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鱼三阿哥 第55节(2 / 4)
胤祉想要的可不是协助之权。
“这等得罪人的差事还是以儿臣为主吧,儿臣认为,想要安抚百姓,说几句漂亮话是不够的,非得将一批贪官直接在山西当着百姓们的面儿明正典刑,才能重树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威信。而且那些盘剥上来的民脂民膏,抄家后送来京城不妥,倒不如还给债主,也免得百姓继续受难。”
胤祉置地有声的说道:“儿臣希望皇阿玛能予儿臣立断之权。”
“你想要多大的立断之权?”
“山西正三品以下所有官员的处理之权,儿臣到时候可以带着刑部的几位官员同往,证据确凿,便能直接依法行事。抄家所得所有财物,儿臣有权将其还于民,届时儿臣会详细记录下来,刑部的官员可以监督儿臣,皇阿玛也可以派遣几位户部的大人,避免儿臣坚守自盗。”
“为了避免山西因人手不够而出乱子,儿臣希望皇阿玛可以准备一批随时派往山西的官员,也给予儿臣招收小吏之权,儿臣一个人可能忙不过来,应该还需要带上吏部几位经验丰富的大人。”
胤祉一口气将所有的要求说完,最后总结道:“山西、陕西、甘肃,三地发生民变,皆因地方官府擅自加派,不知体恤百姓,贪污枉法。若不严惩不足以平民心,不足以震慑官员,民变之事还会重演,儿臣愿做皇阿玛手中的刀,用山西贪官污吏的血来稳定人心。”
反正他不需要什么仁慈之名,最好百官畏惧他如鬼神,贪污做孽时想到他能再好好考虑考虑。
康熙已经习惯了老三办点事就得提要求,只是这次提的未免也太多了,不光要山西正三品以下所有官员的处理之权,还管他要户部、吏部、刑部的人。
瞧这样子,老三是打算给山西翻个天。
康熙原就打算严惩这三地的地方官,三个巡抚都已经被撤职关押了,以此来平民愤,但老三却是打算一查到底。
只是这样大的阵仗,他担心老三压不住,万一有人铤而走险或是报复泄恨,他失爱子,朝廷也要成整个大清的笑话了。
第92章 一更
“朕让裕亲王为你压阵,他为人稳重,作战经验丰富,你们去山西的时候带足兵马,以防不测。”
裕亲王,胤祉嫡亲的二伯。
据说当年先帝还没有定下继承人时,曾问过皇子们的志向,那时皇阿玛的回答是‘愿效法父皇’,而二伯的回答则是‘愿为贤王’。
一个有大志向,目标明确,另一个则是表现的对皇位毫无野心。
胤祉不知是不是这一问便决定二人的命运,但皇阿玛八岁登基,二伯福全,则是在康熙六年被封为亲王,成为议政大臣,一直到康熙二十九年时,乌兰布通之战,二伯为主将,大哥做了当时的副将,虽大胜噶尔丹,可却还是让噶尔丹逃了。
二伯因此被罚俸三年,撤掉佐领,还被取消了议政权,但作为副将的大哥,并未受到任何惩罚。
去年皇阿玛亲征噶尔丹,二伯也在出征之列,只是不再是主将。
胤祉对这位二伯不算陌生,但也并不熟悉,虽时常可以在大朝会和宫宴上见到二伯,可彼此之间并未有多少接触。
他对二伯最大的印象便是——老实,虽贵为亲王,可就像是一个老好人一般,瞧上去没什么脾气的样子。
面对皇阿玛时,从来没有做哥哥的架子,甚至没有做兄弟的亲昵,就像臣子一般恭敬谦卑,也就只有在宫宴上,才会显得二伯和普通臣子不同,可以关怀皇阿玛的身体状况,偶尔的时候还会被皇阿玛唤一声‘二哥’。
这场面从小看到大,胤祉都习以为常了,不会再生出什么感慨,但若是将老四代入皇阿玛,将他代入二伯,二三十年后,老四为君,他为臣,老四做皇帝,他做亲王,若是如皇阿玛和二伯这般相处,那可就太憋屈了。
就像是现在,皇阿玛不放心他的安危,也担心他在山西闹得太大,二伯随他同去,既可以保护他不被暗杀,也是一个现成的替罪羊。
若是事情闹得太大了,未必不会影响山西的日常政务,如若满朝文武要问责,皇阿玛能顶得住自然好,皇阿玛若是想给满朝文武一个交待,那头一个被踢出去的必然是二伯,就像康熙二十九年的乌兰布通之战一样。
哥哥和儿子比起来,当然是儿子更亲,不过纵看过往事例,皇阿玛真的有拿二伯当哥哥吗。
同样作为亲王,胤祉不免物伤其类。
想来若是皇阿玛的圣旨一下,以二伯多年的经验肯定能立刻体会到皇阿玛的用意,等到了山西,就算是为了自保,也必然会拦着他。
他和二伯同为亲王,二伯又是他的长辈,更重要的是他无兵权,二伯手里掌着兵,到时候他这小胳膊还能拧得过大腿? ↑返回顶部↑
“这等得罪人的差事还是以儿臣为主吧,儿臣认为,想要安抚百姓,说几句漂亮话是不够的,非得将一批贪官直接在山西当着百姓们的面儿明正典刑,才能重树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威信。而且那些盘剥上来的民脂民膏,抄家后送来京城不妥,倒不如还给债主,也免得百姓继续受难。”
胤祉置地有声的说道:“儿臣希望皇阿玛能予儿臣立断之权。”
“你想要多大的立断之权?”
