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3 / 4)
宋嘉言想了想,“太后是陛下生母,若言及太后不是,陛下定会恼怒。”
宋荣道,“找一个可说、敢说之人。”
宋嘉言没有说话,宋荣温声道,“那些妄图在娘娘身上获取好处的人,会愿意为娘娘所用的。”
“爹爹是说……”
“景惠长公主。”宋荣低声道,“我来为娘娘安排。”
景惠长公主直接上书,言及,“皇后一国之母,陛下之妻,身份尊贵,无人能及,岂可听信一术士小人之言便可令皇后离宫?去岁,太后娘娘听信妖道之言,置嫡皇子于险境,今又以星象之故驱皇后于宫外。所言所行,令臣不解!”
景惠长公主一封上书,让皇后出宫为太后祈福之事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这话,也只有景惠长公主能说,也只有景惠长公主敢说了!
方太后气个头晕脑胀,憋着想给景惠长公主个难看,景惠长公主偏不进宫了,她去老梅庵给宋嘉言请安了。景惠长公主叹道,“如今皇子皇女尚小,娘娘在这里,倒也安生。”
宋嘉言笑,“委屈皇姐为我出头儿。”
景惠长公主将手一摆,无所畏,“不算什么,我本也与慈宁宫不和。”
“只是,娘娘心里也要有数。可惜娘娘这一年多的心血,宫权又回到了慈宁宫手里。”景惠长公主都替宋嘉言感到惋惜。
“皇姐放心,我能出来,便能再回去。”景惠长公主肯公然上书,得罪慈宁宫,便是将宝押在她的身上。很早之前,她就不再是她了。
景惠长公主正色道,“娘娘但有吩咐,不必客气,这也不是客气的时候。”
宋嘉言点头,“我明白。”
有景惠长公主一本奏章打开局面,朝中大臣们也不再客气,毕竟有永寿道长之事在前,虽然事情都推在方家身上,但,毕竟是方太后借永寿道长的嘴抱养过嫡皇子。甭管宋嘉言怎样费尽波折进的宫,嫡皇子就是嫡皇子。
你一个老太婆,管你是信佛还是信道,可是,你信妖道这就不对了。
非但信错了人,你还置嫡皇子于险地。你还真以为嫡皇子是你家的啊!错了!嫡皇子是国之根本,这属于国家的财富!
大臣们不好直接说方太后的不是,顶多说一句“太后娘娘笃信非人”,不过,方家明晃晃的摆在朝中。哪家没点儿见不得人的事,方太后的三个兄弟连带家中子孙,被御史台参个遍。
对于方太后逼迫宋嘉言离宫之事,昭文帝也不是多痛快,令刑部、大理寺、御史台接了方家的案子详查。方太后开口求情,哭天抹泪一番,叹道,“哀家知晓,皇帝是因皇后之事怨着哀家呢。”
昭文帝温声道,“母后想的多了。方家实在不争气,连带母后的名声,也被他们连累了。母后慈恩天下,朕一想到他们拖累了母后,就很替母后伤心。若非方家举荐妖道,何至于如今天下人都误会了母后呢?”
昭文帝一提永寿道长,方太后终于闭嘴了。
当然,方太后也不是没有还击之力,小郡主在慈宁宫请安时,笑对方太后道,“皇祖母莫担心,身正不怕影斜,只要三司公正,定能还舅祖家一个清白。只是,就怕三司被有心人利用,非但舅祖家清白被污,就是皇祖母……”将话一顿,小郡主忧愁的叹了口气。
方太后敏锐的问,“这话在理,你是听到了什么不成?”
小郡主脸上露出一抹犹豫,方太后道,“好孩子,哀家是你的亲祖母,我知你是真心孝敬我,才来与我说这些的。”
小郡主本就是为此而来,就算拿捏,也不过是叫方太后知她的好处罢了。小郡主轻声道,“孙女并不常出门,也听说大理寺卿是宋家的姻亲。承恩侯弟弟家的长子娶的就是大理寺卿弟弟家的嫡女。”
方太后以此问昭文帝,“哀家倒不是怀疑什么,只是,大理寺卿既与宋家有关联,很该避嫌。”
昭文帝讶然,“这有什么好避嫌的?又不是宋家状告方家。”
方太后幽幽道,“当时皇后离宫时对哀家的误会,难道皇帝忘了吗?”
