钉扎中马匹以后,往往会钉在马匹身上不会掉下来。战马吃痛,便会在地上打滚,这一滚,就会扎上更多的扎马钉,地上的扎马钉也同时被清除掉许多。
所以,冲出营外的这一个千人队虽然纷纷倒地,翻滚惨嚎,却也起到了“趟地雷”的作用,鲜卑军营南边这一片扎马钉的威胁基本解除了。那名统领带着剩余的六七千人,踏着同伴的身体的就冲了过来。
“趟地雷”的那支千人队中的鲜卑骑兵大多只是被扎马钉扎伤,也有少数人从马上摔下来弄得骨断筋折,但并不致命,正在地上挣扎不起,忽然就被碗口粗的马蹄接二连三地从身上踩了过去,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摊肉泥。
因为刚才那一阵太混乱、太仓促,冲过“地雷阵”的六七千名鲜卑骑兵并没有来得及带上所有的装备,就这样有人挥舞着马鞭,有人挥舞着弯刀,甚至还有人只是挥舞着一张弓,腰间却没有箭壶。可是却不能小看了这些鲜卑骑兵,他们自幼在马背上长大,只要有战马这个最好的伙伴在,哪怕只是一根小小的马鞭,照样可以成为他们杀人的利器。
张辽放下手中的千里镜,朝身后挥了挥手,刚才还静悄悄的壕沟里,忽然就冲出无数士兵。这是张辽早就埋伏在壕沟里的队伍,而且全是步兵。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骑兵对骑兵。但是,张辽进行今天这两场战役的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消灭鲜卑人的有生力量,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提振大陵、祁县两地百姓的信心。当地百姓现在已经是闻鲜卑而色变,如果不能让他们恢复信心,没有他们的支持,单靠汉军自己的力量,要想守住这几个城池将会十分艰难。
刚才消灭慕容雄的那一仗,张辽就曾经安排这两县的百姓代表远远地用千里镜进行过观察。现在,那些代表又被安排在投石机那里,等着欣赏一场步兵完胜骑兵的奇迹。
从壕沟里冲出来的汉军步兵很快在“柳树林”的北边列好阵势。这是一支五千人的步兵队伍,由盾牌手、长枪手、刀斧手和弓弩手组成。站在最前面的是盾牌手,一面面巨大的盾牌架在地上,组成了一面移动的城墙。盾牌手的后面是长枪手,枪长一丈八尺,精钢为尖,白蜡为杆。长枪一直伸到了盾牌的前面,仿佛一只巨大的刺猬。长枪手的后面便是刀斧手。刀斧手持得并不是霸刀,而是长刀阔斧。这些长刀阔斧是研究院根据大秦帝国的那些武器研发出来的,用来劈砍马蹄十分合适。排在最后的便是弓弩手了,弓手在前,弩手在后,强弓劲弩正是克制骑兵的利器。
以五千步兵对抗六七千骑兵,张辽还是有些冒险的,但是如果能够通过这一战提振百姓的信心,再以这一片城池为依托,相信这里就将成为鲜卑人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
张辽跃上战马,向“柳树林”的另一侧走去,那里埋伏着三千骑兵。这场战斗他不打算亲自指挥,而是交给了韩勇。韩勇举着千里镜,观察着对面鲜卑骑兵的动静,开始报数:“七百步,六百步,五百步……”
判断距离是成为一名初级军官的必修课,有了千里镜的辅助,韩勇对鲜卑骑兵行进速度和距离的判断**不离十。
鲜卑骑兵确实名不虚传,他们来得很快,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他们就从三里外逼近了距离汉军的步兵阵只有五百步远了。当韩勇报到“五百步”的时候,排在最后的弩兵开始发动了。
汉军使用的弩有效射程在四百多步,当士兵们扣动弩机的时候,鲜卑骑兵仍然在继续前冲,刚好进入汉军的射程,冲在最前面的数百名骑兵纷纷掉落马下,一些失去主人的战马依然顺着大队往前奔跑。
弩兵的第一波铁矢射出去以后,很快又射出了第二波、第三波。由于鲜卑骑兵冲得很快,距离越来越近,弩箭对鲜卑骑兵造成的杀伤也随之大增。弩与弓相比,威力、射程、精度都要大很多,却有一个缺点,就是拉弦、上铁矢比较费时,通常情况下一张弓射出三至五箭的情况下,弩才可以射击一次。但是这支汉军弩兵却接连射出了三波铁矢。
这并不是因为汉军的弩在装填方面有了多大的改进,而是在弩上加装了一上保险装置。汉军不差钱,军中弓弩很多,张辽给每名弩兵配备了三张弩,每张弩都事先安装好了铁矢,关上保险。等第一张弩发射完毕以后,弩手们立刻换第二张弩,打开保险便可以立即发射。理论上,只要携带足够多的弩,就可以保证连续射击。在连弩没有研制出来的情况下,这是提高弩射击间隔的最好办法,虽然笨了一点,但绝对有效。不过,他们面对的鲜卑骑兵并不算多,张辽也没有给他们配备更多的弩。
弩兵三轮齐射结束,鲜卑骑兵已经冲到了二百步之内,进入了弓手的最佳射程。而马上的鲜卑人也开始摘下弓箭,做好了骑射的准备。只是大多数鲜卑人出来得太匆忙,并没有携带弓箭,而且这样的距离远在他们的射程之外。
这时候,汉军弓兵开始射击了。这些弓兵都经过严格训练,让他们射出连珠五箭这样高难度的动作或许做不到,但是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接连射出两三箭却不成问题。 ↑返回顶部↑
素利刚刚在大帐中坐定,就听得外面乱作一团,一名士兵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大声说道:“不好了,汉人在营寨周围撒下了许多‘铁钉子’。”
刚才在路了,素利已经从慕容雄的手下那里知道了扎马钉的厉害,这东西虽小,却可以轻易地废掉他们的战马,没有了战马,鲜卑人的战斗力恐怕还比不上一个普通的袁军士兵。素利不由大惊失色,恨恨地说道:“好狡猾的汉人,快,派人出去清理,无论如何也不能被他们困住!”
