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蔡中郎被下狱了(1 / 3)
小皇帝突然送了一大堆侯爵出去,即便之前有朝臣得知了些许口风,也没想到小皇帝竟然会是如此的大方,一时间地砖上不知多了多少因为手抖揪掉的胡子。
由不得这些大汉臣子们不激动,想他们世代忠良,对天子忠心耿耿,对大汉劳苦功高,不知付出了多少血汗才得了一个小小爵位,也不知虚脱了多少身子骨才有了今日的显贵。
可现在呢,这些个乱臣贼子们一朝拨乱反正,直接就胜过了他们多年的辛劳,这让他们如何肯甘心?
有些见识的人还好,纵然心中不忿,但也明白当前局势看似平稳,实则一个不慎便会让大汉倾覆,因此只是沉着脸,默然以对。
但那些短视之人就不行了,一个个如同死了爹一样的向小皇帝大呼不可,特别是针对李傕郭汜二人的敕封,大喊绝对不能让乱臣贼子居高位,否则就会寒了人心如何如何。
李易没有再表态,他就站在大殿中看着这些老老少少们的表演,他已经向小皇帝明说了,不厚赏西凉诸将,西凉军必然生乱,而且,强行说他们诛董卓有功,也能让李易与小皇帝这两个主谋的身上少一些仇恨。
朝堂上的争吵持续了足足小半个时辰,最后还是按照李易与小皇帝商议的计划行事,不过,因为这一闹,倒是让小皇帝对李易的好感又多了一些。
李易现在要功劳有功劳,要兵马有兵马,却是始终不曾逼迫他半分,哪像这些朝臣们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欺负他。
于是,这念头一动,小皇帝就起了将李易留在长安的心思……
下午过半,宫中事情安排的差不多了,而且并州兵马也有一千人进了皇城,许多书信送到了城外军中,接下来就是等着看城外西凉军的反应了。
李易确定暂时没事了,便叫徐晃点上四百可靠的忠义军,准备带出去回家看看,不过没等他离开皇宫,就撞见了老大一堆人,乱哄哄围成一片,在他们中间,两个白胡子老头掐架掐的好不生猛。
李易见状,顿时两眼冒精光,口中连称声厉害!
你道这帮人是谁,赫然全是朝堂之上的大人物啊,至于动手干仗的那两位,更是了不得。
一个是王允王司徒,至于另外一个,因为被王允老拳打的有点面目走形,李易走近了才看清楚,竟然是当代大儒蔡邕,也就是才女蔡琰的老爹。
李易带着几个侍卫上前想要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可是一众朝臣们瞧见他来了,顿时散开,王允与蔡邕也不打了,各自站在一边,不过看王允的样子,气呼呼的,好像是受了莫大的委屈一般。
李易看了看周围,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李易说话的时候心里已经猜出个大概了。
就在王允与蔡邕互殴的地方不远,董卓的尸体正躺在那里,牛辅的尸体已经被收敛去了,但董卓身份特殊,在朝堂上没有明确下令之前,谁也不敢轻动。
于是,李易自然的就想起了在原本历史上,董卓死后,蔡邕因为替董卓说了两句话,王允就不顾群臣反对将蔡邕给弄死了,而蔡邕的死,也成为了王允人生最为辉煌时的一大污点。
本以为这次没了美人计,没有大权在握,王允不可能再对蔡邕下手,却不想他们两个还是对上了。
想到此,李易暗暗比较了一下,同样的功劳,同样的形势,自己可比王允低调多了。
大权在握时的王允对蔡邕说杀就杀,而现在的李易却绝对不会那样。
李易胡思乱想了一番,这才发现压根没人搭理自己,顿觉老大的没趣,感觉自己是太好说话了,这帮大老爷们都不害怕自己。
考虑到自己不会再长安久留,也不怕得罪人,李易嘿嘿一笑,故作凶恶道:“长安内外危机四伏,今日中午有人在街头斗殴,被巡逻兵丁发现便是当场斩首,两位都是当世大儒,千万莫要自误啊!”
李易这话纯粹是胡扯,但这些朝臣们也不知道,王允与蔡邕更不知道,还以为李易是想学董卓滥杀,两人心里顿时一个咯噔。
蔡邕也就罢了,他只是个单纯的文人,与李易没什么纠葛,觉得李易不会针对他,可王允就不同了,虽然明面上与李易关系不错,但私下里却已经是相当的厌恶对方,王允还真怕李易一个大帽子扣下来把他给砍了。
形势比人强,纵然心中不愿,王允还是一拱手道:“好叫李将军知晓,董卓老贼擅自称王,大逆不道,恶贯满盈,当戮其尸,剥其骨,纵然是粉身碎骨也不能赎其罪孽,可蔡中郎明知如此,却道董卓乃是汉臣,不可使其暴尸在外,要为他正衣冠,还说应当让他入土为安,老夫心中气愤难耐,这才动了手!”
王允顿了顿,又道:“正好李将军在此,老夫想问问蔡中郎,你这般作为,究竟是对陛下不满,还是对董卓老贼念念不忘!”
李易明白了,虽然名知道这是王允在故意发难,但还是很无语的看向了蔡邕,这得多大胆才敢来为董卓收尸啊,都这么大年纪了,咋还不晓得事情呢?