昭文帝不以为然,笑道,“母后多心了,皇后不是这样的人。” ↑返回顶部↑
宋荣道,“找一个可说、敢说之人。”
宋嘉言没有说话,宋荣温声道,“那些妄图在娘娘身上获取好处的人,会愿意为娘娘所用的。”
“爹爹是说……”
“景惠长公主。”宋荣低声道,“我来为娘娘安排。”
景惠长公主直接上书,言及,“皇后一国之母,陛下之妻,身份尊贵,无人能及,岂可听信一术士小人之言便可令皇后离宫?去岁,太后娘娘听信妖道之言,置嫡皇子于险境,今又以星象之故驱皇后于宫外。所言所行,令臣不解!”
景惠长公主一封上书,让皇后出宫为太后祈福之事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这话,也只有景惠长公主能说,也只有景惠长公主敢说了!
方太后气个头晕脑胀,憋着想给景惠长公主个难看,景惠长公主偏不进宫了,她去老梅庵给宋嘉言请安了。景惠长公主叹道,“如今皇子皇女尚小,娘娘在这里,倒也安生。”
宋嘉言笑,“委屈皇姐为我出头儿。”
景惠长公主将手一摆,无所畏,“不算什么,我本也与慈宁宫不和。”
“只是,娘娘心里也要有数。可惜娘娘这一年多的心血,宫权又回到了慈宁宫手里。”景惠长公主都替宋嘉言感到惋惜。
“皇姐放心,我能出来,便能再回去。”景惠长公主肯公然上书,得罪慈宁宫,便是将宝押在她的身上。很早之前,她就不再是她了。
景惠长公主正色道,“娘娘但有吩咐,不必客气,这也不是客气的时候。”
宋嘉言点头,“我明白。”
有景惠长公主一本奏章打开局面,朝中大臣们也不再客气,毕竟有永寿道长之事在前,虽然事情都推在方家身上,但,毕竟是方太后借永寿道长的嘴抱养过嫡皇子。甭管宋嘉言怎样费尽波折进的宫,嫡皇子就是嫡皇子。
你一个老太婆,管你是信佛还是信道,可是,你信妖道这就不对了。
非但信错了人,你还置嫡皇子于险地。你还真以为嫡皇子是你家的啊!错了!嫡皇子是国之根本,这属于国家的财富!
大臣们不好直接说方太后的不是,顶多说一句“太后娘娘笃信非人”,不过,方家明晃晃的摆在朝中。哪家没点儿见不得人的事,方太后的三个兄弟连带家中子孙,被御史台参个遍。
对于方太后逼迫宋嘉言离宫之事,昭文帝也不是多痛快,令刑部、大理寺、御史台接了方家的案子详查。方太后开口求情,哭天抹泪一番,叹道,“哀家知晓,皇帝是因皇后之事怨着哀家呢。”
昭文帝温声道,“母后想的多了。方家实在不争气,连带母后的名声,也被他们连累了。母后慈恩天下,朕一想到他们拖累了母后,就很替母后伤心。若非方家举荐妖道,何至于如今天下人都误会了母后呢?”
昭文帝一提永寿道长,方太后终于闭嘴了。
当然,方太后也不是没有还击之力,小郡主在慈宁宫请安时,笑对方太后道,“皇祖母莫担心,身正不怕影斜,只要三司公正,定能还舅祖家一个清白。只是,就怕三司被有心人利用,非但舅祖家清白被污,就是皇祖母……”将话一顿,小郡主忧愁的叹了口气。
方太后敏锐的问,“这话在理,你是听到了什么不成?”
小郡主脸上露出一抹犹豫,方太后道,“好孩子,哀家是你的亲祖母,我知你是真心孝敬我,才来与我说这些的。”
小郡主本就是为此而来,就算拿捏,也不过是叫方太后知她的好处罢了。小郡主轻声道,“孙女并不常出门,也听说大理寺卿是宋家的姻亲。承恩侯弟弟家的长子娶的就是大理寺卿弟弟家的嫡女。”
方太后以此问昭文帝,“哀家倒不是怀疑什么,只是,大理寺卿既与宋家有关联,很该避嫌。”
昭文帝讶然,“这有什么好避嫌的?又不是宋家状告方家。”
方太后幽幽道,“当时皇后离宫时对哀家的误会,难道皇帝忘了吗?”
昭文帝不以为然,笑道,“母后多心了,皇后不是这样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