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1 / 4)
“他们怎么会吵起来?”她接着问。
郑婵回答道:“茶楼和客栈这种地方是不准乞索儿进门的,那人不懂规矩,可能是饿极了,不过为了不让乞索儿影响客人吃饭,伙计都得把他赶出去,要不这个伙计就得被掌柜的扫地出门了。”
“为什么?这里也可以吃饭,他饿了,就进来吃点东西,为什么要赶走?”沈朝元问,“难道这是京城的规矩吗?”
“哪里的规矩都是一样的,茶楼,客栈,酒楼……这些地方全是乞索儿不准入。”
“真是古怪。”沈朝元不解,“不吃饭,岂不是会饿死?那他怎么办?”
“乞索儿就是乞讨的人,四处乞讨,总有人肯给他们饭吃。”郑婵道。
沈朝元问:“万一没人愿意给他们饭吃,他们会死吗?”
郑婵迟疑半晌,终究无法违心地说谎:“唔……奴婢也不知道。”
“他们为什么会变成乞索儿?天生就是这样吗?”
“天生的很少,大多数是因为家里没钱,可能是父母双亡,也可能是一场大病用光了积攒的钱,总之,但凡有屋有钱,有一丁点指望,谁愿意做乞索儿呢?”郑婵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想,她从小在世子妃家长大,虽然不是小姐,但衣食无缺,乞索儿的滋味,她怎能猜得出?
沈朝元静静地听郑婵说完,小声道:“听起来好惨。”
她绝不会因为听到一个冷酷的故事便流泪,但她的情绪也立即变差。
自己琢磨片刻,她问郑婵,“我能帮他们吗?”
☆、善行
“县主真是好心肠。”郑婵微微一笑,给出建议,“您可以布置粥棚,请乞索儿吃饭。”
一般,讲到这里时沈朝元说句可怜,拿出一点钱布置粥棚就够了,稍加宣传便是一桩佳话。
但沈朝元并非一时心软,她当即追问道:“粥棚可以吃多久?”
“呃。”
“如果我拿出所有的钱,能够让多少乞索儿吃饭,他们能吃几天?”
郑婵这才意识到沈朝元很认真,仔细思考一会儿才谨慎答道,“首先,您的薪俸得匀出一部分自用还有养正月园的所有侍女。剩余的钱,假设这些乞索儿在一百人上下的话,奴婢能保证他们可以得到长期供养,直到您停止付钱。粥的价格不贵,但要布置粥棚,需要支付一笔租金……”
“做慈善还要场地费?”杨柳忍不住问,“太黑心了吧?”
“奴婢可以去谈,您是做善事,肯定和其他商人给的钱不同,可能就意思一下,但维持粥棚还需要一些物资以及人力,煮粥的人,分粥的人,需要给一百人准备一日三餐,光两个人可做不好,这是长期的事,再努力他们也需要休息,得给他们放假,所以还需要替换的人。”
原来做善事也是如此复杂而辛苦的事,沈朝元若有所思。
“但是这有什么用呢?花掉县主所有的钱,养着一百人吃白饭?养他们一辈子?”杨柳道。
沈朝元既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又很担心,“可是,他们如果饿死了,不是很惨?”
总之死了最惨。
至于为何惨,她其实说不出所以然,她说这话,心里有七成在等杨柳反驳。
“您花了所有钱去白养一百个人,这又有什么好处?这对其他努力工作,赚钱自养的人是不是很不公平?当然,也有可能这些乞索儿受人歧视,想赚钱养自己也没法做到,又或者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赚钱……婢子是这样想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不如用这些钱帮助更小的乞索儿,教他们赚钱的手艺,等他们长大了就能自己养自己,做这种善事才适合您。”
当然,那些在饥荒年间布施的并不计算在内,救济乞索儿和救济灾民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习惯乞讨的人,另一个则是骤失家园的人。现在没有灾民,杨柳觉得,与其救济那些只会伸手乞饭的乞索儿,还不如去教养小孩,起码那群小孩只会伸手讨吃还有理由。
“你说得对。”沈朝元同意她的观点。 ↑返回顶部↑
郑婵回答道:“茶楼和客栈这种地方是不准乞索儿进门的,那人不懂规矩,可能是饿极了,不过为了不让乞索儿影响客人吃饭,伙计都得把他赶出去,要不这个伙计就得被掌柜的扫地出门了。”
“为什么?这里也可以吃饭,他饿了,就进来吃点东西,为什么要赶走?”沈朝元问,“难道这是京城的规矩吗?”