“山西正三品以下所有官员的处理之权,儿臣到时候可以带着刑部的几位官员同往,证据确凿,便能直接依法行事。抄家所得所有财物,儿臣有权将其还于民,届时儿臣会详细记录下来,刑部的官员可以监督儿臣,皇阿玛也可以派遣几位户部的大人,避免儿臣坚守自盗。”
“为了避免山西因人手不够而出乱子,儿臣希望皇阿玛可以准备一批随时派往山西的官员,也给予儿臣招收小吏之权,儿臣一个人可能忙不过来,应该还需要带上吏部几位经验丰富的大人。”
胤祉一口气将所有的要求说完,最后总结道:“山西、陕西、甘肃,三地发生民变,皆因地方官府擅自加派,不知体恤百姓,贪污枉法。若不严惩不足以平民心,不足以震慑官员,民变之事还会重演,儿臣愿做皇阿玛手中的刀,用山西贪官污吏的血来稳定人心。”
反正他不需要什么仁慈之名,最好百官畏惧他如鬼神,贪污做孽时想到他能再好好考虑考虑。
康熙已经习惯了老三办点事就得提要求,只是这次提的未免也太多了,不光要山西正三品以下所有官员的处理之权,还管他要户部、吏部、刑部的人。
瞧这样子,老三是打算给山西翻个天。
康熙原就打算严惩这三地的地方官,三个巡抚都已经被撤职关押了,以此来平民愤,但老三却是打算一查到底。
只是这样大的阵仗,他担心老三压不住,万一有人铤而走险或是报复泄恨,他失爱子,朝廷也要成整个大清的笑话了。
第92章 一更
“朕让裕亲王为你压阵,他为人稳重,作战经验丰富,你们去山西的时候带足兵马,以防不测。”
裕亲王,胤祉嫡亲的二伯。
据说当年先帝还没有定下继承人时,曾问过皇子们的志向,那时皇阿玛的回答是‘愿效法父皇’,而二伯的回答则是‘愿为贤王’。
一个有大志向,目标明确,另一个则是表现的对皇位毫无野心。
胤祉不知是不是这一问便决定二人的命运,但皇阿玛八岁登基,二伯福全,则是在康熙六年被封为亲王,成为议政大臣,一直到康熙二十九年时,乌兰布通之战,二伯为主将,大哥做了当时的副将,虽大胜噶尔丹,可却还是让噶尔丹逃了。
二伯因此被罚俸三年,撤掉佐领,还被取消了议政权,但作为副将的大哥,并未受到任何惩罚。
去年皇阿玛亲征噶尔丹,二伯也在出征之列,只是不再是主将。
胤祉对这位二伯不算陌生,但也并不熟悉,虽时常可以在大朝会和宫宴上见到二伯,可彼此之间并未有多少接触。
他对二伯最大的印象便是——老实,虽贵为亲王,可就像是一个老好人一般,瞧上去没什么脾气的样子。
面对皇阿玛时,从来没有做哥哥的架子,甚至没有做兄弟的亲昵,就像臣子一般恭敬谦卑,也就只有在宫宴上,才会显得二伯和普通臣子不同,可以关怀皇阿玛的身体状况,偶尔的时候还会被皇阿玛唤一声‘二哥’。
这场面从小看到大,胤祉都习以为常了,不会再生出什么感慨,但若是将老四代入皇阿玛,将他代入二伯,二三十年后,老四为君,他为臣,老四做皇帝,他做亲王,若是如皇阿玛和二伯这般相处,那可就太憋屈了。
就像是现在,皇阿玛不放心他的安危,也担心他在山西闹得太大,二伯随他同去,既可以保护他不被暗杀,也是一个现成的替罪羊。
若是事情闹得太大了,未必不会影响山西的日常政务,如若满朝文武要问责,皇阿玛能顶得住自然好,皇阿玛若是想给满朝文武一个交待,那头一个被踢出去的必然是二伯,就像康熙二十九年的乌兰布通之战一样。
哥哥和儿子比起来,当然是儿子更亲,不过纵看过往事例,皇阿玛真的有拿二伯当哥哥吗。
同样作为亲王,胤祉不免物伤其类。
想来若是皇阿玛的圣旨一下,以二伯多年的经验肯定能立刻体会到皇阿玛的用意,等到了山西,就算是为了自保,也必然会拦着他。
他和二伯同为亲王,二伯又是他的长辈,更重要的是他无兵权,二伯手里掌着兵,到时候他这小胳膊还能拧得过大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