他的话音刚落,营帐外面的声音忽然一变,尖利的啸声夹杂着士兵们的惨嚎和惊慌失措的呼喊,都告诉素利,又有大变故发生了。
素利再也坐不住了,他抓起面前的弯刀,抬脚朝帐外走去。“嘭”的一声闷响,他的大营晃了两晃轰然倒下。左右七手八脚将素利从帐篷里拖了出来,只见空中一片石雨飞过,一颗石弹正中素利的脑门。
石弹只是近似球形,它的表面还有许多微小的突起,这些突起十分尖锐,正一下砸在素利的脑门上,就好像砸开了一只西瓜,当场鲜血四溅,素利圆睁着双眼,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就倒了下去。倒霉的素利,可怜他堂堂一位辽东鲜卑首领,连敌人的面都没有碰到,便命丧黄泉。
素利死亡的消息还没有传出去,鲜卑营寨中就已经是一阵大乱。汉军起初抛下的陶罐顶多将人砸个头破血流,那些扎马钉虽然令他们寸步难行,但好歹并不致命,可是后来再抛过来的石弹那真是磕着就伤,碰着就亡。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鲜卑士兵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寻找自己的战马,怪叫着冲向营外。但此时营外已经密布着扎马钉,冲出去的骑手纷纷马失前蹄,而汉军的石头却仿佛长了眼睛一样,从营寨里面一直追到营外。
鲜卑骑兵的建制是每千人组成一支千人队,每十个千人队设一名统领,像素利这些掌管着比较大部落的首领则称为大人。素利身亡的消息很快传了出来,那三名统领便迅速接过了指挥权。当然了,他们彼此并不服气,所以只能指挥各自麾下的千人队,不过,营寨中乱成一团的状况却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虽然有了一定的组织,但三名统领各行其事,两个人率领部下向北方撤退,另一个人都指挥拼凑起来的几个千人队迎着石弹抛来的方向发动了冲击。
第731章血肉之躯
再尖端的武器都有它的弱点,比如投石机就只能及远而不能及近。而且投石机的操作十分费力,需要二十名精装的士兵一齐用力,还必须有另外十名士兵负责搬运石弹,几轮攻击下来,士兵都会累得精疲力竭。这时候如果有敌人冲到面前,他们是很难抵挡的。
那名统领选择冲向石弹抛来的方向只是逞一时之勇,却歪打正着,选中了投石机的软肋。但是,鲜卑军营的四周已经布满了扎马钉,他手下的一个千人队刚刚冲出军营就纷纷栽倒在地。
不过,扎马钉虽然是对付骑兵的利器,却也有它的弱点。为了保证效果,扎马钉制造得十分锋利,一旦扎中马蹄,往往都扎得很深,再好的马经这一下,也就完全废了。但正因为如此,扎马钉扎中马匹以后,往往会钉在马匹身上不会掉下来。战马吃痛,便会在地上打滚,这一滚,就会扎上更多的扎马钉,地上的扎马钉也同时被清除掉许多。
所以,冲出营外的这一个千人队虽然纷纷倒地,翻滚惨嚎,却也起到了“趟地雷”的作用,鲜卑军营南边这一片扎马钉的威胁基本解除了。那名统领带着剩余的六七千人,踏着同伴的身体的就冲了过来。
“趟地雷”的那支千人队中的鲜卑骑兵大多只是被扎马钉扎伤,也有少数人从马上摔下来弄得骨断筋折,但并不致命,正在地上挣扎不起,忽然就被碗口粗的马蹄接二连三地从身上踩了过去,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摊肉泥。
因为刚才那一阵太混乱、太仓促,冲过“地雷阵”的六七千名鲜卑骑兵并没有来得及带上所有的装备,就这样有人挥舞着马鞭,有人挥舞着弯刀,甚至还有人只是挥舞着一张弓,腰间却没有箭壶。可是却不能小看了这些鲜卑骑兵,他们自幼在马背上长大,只要有战马这个最好的伙伴在,哪怕只是一根小小的马鞭,照样可以成为他们杀人的利器。
