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3 / 3)
那幽深的眼睛让宁巧萍被他扫上一眼就只差没哆嗦,即使宁云祥以从未有过的和颜悦色和她说话,也再也不肯靠近他。
都说有娘的孩子是个宝,即使在宁府没有人敢当面对他这个三少爷说三道四,但是这些日子以来下人们私底下的谈论就已经够宁云祥被受折磨了。
即使不知道他曾经给宁云晋下毒,在不知不觉间他的身上也已经被标上了“那个女人的儿子肯定也不是好人”这样的标签——虽然这也是事实!
那些异样的眼光让宁云祥甚至不想出门,一直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听闻爷爷说过完元宵便带自己离开宁府,离开京城,居然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
天授二十年元月十六日,宁云晋早上请了个假将爷爷与宁云祥送出了京,下午刚进衙门就被传进宫里。
大商三皇子亲领五万骑兵叩关,宣布与大夏开战!
第 109 章
大商全民皆兵,只要能上马的就是一名合格的战士。五万人,已经相当大商接近一半的人口,这分明就是要全面开战的趋势。
在宁云晋记忆中,这两年应该都只是小规模摩擦的。看来确实是由于自己那一晚的鲁莽举动,让大商的人对于欧侯老师的身体状况存疑,即使他们不会猜到老师已经过世,也可以肯定老师一定身体不佳,这才毫不犹豫地大军南下。
宁云晋赶到宫中时,乾清宫中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所有的人都面色严肃,显然都对这次猝不及防打响的战事非常看重。
五万兵马听起来不多,但是当这五万都是骑兵的时候,就能在没有城池掩护的地方来去如风,像是一把尖刀似的扎在大夏身上,不吸够足够的血绝对不罢休。
前期的备战准备从年前就开始了,第一批军粮在十二号就已经出发。这次文禛召集朝臣过来,就是为了议定领兵的将领人选以及出兵方案。
光只是如今西北驻防的部队,最多只能防守住偌大的边境线,若是想要腾出一只机动的部队追击,便需要另外派兵。这样一来,这次领兵的大将军不但可以领一只骑兵,还能辖管陕宁川三省的兵制。
上一辈子宁云晋就凭着赫赫战功爬到过这个位置,自然知道只要能打赢胜仗,这个大将军将有多么威风。不过那一次是由于战事拖得太长,连绵鏖战了好几年,在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才进行大决战,让自己有足够的发展时间。
但是这次是直接从京里发兵,便要遵循大夏的出兵制度。
按照大夏的规定,一次性出动三万以上兵马,便只能由宗室监军,另指一将军领兵。通常这个宗室指代的是皇子或者王爷,当今圣上的皇子都还小,能让他放心的兄弟也不多,因此这个宗室人选大部分人的视线都落在了瑾亲王和禄亲王身上。
宗室这边的争斗一般的大臣都插手不了,但是大将军的选派则可以说是腥风血雨,光是五位阁老的举荐就分为三种声音,如果要宁云晋来分,那便是亲皇派、亲太子派和亲二皇子一派,可以说是泾渭分明。
这样的场合自然没有宁云晋说话的份,他闲在一旁偷偷打量正听得十分专注的太子。自从办好了招标会的事情之后,文禛下首便多了一把属于太子的座位,开始让他学习参与政事,并且让他与自己一起督查三省仓储的改革情况。
宁云晋能够感觉到文禛对于太子的爱护之心,从学习方面来说,仓储之事涉及到兵事、农事等各个方面,只要能理清这里面的细枝末节,就可以对政事有非常详细的了解。
而且仓储之事利国利民,虽然在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得罪一些地主阶级,但是只要能办好,便能提高太子在民间的声望,将这作为太子插手朝政的第一项政绩,真是再好不过。
文禛并不指望一次朝议就可以定下来人选,实际上他心中早就已经有决定,只是想看一看大臣们的风向。其结果却让他十分失望,不但没有一个人能猜到自己的决定,其丑恶的嘴脸更是让他心烦。
看着吵成一团的臣子们,文禛忍不住将视线投向站在最角落处的宁云晋。果不其然这个小子正睁大眼睛,做出一副听得十分专心的模样,光明正大的发呆。 ↑返回顶部↑
都说有娘的孩子是个宝,即使在宁府没有人敢当面对他这个三少爷说三道四,但是这些日子以来下人们私底下的谈论就已经够宁云祥被受折磨了。
即使不知道他曾经给宁云晋下毒,在不知不觉间他的身上也已经被标上了“那个女人的儿子肯定也不是好人”这样的标签——虽然这也是事实!
