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路(科举) 第133节(2 / 4)
他这么说完,王氏勉强满意,撇了撇嘴不说话了。
上门道贺的人很多。
除了离得最近的左邻右舍,再然后便是亲戚朋友们,包括周如玉的娘家人。
周老爷子正在跟自家外孙说话,看着出息的外孙笑得合不拢嘴,周老太太则是带着周如菊和周如竹,在花厅陪着自家女儿与其他客人们一道闲聊。
“要不怎么说沈夫人的命好呢?”
一道羡慕的声音响起:“相公有出息,就连儿子读书也这么厉害,要是我家那个不争气的能这么会读书,哪怕考不上前几名,就算能榜上有名,我都得在梦里笑醒了。”
这道声音来自沈叔常家隔壁的婶子。
她这话说完,便引来了他人赞同的附和声。
周如玉闻言便谦逊地笑了笑,只道是孩子自己争气,您家的将来定然也会有出息的。
然而在这些人里,也不是所有人都替她感到高兴的,譬如一直同她不对付的三妹周如菊。
她原本以为自己才是三姐妹之中嫁的最好的,相公能赚钱,家里条件也是最好的,却没想到大姐那个病秧子夫婿居然在病好了以后出息起来了,不仅顺风顺水地考上了举人,进士,现在居然还成了正四品的大官?
她暗自愤恨了许久。
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当中,她忽然故作关心地开口道:“大姐,听说南阳府有时疫了,你就不关心大姐夫?”
——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这是在场其他人心中真实的想法。
南阳府有时疫的消息他们自然也听说了,但这是能放在现在这个场合说的?
她们互相交换视线,彼此眼中尽是迷惑,以及隐藏得不是太好的看好戏的意味。
官夫人的好戏,不看白不看啊。
花厅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正当周老太太狠狠地瞪了眼小女儿,正打算开口的时候,就见到自家大女儿收了面上温婉得体的笑意。
周如玉眼神冷淡地看着周如菊,像是在看什么扰人的路人一般,语气淡淡地道:“这就不劳小妹担心了,我前两天才刚收到我家老爷差人送过来的信。”
真的假的?
周如菊却不信,虽然被对方的眼神看得觉得有点心头发凉,但却越发让她不肯干休了。
正想再阴阳怪气几句,门口却传来通报的声音。
竟是知县夫人到了。
“是我来迟了,沈夫人不会怪罪吧?”
知县夫人面上笑盈盈的,进来便拉住周如玉的手,开起玩笑来。
她是来专门给周如玉和沈珏道贺的。
原本一个县案首而已,每年都会出一个,不怎么值钱,并不值得她这个知县夫人亲自上门来道贺,可谁能想到沈大人居然又立了功呢?
时疫治理得太快,也太好了,听说陛下又高兴起来,觉得这是吉兆。
毕竟先前又是大旱又是饥荒又是叛乱的,结果以往每每都会死不少人的时疫却在沈伯文手底下被处理得这么好,甚至都没死多少人,也难怪景德帝会将之看为吉兆。 ↑返回顶部↑
上门道贺的人很多。
除了离得最近的左邻右舍,再然后便是亲戚朋友们,包括周如玉的娘家人。
周老爷子正在跟自家外孙说话,看着出息的外孙笑得合不拢嘴,周老太太则是带着周如菊和周如竹,在花厅陪着自家女儿与其他客人们一道闲聊。
“要不怎么说沈夫人的命好呢?”
一道羡慕的声音响起:“相公有出息,就连儿子读书也这么厉害,要是我家那个不争气的能这么会读书,哪怕考不上前几名,就算能榜上有名,我都得在梦里笑醒了。”
这道声音来自沈叔常家隔壁的婶子。
她这话说完,便引来了他人赞同的附和声。
周如玉闻言便谦逊地笑了笑,只道是孩子自己争气,您家的将来定然也会有出息的。
然而在这些人里,也不是所有人都替她感到高兴的,譬如一直同她不对付的三妹周如菊。
她原本以为自己才是三姐妹之中嫁的最好的,相公能赚钱,家里条件也是最好的,却没想到大姐那个病秧子夫婿居然在病好了以后出息起来了,不仅顺风顺水地考上了举人,进士,现在居然还成了正四品的大官?
她暗自愤恨了许久。
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当中,她忽然故作关心地开口道:“大姐,听说南阳府有时疫了,你就不关心大姐夫?”
——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这是在场其他人心中真实的想法。
南阳府有时疫的消息他们自然也听说了,但这是能放在现在这个场合说的?
她们互相交换视线,彼此眼中尽是迷惑,以及隐藏得不是太好的看好戏的意味。
官夫人的好戏,不看白不看啊。
花厅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正当周老太太狠狠地瞪了眼小女儿,正打算开口的时候,就见到自家大女儿收了面上温婉得体的笑意。
周如玉眼神冷淡地看着周如菊,像是在看什么扰人的路人一般,语气淡淡地道:“这就不劳小妹担心了,我前两天才刚收到我家老爷差人送过来的信。”
真的假的?
周如菊却不信,虽然被对方的眼神看得觉得有点心头发凉,但却越发让她不肯干休了。
正想再阴阳怪气几句,门口却传来通报的声音。
竟是知县夫人到了。
“是我来迟了,沈夫人不会怪罪吧?”
知县夫人面上笑盈盈的,进来便拉住周如玉的手,开起玩笑来。
她是来专门给周如玉和沈珏道贺的。
原本一个县案首而已,每年都会出一个,不怎么值钱,并不值得她这个知县夫人亲自上门来道贺,可谁能想到沈大人居然又立了功呢?
时疫治理得太快,也太好了,听说陛下又高兴起来,觉得这是吉兆。
毕竟先前又是大旱又是饥荒又是叛乱的,结果以往每每都会死不少人的时疫却在沈伯文手底下被处理得这么好,甚至都没死多少人,也难怪景德帝会将之看为吉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