张辽放下手中的千里镜,朝身后挥了挥手,刚才还静悄悄的壕沟里,忽然就冲出无数士兵。这是张辽早就埋伏在壕沟里的队伍,而且全是步兵。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骑兵对骑兵。但是,张辽进行今天这两场战役的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消灭鲜卑人的有生力量,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提振大陵、祁县两地百姓的信心。当地百姓现在已经是闻鲜卑而色变,如果不能让他们恢复信心,没有他们的支持,单靠汉军自己的力量,要想守住这几个城池将会十分艰难。
刚才消灭慕容雄的那一仗,张辽就曾经安排这两县的百姓代表远远地用千里镜进行过观察。现在,那些代表又被安排在投石机那里,等着欣赏一场步兵完胜骑兵的奇迹。
从壕沟里冲出来的汉军步兵很快在“柳树林”的北边列好阵势。这是一支五千人的步兵队伍,由盾牌手、长枪手、刀斧手和弓弩手组成。站在最前面的是盾牌手,一面面巨大的盾牌架在地上,组成了一面移动的城墙。盾牌手的后面是长枪手,枪长一丈八尺,精钢为尖,白蜡为杆。长枪一直伸到了盾牌的前面,仿佛一只巨大的刺猬。长枪手的后面便是刀斧手。刀斧手持得并不是霸刀,而是长刀阔斧。这些长刀阔斧是研究院根据大秦帝国的那些武器研发出来的,用来劈砍马蹄十分合适。排在最后的便是弓弩手了,弓手在前,弩手在后,强弓劲弩正是克制骑兵的利器。
以五千步兵对抗六七千骑兵,张辽还是有些冒险的,但是如果能够通过这一战提振百姓的信心,再以这一片城池为依托,相信这里就将成为鲜卑人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
张辽跃上战马,向“柳树林”的另一侧走去,那里埋伏着三千骑兵。这场战斗他不打算亲自指挥,而是交给了韩勇。韩勇举着千里镜,观察着对面鲜卑骑兵的动静,开始报数:“七百步,六百步,五百步……”
判断距离是成为一名初级军官的必修课,有了千里镜的辅助,韩勇对鲜卑骑兵行进速度和距离的判断**不离十。
鲜卑骑兵确实名不虚传,他们来得很快,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他们就从三里外逼近了距离汉军的步兵阵只有五百步远了。当韩勇报到“五百步”的时候,排在最后的弩兵开始发动了。
汉军使用的弩有效射程在四百多步,当士兵们扣动弩机的时候,鲜卑骑兵仍然在继续前冲,刚好进入汉军的射程,冲在最前面的数百名骑兵纷纷掉落马下,一些失去主人的战马依然顺着大队往前奔跑。
弩兵的第一波铁矢射出去以后,很快又射出了第二波、第三波。由于鲜卑骑兵冲得很快,距离越来越近,弩箭对鲜卑骑兵造成的杀伤也随之大增。弩与弓相比,威力、射程、精度都要大很多,却有一个缺点,就是拉弦、上铁矢比较费时,通常情况下一张弓射出三至五箭的情况下,弩才可以射击一次。但是这支汉军弩兵却接连射出了三波铁矢。
这并不是因为汉军的弩在装填方面有了多大的改进,而是在弩上加装了一上保险装置。汉军不差钱,军中弓弩很多,张辽给每名弩兵配备了三张弩,每张弩都事先安装好了铁矢,关上保险。等第一张弩发射完毕以后,弩手们立刻换第二张弩,打开保险便可以立即发射。理论上,只要携带足够多的弩,就可以保证连续射击。在连弩没有研制出来的情况下,这是提高弩射击间隔的最好办法,虽然笨了一点,但绝对有效。不过,他们面对的鲜卑骑兵并不算多,张辽也没有给他们配备更多的弩。
弩兵三轮齐射结束,鲜卑骑兵已经冲到了二百步之内,进入了弓手的最佳射程。而马上的鲜卑人也开始摘下弓箭,做好了骑射的准备。只是大多数鲜卑人出来得太匆忙,并没有携带弓箭,而且这样的距离远在他们的射程之外。
这时候,汉军弓兵开始射击了。这些弓兵都经过严格训练,让他们射出连珠五箭这样高难度的动作或许做不到,但是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接连射出两三箭却不成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