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鱼三阿哥 第30节(1 / 4)
正所谓怀璧其罪,老三眼下便是如此。
康熙想要收回皇庄,收回老三的那两个作坊,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他也相信老三的孝心和忠心,是不会因此便怨怼对他这个皇阿玛的,可正因为如此,他才不能让老三吃亏。
康熙反复斟酌,还是亲笔写下了一道册封圣旨,先让人把太子叫到乾清宫里来,直接把这道圣旨拿给太子看。
这是一道封爵的圣旨,封的是亲王,还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亲王,封号是‘诚’,册封的原因是投献有功。
看完圣旨,太子心下了然,老三那里这一个多月以来的盛况他也听说了,拿一个聚宝盆换一个铁帽子亲王,实在很难说老三是亏了还是赚了,就像他现在也拿不准哪一个老三对他更有威胁,是日进斗金的老三,还是做了铁帽子亲王的老三。
“皇阿玛,儿臣没什么意见,三弟若愿意把玻璃和镜子的方子都交给朝廷,如此巨利的生意从此归朝廷所有,的确应该给三弟奖赏,只是大哥如今还是光头阿哥,便让三弟做铁帽子亲王,儿臣担心大哥那里会不好受。”太子斟酌道。
大哥早晚是要封的,不可能做一辈子的光头阿哥,比起三弟单独被封为铁帽子亲王,倒不如把大哥也捎带上,或贝勒,或郡王,哪怕又是一个亲王也好,至少不让三弟独大。
而且亲王爵一旦封多了,也就没那么值钱了。
康熙却是摆了摆手:“老大那里朕自由安排,若他不想被弟弟比下去,那就要拿出功绩来。”
他当初也是给了老大机会的,让老大做副将随福全出征,可那一场稳赢的仗,却还是让噶尔丹逃了回去。
若现在不明不白给老大封了爵,那说不过去,他的这些儿子们,得先把本事亮出来,才有爵可封,而不是仗着出身,随随便便就封个爵位在身。
如今老三亮了本事,那他自然要给老三封爵,不能因为老大是个光头阿哥,就无视老三的功绩。
太子看着桌面上摊放的圣旨,皇阿玛的字他是认得的,这道圣旨从开头到结尾都是皇阿玛亲手写的,礼部那边不曾听到动静,怕是三弟的这个封号也是皇阿玛想出来的。
诚亲王,铁帽子亲王,十五岁的亲王。
就算是老三上交了两个方子,可皇阿玛这般厚赏是不是也太……偏心了,若不是老三,换做是别的皇阿哥,老大,老四,或是老五,皇阿玛也会给一个铁帽子亲王吗。
大清至今都只有八位铁帽子亲王,都是在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室宗亲,铁帽子亲王不止可以世袭罔替,还有着配享太庙的殊荣。
在此之前,皇阿玛从未下旨封过铁帽子亲王,事实上皇阿玛对爵位吝啬的很,却独独对老三破了例。
太子勾了勾唇角:“看来儿臣过几日就要喝到三弟的喜酒了。”
他倒是想看看,做了铁帽子亲王的老三,还能不能一如既往的赤诚简单毫无野心。
更想看看,老大到时候能不能忍得下去。
皇阿玛从前架着老大和他相争,后来又搞出了个所谓的三方平衡,如今呢,这是打算把老大踹下去,只留老三一个吗。
胤祉被叫去乾清宫的时候,刚刚数完银票,他打算拿出二十万两银子来置办田产,在京郊是很难买到了,还是要去南边,越往南越好,最好是还靠着海。
银子多了是会烧手的,胤祉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想给自己和家人安排个后路,另外皇阿玛那边他也打算有所表示,没有皇阿玛护着,这样滔天巨利的生意想不惹人觊觎都难。
皇阿玛不是欠了曹家吗,两次下江南都是曹家接驾,还是曹家自掏腰包给皇阿玛建了行宫,皇阿玛原本还打算让曹家去户部借银子来弥补亏空,只是让他一搅和没办成。
曹家这笔银子,他替皇阿玛还上好了,日后皇阿玛再下江南,一应的费用他也可以出,只要皇阿玛能够出面保住他的这两个聚宝盆即可。
这可是一桩双赢的买卖,皇阿玛还了曹家,日后也不需要再为下江南的经费操心,为国库省了大笔的银子,他呢,他赚的可不是底层百姓的银子,而是这些富得流油的达官贵人和商人们,还顺手抢了西洋人的生意。
于情于理,这桩生意皇阿玛应该都不会不同意。
胤祉以前有过几次说服皇阿玛的经历,这次也是信心满满,他上赶着送银子,皇阿玛怎么可能不同意呢。
正好皇阿玛传他去乾清宫,若是皇阿玛心情好的话,他就顺便把这事儿也说了。
胤祉一路上都在盘算怎么跟皇阿玛提,结果到了乾清宫才发现,得了,不用提了,这俩聚宝盆不归他了。 ↑返回顶部↑
