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两个端点(2 / 3)
燕子计算了利润率,大概毛利在80%到100%之间,这已经是生意的极限。因为,所有的操作都是在尽可能压缩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的。自己多累些,保证质量与数量,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冬哥,单纯提高利润率,恐怕不是赚钱的方式了。我们如果要扩大规模,估计要降一些利润率,才能在赚钱的数量上增加了。”
“你算的利润率是不对的。”冬子先否定了燕子的说法:“你没算过,我们俩算什么?我们应该算熟练的师傅吧?你既搞管理又搞经营,我既是技术总管又兼出力的司机与杀鸭的屠夫,还是羊肉串的操作者,还是火灶上的大师傅,还是调料的进货人,当然,还算是老板。我们的工资,起码顶得上两个师傅级别的人干。”
“那又怎么样,个体户不都是这样的吗?”
“所以,你说的扩大规模,其实就是办公司。既然办公司,人力成本是必须要算进去的。公司大了,我们不可能把这些功能都来包办,就得请人进来,那就要算人力成本。按我在重庆和西安,对餐饮企业的了解。除开所有成本,利润率如果能够达到50%就算很厉害了,顶了天。”
“啥意思?”
“你算过没有。如果一个熟练师傅,按一个人一个月一万工资计算。我们一个人干了两个师傅的工作量,那我们每个人工资是两万一个月。我们两人,一个月的人力成本算是四万。你一个月营业额算二十万顶了天。那按你顶天的100%算,你把利润算成十万。那除开我们的工资四万,利润只剩下六万了。但是,我们的设备折旧,你还没算。所谓设备折旧,比如这些锅灶是有使用年限的吧?车子是有使用年限的吧?那算来,我们的纯利润,只有五万了。当然,我还没说税收及其它管理费用。十万进货钱卖出去二十万,但纯利润,按会计表上说,这叫所有者权益,只有五万。十万成本对五万收益,50%利润率,顶了天。这是啥概念?这个概念是,比高利贷还要厉害,你还不知足?”
燕子终于明白过来,这个50%,是除开自己的辛苦钱的。他觉得,冬哥的经营理论与自己相比,有更深的背景,毕竟是在高端销售部干过的。
“哎,冬哥,我想起一件事来。如果我们按这样算,我们的工资是四万,小樊与小蒋的工资是一万六,那五万六,就是我们的工资成本,那跟纯利润差不多呢,是不是巧合?”
冬子看了看燕子,点了点头:“不是巧合,你无意识中,提到了一个伟大的理论,高手啊。”
燕子莫名其妙,以为冬子在拿她开涮。
“有一个伟人,在一百多年前,就以此模式,当成例题讲解,至今,它仍然处处与现实巧合,这背后的道理,简直不要太厉害。燕子,我都有点佩服你了。”
“快说快说,莫瞎扯了。”
“马老祖宗说过,剩余价值率的问题。他说,资本家的利润,约等于员工的工资。所以,剩余价值率是一个相对恒定的值。你这样算,算是资本家吗?”
“一个体户,哪里能够这样算?”