被李易这一扫,蔡邕有点不淡定了。 ↑返回顶部↑
由不得这些大汉臣子们不激动,想他们世代忠良,对天子忠心耿耿,对大汉劳苦功高,不知付出了多少血汗才得了一个小小爵位,也不知虚脱了多少身子骨才有了今日的显贵。
可现在呢,这些个乱臣贼子们一朝拨乱反正,直接就胜过了他们多年的辛劳,这让他们如何肯甘心?
有些见识的人还好,纵然心中不忿,但也明白当前局势看似平稳,实则一个不慎便会让大汉倾覆,因此只是沉着脸,默然以对。
但那些短视之人就不行了,一个个如同死了爹一样的向小皇帝大呼不可,特别是针对李傕郭汜二人的敕封,大喊绝对不能让乱臣贼子居高位,否则就会寒了人心如何如何。
李易没有再表态,他就站在大殿中看着这些老老少少们的表演,他已经向小皇帝明说了,不厚赏西凉诸将,西凉军必然生乱,而且,强行说他们诛董卓有功,也能让李易与小皇帝这两个主谋的身上少一些仇恨。
朝堂上的争吵持续了足足小半个时辰,最后还是按照李易与小皇帝商议的计划行事,不过,因为这一闹,倒是让小皇帝对李易的好感又多了一些。
李易现在要功劳有功劳,要兵马有兵马,却是始终不曾逼迫他半分,哪像这些朝臣们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欺负他。
于是,这念头一动,小皇帝就起了将李易留在长安的心思……
下午过半,宫中事情安排的差不多了,而且并州兵马也有一千人进了皇城,许多书信送到了城外军中,接下来就是等着看城外西凉军的反应了。
李易确定暂时没事了,便叫徐晃点上四百可靠的忠义军,准备带出去回家看看,不过没等他离开皇宫,就撞见了老大一堆人,乱哄哄围成一片,在他们中间,两个白胡子老头掐架掐的好不生猛。
李易见状,顿时两眼冒精光,口中连称声厉害!
你道这帮人是谁,赫然全是朝堂之上的大人物啊,至于动手干仗的那两位,更是了不得。
一个是王允王司徒,至于另外一个,因为被王允老拳打的有点面目走形,李易走近了才看清楚,竟然是当代大儒蔡邕,也就是才女蔡琰的老爹。
李易带着几个侍卫上前想要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可是一众朝臣们瞧见他来了,顿时散开,王允与蔡邕也不打了,各自站在一边,不过看王允的样子,气呼呼的,好像是受了莫大的委屈一般。
李易看了看周围,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李易说话的时候心里已经猜出个大概了。
就在王允与蔡邕互殴的地方不远,董卓的尸体正躺在那里,牛辅的尸体已经被收敛去了,但董卓身份特殊,在朝堂上没有明确下令之前,谁也不敢轻动。
于是,李易自然的就想起了在原本历史上,董卓死后,蔡邕因为替董卓说了两句话,王允就不顾群臣反对将蔡邕给弄死了,而蔡邕的死,也成为了王允人生最为辉煌时的一大污点。
本以为这次没了美人计,没有大权在握,王允不可能再对蔡邕下手,却不想他们两个还是对上了。
想到此,李易暗暗比较了一下,同样的功劳,同样的形势,自己可比王允低调多了。
大权在握时的王允对蔡邕说杀就杀,而现在的李易却绝对不会那样。
李易胡思乱想了一番,这才发现压根没人搭理自己,顿觉老大的没趣,感觉自己是太好说话了,这帮大老爷们都不害怕自己。
考虑到自己不会再长安久留,也不怕得罪人,李易嘿嘿一笑,故作凶恶道:“长安内外危机四伏,今日中午有人在街头斗殴,被巡逻兵丁发现便是当场斩首,两位都是当世大儒,千万莫要自误啊!”
李易这话纯粹是胡扯,但这些朝臣们也不知道,王允与蔡邕更不知道,还以为李易是想学董卓滥杀,两人心里顿时一个咯噔。
蔡邕也就罢了,他只是个单纯的文人,与李易没什么纠葛,觉得李易不会针对他,可王允就不同了,虽然明面上与李易关系不错,但私下里却已经是相当的厌恶对方,王允还真怕李易一个大帽子扣下来把他给砍了。
形势比人强,纵然心中不愿,王允还是一拱手道:“好叫李将军知晓,董卓老贼擅自称王,大逆不道,恶贯满盈,当戮其尸,剥其骨,纵然是粉身碎骨也不能赎其罪孽,可蔡中郎明知如此,却道董卓乃是汉臣,不可使其暴尸在外,要为他正衣冠,还说应当让他入土为安,老夫心中气愤难耐,这才动了手!”
王允顿了顿,又道:“正好李将军在此,老夫想问问蔡中郎,你这般作为,究竟是对陛下不满,还是对董卓老贼念念不忘!”
李易明白了,虽然名知道这是王允在故意发难,但还是很无语的看向了蔡邕,这得多大胆才敢来为董卓收尸啊,都这么大年纪了,咋还不晓得事情呢?
被李易这一扫,蔡邕有点不淡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