康熙想要收回皇庄,收回老三的那两个作坊,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他也相信老三的孝心和忠心,是不会因此便怨怼对他这个皇阿玛的,可正因为如此,他才不能让老三吃亏。
康熙反复斟酌,还是亲笔写下了一道册封圣旨,先让人把太子叫到乾清宫里来,直接把这道圣旨拿给太子看。
这是一道封爵的圣旨,封的是亲王,还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亲王,封号是‘诚’,册封的原因是投献有功。
看完圣旨,太子心下了然,老三那里这一个多月以来的盛况他也听说了,拿一个聚宝盆换一个铁帽子亲王,实在很难说老三是亏了还是赚了,就像他现在也拿不准哪一个老三对他更有威胁,是日进斗金的老三,还是做了铁帽子亲王的老三。
“皇阿玛,儿臣没什么意见,三弟若愿意把玻璃和镜子的方子都交给朝廷,如此巨利的生意从此归朝廷所有,的确应该给三弟奖赏,只是大哥如今还是光头阿哥,便让三弟做铁帽子亲王,儿臣担心大哥那里会不好受。”太子斟酌道。
大哥早晚是要封的,不可能做一辈子的光头阿哥,比起三弟单独被封为铁帽子亲王,倒不如把大哥也捎带上,或贝勒,或郡王,哪怕又是一个亲王也好,至少不让三弟独大。
而且亲王爵一旦封多了,也就没那么值钱了。
康熙却是摆了摆手:“老大那里朕自由安排,若他不想被弟弟比下去,那就要拿出功绩来。”
他当初也是给了老大机会的,让老大做副将随福全出征,可那一场稳赢的仗,却还是让噶尔丹逃了回去。
若现在不明不白给老大封了爵,那说不过去,他的这些儿子们,得先把本事亮出来,才有爵可封,而不是仗着出身,随随便便就封个爵位在身。
如今老三亮了本事,那他自然要给老三封爵,不能因为老大是个光头阿哥,就无视老三的功绩。
太子看着桌面上摊放的圣旨,皇阿玛的字他是认得的,这道圣旨从开头到结尾都是皇阿玛亲手写的,礼部那边不曾听到动静,怕是三弟的这个封号也是皇阿玛想出来的。
诚亲王,铁帽子亲王,十五岁的亲王。
就算是老三上交了两个方子,可皇阿玛这般厚赏是不是也太……偏心了,若不是老三,换做是别的皇阿哥,老大,老四,或是老五,皇阿玛也会给一个铁帽子亲王吗。
大清至今都只有八位铁帽子亲王,都是在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室宗亲,铁帽子亲王不止可以世袭罔替,还有着配享太庙的殊荣。
在此之前,皇阿玛从未下旨封过铁帽子亲王,事实上皇阿玛对爵位吝啬的很,却独独对老三破了例。
太子勾了勾唇角:“看来儿臣过几日就要喝到三弟的喜酒了。”
他倒是想看看,做了铁帽子亲王的老三,还能不能一如既往的赤诚简单毫无野心。
更想看看,老大到时候能不能忍得下去。
皇阿玛从前架着老大和他相争,后来又搞出了个所谓的三方平衡,如今呢,这是打算把老大踹下去,只留老三一个吗。
胤祉被叫去乾清宫的时候,刚刚数完银票,他打算拿出二十万两银子来置办田产,在京郊是很难买到了,还是要去南边,越往南越好,最好是还靠着海。
银子多了是会烧手的,胤祉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想给自己和家人安排个后路,另外皇阿玛那边他也打算有所表示,没有皇阿玛护着,这样滔天巨利的生意想不惹人觊觎都难。
皇阿玛不是欠了曹家吗,两次下江南都是曹家接驾,还是曹家自掏腰包给皇阿玛建了行宫,皇阿玛原本还打算让曹家去户部借银子来弥补亏空,只是让他一搅和没办成。
曹家这笔银子,他替皇阿玛还上好了,日后皇阿玛再下江南,一应的费用他也可以出,只要皇阿玛能够出面保住他的这两个聚宝盆即可。
这可是一桩双赢的买卖,皇阿玛还了曹家,日后也不需要再为下江南的经费操心,为国库省了大笔的银子,他呢,他赚的可不是底层百姓的银子,而是这些富得流油的达官贵人和商人们,还顺手抢了西洋人的生意。
于情于理,这桩生意皇阿玛应该都不会不同意。
胤祉以前有过几次说服皇阿玛的经历,这次也是信心满满,他上赶着送银子,皇阿玛怎么可能不同意呢。
正好皇阿玛传他去乾清宫,若是皇阿玛心情好的话,他就顺便把这事儿也说了。
胤祉一路上都在盘算怎么跟皇阿玛提,结果到了乾清宫才发现,得了,不用提了,这俩聚宝盆不归他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