冬子详细给燕子算了算,做生意的端点意识。这个意识,是在彭总那里学来的。一个生意,它的利润率,有一个高限。从良心上来说,或者从社会允许的层面,利润约等于员工工资,就已经算是做到上限了,如果再剥削得厉害,那就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工人积极性不高疲劳性工伤,或者把老板放到与工人敌对的位置,许多老板就是这样败的,因为员工不与他在一条心上。
而底线呢?也就是低端。从利润率来说,维持简单再生产,就是底线。也就是说,所有利润用来支付税收或者其它所有成本后,几乎不赚钱,这就是企业勉强生存的底线。所有健康的企业,都是在这两条线中找平衡,尽量不触碰两个端点。
燕子倒是聪明:“你搞得好像数学很好一样,什么端点。我看,其实就是天花板和地板。”
冬子觉得,燕子这样比喻,也没什么不妥。他进一步说明了,一个人,或者一个生意,甚至一个企业,如果有了这两个界限,就会健康。
比如说,地板的问题。对于人生来说,能够正常地生活着,就是你的地板。在今天,你要正常地找一口饭吃,过一个平常的人生,都算是地板。甘于地板生活的人,虽然没有什么追求,但是,他活着,就行,也甘心。但是,哪个人没有点追求呢?但你无论采取哪种办法追求上进,都得有地板意识。
作为一个正常人,睡在地板上最大的好处是,不会掉下来。最大的坏处是,地板太咯人,不舒服。整天为柴米油盐而操心,贫贱夫妻百事哀,人是无法安心的。
向上追求,情感的财富的能力的甚至是荣誉的,都是席梦思或者沙发床,这种追求是正常的。
但如果没有底线思维,搞违法乱纪的事,失去自由,那就失去了地板,掉入烂泥坑中了。这就是,冬子要尽力照章纳税,不愿意占国家便宜的原因。也是冬子要办齐各种证件,维护老字号声誉的原因,也是他力求味道与风味,不愿意偷工减料的原因。
而人的想法与追求,总是无限的。所以,要给自己定一个高线,也就是天花板。如果你总想突破天花板,就会容易撞到头。
“搞得一套一套的,都哪里学来的呢?”
冬子抠了抠脑袋:“在广东时,小袁总喜欢给我讲哲学。况且,我在青山时,看到许多拆迁户发财的,后来,地板没守住,天花板也顶破了头,也是蛮惨的。燕子,我们挣这些钱,应该满足了,对不对?”
“是倒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有机会扩大,为什么不呢?当然,我不是那种贪得无厌的人,但是,我以攀枝花的司徒师傅为标准,这该是一个有地板有天花板的人吧?”
燕子以他为参照来设定未来的发展,冬子总觉得有些大胆。毕竟,人家是有金牌菜的名门之后,他虽然只把自己的经营范围定在家乡城市,但在家乡的高端餐饮行业,他几乎有垄断地位,这可是很高的天花板啊。
“我晓得了,你羡慕人家什么了,你羡慕人家那个房子吧?我们住过的那地方?”
“对,如果我们有那种家,那就太好了。” ↑返回顶部↑
“冬哥,单纯提高利润率,恐怕不是赚钱的方式了。我们如果要扩大规模,估计要降一些利润率,才能在赚钱的数量上增加了。”
“你算的利润率是不对的。”冬子先否定了燕子的说法:“你没算过,我们俩算什么?我们应该算熟练的师傅吧?你既搞管理又搞经营,我既是技术总管又兼出力的司机与杀鸭的屠夫,还是羊肉串的操作者,还是火灶上的大师傅,还是调料的进货人,当然,还算是老板。我们的工资,起码顶得上两个师傅级别的人干。”
“那又怎么样,个体户不都是这样的吗?”
“所以,你说的扩大规模,其实就是办公司。既然办公司,人力成本是必须要算进去的。公司大了,我们不可能把这些功能都来包办,就得请人进来,那就要算人力成本。按我在重庆和西安,对餐饮企业的了解。除开所有成本,利润率如果能够达到50%就算很厉害了,顶了天。”
“啥意思?”
“你算过没有。如果一个熟练师傅,按一个人一个月一万工资计算。我们一个人干了两个师傅的工作量,那我们每个人工资是两万一个月。我们两人,一个月的人力成本算是四万。你一个月营业额算二十万顶了天。那按你顶天的100%算,你把利润算成十万。那除开我们的工资四万,利润只剩下六万了。但是,我们的设备折旧,你还没算。所谓设备折旧,比如这些锅灶是有使用年限的吧?车子是有使用年限的吧?那算来,我们的纯利润,只有五万了。当然,我还没说税收及其它管理费用。十万进货钱卖出去二十万,但纯利润,按会计表上说,这叫所有者权益,只有五万。十万成本对五万收益,50%利润率,顶了天。这是啥概念?这个概念是,比高利贷还要厉害,你还不知足?”