那些异样的眼光让宁云祥甚至不想出门,一直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听闻爷爷说过完元宵便带自己离开宁府,离开京城,居然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
天授二十年元月十六日,宁云晋早上请了个假将爷爷与宁云祥送出了京,下午刚进衙门就被传进宫里。
大商三皇子亲领五万骑兵叩关,宣布与大夏开战!
第 109 章
大商全民皆兵,只要能上马的就是一名合格的战士。五万人,已经相当大商接近一半的人口,这分明就是要全面开战的趋势。
在宁云晋记忆中,这两年应该都只是小规模摩擦的。看来确实是由于自己那一晚的鲁莽举动,让大商的人对于欧侯老师的身体状况存疑,即使他们不会猜到老师已经过世,也可以肯定老师一定身体不佳,这才毫不犹豫地大军南下。
宁云晋赶到宫中时,乾清宫中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所有的人都面色严肃,显然都对这次猝不及防打响的战事非常看重。
五万兵马听起来不多,但是当这五万都是骑兵的时候,就能在没有城池掩护的地方来去如风,像是一把尖刀似的扎在大夏身上,不吸够足够的血绝对不罢休。
前期的备战准备从年前就开始了,第一批军粮在十二号就已经出发。这次文禛召集朝臣过来,就是为了议定领兵的将领人选以及出兵方案。
光只是如今西北驻防的部队,最多只能防守住偌大的边境线,若是想要腾出一只机动的部队追击,便需要另外派兵。这样一来,这次领兵的大将军不但可以领一只骑兵,还能辖管陕宁川三省的兵制。
上一辈子宁云晋就凭着赫赫战功爬到过这个位置,自然知道只要能打赢胜仗,这个大将军将有多么威风。不过那一次是由于战事拖得太长,连绵鏖战了好几年,在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才进行大决战,让自己有足够的发展时间。
但是这次是直接从京里发兵,便要遵循大夏的出兵制度。
按照大夏的规定,一次性出动三万以上兵马,便只能由宗室监军,另指一将军领兵。通常这个宗室指代的是皇子或者王爷,当今圣上的皇子都还小,能让他放心的兄弟也不多,因此这个宗室人选大部分人的视线都落在了瑾亲王和禄亲王身上。
宗室这边的争斗一般的大臣都插手不了,但是大将军的选派则可以说是腥风血雨,光是五位阁老的举荐就分为三种声音,如果要宁云晋来分,那便是亲皇派、亲太子派和亲二皇子一派,可以说是泾渭分明。
这样的场合自然没有宁云晋说话的份,他闲在一旁偷偷打量正听得十分专注的太子。自从办好了招标会的事情之后,文禛下首便多了一把属于太子的座位,开始让他学习参与政事,并且让他与自己一起督查三省仓储的改革情况。
宁云晋能够感觉到文禛对于太子的爱护之心,从学习方面来说,仓储之事涉及到兵事、农事等各个方面,只要能理清这里面的细枝末节,就可以对政事有非常详细的了解。
而且仓储之事利国利民,虽然在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得罪一些地主阶级,但是只要能办好,便能提高太子在民间的声望,将这作为太子插手朝政的第一项政绩,真是再好不过。
文禛并不指望一次朝议就可以定下来人选,实际上他心中早就已经有决定,只是想看一看大臣们的风向。其结果却让他十分失望,不但没有一个人能猜到自己的决定,其丑恶的嘴脸更是让他心烦。
看着吵成一团的臣子们,文禛忍不住将视线投向站在最角落处的宁云晋。果不其然这个小子正睁大眼睛,做出一副听得十分专心的模样,光明正大的发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