“哪里的规矩都是一样的,茶楼,客栈,酒楼……这些地方全是乞索儿不准入。”
“真是古怪。”沈朝元不解,“不吃饭,岂不是会饿死?那他怎么办?”
“乞索儿就是乞讨的人,四处乞讨,总有人肯给他们饭吃。”郑婵道。
沈朝元问:“万一没人愿意给他们饭吃,他们会死吗?”
郑婵迟疑半晌,终究无法违心地说谎:“唔……奴婢也不知道。”
“他们为什么会变成乞索儿?天生就是这样吗?”
“天生的很少,大多数是因为家里没钱,可能是父母双亡,也可能是一场大病用光了积攒的钱,总之,但凡有屋有钱,有一丁点指望,谁愿意做乞索儿呢?”郑婵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想,她从小在世子妃家长大,虽然不是小姐,但衣食无缺,乞索儿的滋味,她怎能猜得出?
沈朝元静静地听郑婵说完,小声道:“听起来好惨。”
她绝不会因为听到一个冷酷的故事便流泪,但她的情绪也立即变差。
自己琢磨片刻,她问郑婵,“我能帮他们吗?”
☆、善行
“县主真是好心肠。”郑婵微微一笑,给出建议,“您可以布置粥棚,请乞索儿吃饭。”
一般,讲到这里时沈朝元说句可怜,拿出一点钱布置粥棚就够了,稍加宣传便是一桩佳话。
但沈朝元并非一时心软,她当即追问道:“粥棚可以吃多久?”
“呃。”
“如果我拿出所有的钱,能够让多少乞索儿吃饭,他们能吃几天?”
郑婵这才意识到沈朝元很认真,仔细思考一会儿才谨慎答道,“首先,您的薪俸得匀出一部分自用还有养正月园的所有侍女。剩余的钱,假设这些乞索儿在一百人上下的话,奴婢能保证他们可以得到长期供养,直到您停止付钱。粥的价格不贵,但要布置粥棚,需要支付一笔租金……”
“做慈善还要场地费?”杨柳忍不住问,“太黑心了吧?”
“奴婢可以去谈,您是做善事,肯定和其他商人给的钱不同,可能就意思一下,但维持粥棚还需要一些物资以及人力,煮粥的人,分粥的人,需要给一百人准备一日三餐,光两个人可做不好,这是长期的事,再努力他们也需要休息,得给他们放假,所以还需要替换的人。”
原来做善事也是如此复杂而辛苦的事,沈朝元若有所思。
“但是这有什么用呢?花掉县主所有的钱,养着一百人吃白饭?养他们一辈子?”杨柳道。
沈朝元既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又很担心,“可是,他们如果饿死了,不是很惨?”
总之死了最惨。
至于为何惨,她其实说不出所以然,她说这话,心里有七成在等杨柳反驳。
“您花了所有钱去白养一百个人,这又有什么好处?这对其他努力工作,赚钱自养的人是不是很不公平?当然,也有可能这些乞索儿受人歧视,想赚钱养自己也没法做到,又或者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赚钱……婢子是这样想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不如用这些钱帮助更小的乞索儿,教他们赚钱的手艺,等他们长大了就能自己养自己,做这种善事才适合您。”
当然,那些在饥荒年间布施的并不计算在内,救济乞索儿和救济灾民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习惯乞讨的人,另一个则是骤失家园的人。现在没有灾民,杨柳觉得,与其救济那些只会伸手乞饭的乞索儿,还不如去教养小孩,起码那群小孩只会伸手讨吃还有理由。
“你说得对。”沈朝元同意她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