燕子终于明白过来,这个50%,是除开自己的辛苦钱的。他觉得,冬哥的经营理论与自己相比,有更深的背景,毕竟是在高端销售部干过的。
“哎,冬哥,我想起一件事来。如果我们按这样算,我们的工资是四万,小樊与小蒋的工资是一万六,那五万六,就是我们的工资成本,那跟纯利润差不多呢,是不是巧合?”
冬子看了看燕子,点了点头:“不是巧合,你无意识中,提到了一个伟大的理论,高手啊。”
燕子莫名其妙,以为冬子在拿她开涮。
“有一个伟人,在一百多年前,就以此模式,当成例题讲解,至今,它仍然处处与现实巧合,这背后的道理,简直不要太厉害。燕子,我都有点佩服你了。”
“快说快说,莫瞎扯了。”
“马老祖宗说过,剩余价值率的问题。他说,资本家的利润,约等于员工的工资。所以,剩余价值率是一个相对恒定的值。你这样算,算是资本家吗?”
“一个体户,哪里能够这样算?”
冬子详细给燕子算了算,做生意的端点意识。这个意识,是在彭总那里学来的。一个生意,它的利润率,有一个高限。从良心上来说,或者从社会允许的层面,利润约等于员工工资,就已经算是做到上限了,如果再剥削得厉害,那就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工人积极性不高疲劳性工伤,或者把老板放到与工人敌对的位置,许多老板就是这样败的,因为员工不与他在一条心上。
而底线呢?也就是低端。从利润率来说,维持简单再生产,就是底线。也就是说,所有利润用来支付税收或者其它所有成本后,几乎不赚钱,这就是企业勉强生存的底线。所有健康的企业,都是在这两条线中找平衡,尽量不触碰两个端点。
燕子倒是聪明:“你搞得好像数学很好一样,什么端点。我看,其实就是天花板和地板。”
冬子觉得,燕子这样比喻,也没什么不妥。他进一步说明了,一个人,或者一个生意,甚至一个企业,如果有了这两个界限,就会健康。
比如说,地板的问题。对于人生来说,能够正常地生活着,就是你的地板。在今天,你要正常地找一口饭吃,过一个平常的人生,都算是地板。甘于地板生活的人,虽然没有什么追求,但是,他活着,就行,也甘心。但是,哪个人没有点追求呢?但你无论采取哪种办法追求上进,都得有地板意识。
作为一个正常人,睡在地板上最大的好处是,不会掉下来。最大的坏处是,地板太咯人,不舒服。整天为柴米油盐而操心,贫贱夫妻百事哀,人是无法安心的。
向上追求,情感的财富的能力的甚至是荣誉的,都是席梦思或者沙发床,这种追求是正常的。
但如果没有底线思维,搞违法乱纪的事,失去自由,那就失去了地板,掉入烂泥坑中了。这就是,冬子要尽力照章纳税,不愿意占国家便宜的原因。也是冬子要办齐各种证件,维护老字号声誉的原因,也是他力求味道与风味,不愿意偷工减料的原因。
而人的想法与追求,总是无限的。所以,要给自己定一个高线,也就是天花板。如果你总想突破天花板,就会容易撞到头。
“搞得一套一套的,都哪里学来的呢?”
冬子抠了抠脑袋:“在广东时,小袁总喜欢给我讲哲学。况且,我在青山时,看到许多拆迁户发财的,后来,地板没守住,天花板也顶破了头,也是蛮惨的。燕子,我们挣这些钱,应该满足了,对不对?”
“是倒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有机会扩大,为什么不呢?当然,我不是那种贪得无厌的人,但是,我以攀枝花的司徒师傅为标准,这该是一个有地板有天花板的人吧?”
燕子以他为参照来设定未来的发展,冬子总觉得有些大胆。毕竟,人家是有金牌菜的名门之后,他虽然只把自己的经营范围定在家乡城市,但在家乡的高端餐饮行业,他几乎有垄断地位,这可是很高的天花板啊。
“我晓得了,你羡慕人家什么了,你羡慕人家那个房子吧?我们住过的那地方?”
“对,如果我们有那种家,那就太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