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郭子兴收义子元璋守城 立战功(3 / 5)
朱元璋知道自己长相丑,做梦都不敢娶媳妇。当郭子兴把自己的重大决定告诉他后,朱元璋楞住了。
然后问道:“是真耶?”
郭子兴笑着反问:“义父何时诳过尔?”
朱元璋马上五体投地,磕了三个响头,接着站起来抱拳,认真严肃地说:“义父,尔是我再生父母。义字当头,我朱元璋为尔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后来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证明了朱元璋这句话是肺腑之言,真心实意。
十天后的一个吉日良辰,朱元璋、马秀英的婚礼在元帅府举行。一进院里张灯结彩,摆满宴桌,宾朋满座。
中堂屏风被一大块红布遮蔽,正中贴着一个大大的金色“囍”字。前置一条红木神案,两端摆设一对高约一尺五寸的青花麒麟纹戏绣球玉壶春瓶,中间放置四块黄杨木灵牌。两块是朱元璋父母的,分别墨写“故考朱公讳五四大人灵位”、“故妣陈氏大人灵位”。两块是马秀英父母的,分别墨写“故考马公讳三大人灵位”、“故妣郑氏大人灵位”。
郭子兴和张夫人、张天祐依次端坐屏风前方左边(灵位右手),郭天叙、郭天爵、邵荣、赵继祖坐于后排;孙德崖等四位元帅依次端坐屏风前方右边(灵位左手),其四位总兵坐于后排。中间铺了一块红色地毡。
长方形的院子分为东西两区,各摆了八张八仙桌,每桌坐四人。东区的宾客是镇抚郭成、汤和等四人;千夫长八人;百夫长代表十二人;郭元帅的亲兵代表八人。这八人先担任朱元璋的仪仗。西区的宾客皆为濠州士农工商的知名人士。
作为义父和老丈人的郭子兴基本参照宋代习俗置办这场婚礼。
礼官站于中堂门外左侧,面向院子开始唱道:“婚礼启始,迎新郎入房。奏乐!”列于西侧走廊的器乐班子便吹奏起南戏1欢快紧促的曲破2。
此时,郭元帅两名高度相当的亲兵郭兴、郭英作为侍童各持一根点燃的花烛,从门厅右室出来并排前行走下三级阶梯,沿着宴席东西区中间的主道径直走向中堂。两人头戴枣红交角幞头,前扎一朵金色罗花;身穿枣红交领短衫,腰系金黄丝带。
新郎朱元璋微笑着随后。但见他身穿九品官员公服——头戴方顶硬裹翘角幞头,衣著绿色圆领阔袖襕袍,腰悬黑银tuo尾3革带,脚蹬绿色滚边乌皮靴。
新郎身后两人并排跟着六个亲兵,也是一身枣红新装,头戴罗花幞头,捧着放置礼仪用品的鎏金铜盘、圆银盘、圆漆盘。一行人到了中堂,礼官为向导,引领他们从屏风右侧进入后面中院,沿着回廊走到东厢新房前。
新房门楣横挂一条打着五个活结的大红锦带。活结两边锦带均绣有一个金色“囍”字。新郎跟随礼官进门后,六个亲兵分开两边上前把锦带扯下,每人得一条,然后返回前院展示。俗称“利市缴门”,争求利市(吉利或喜钱)也。
进入新房堂屋,侍童先入洞房将一对花烛放于婚床前面的圆桌上。在堂屋原本坐着的新娘起迎新郎,并排面向房门。这时,一侧的礼官唱道:“新郎新娘正坐富贵。”
于是,新郎新娘一同进入洞房。正对洞房门的婚床上放着一条绾着双同心结的红绿锦带。新郎上前床右头端坐,新娘上前床左头端坐。此为“正坐富贵礼”。
接着,礼官唱道:“新郎新娘出房,牵巾参堂!”
此时,礼官在前缓行。朱元璋右手执一根槐木简倒行,槐简拴着同心结红绿锦带的一头,两位侍童陪伴左右正行。马秀英披着正方大红盖头,直到腰间,右手握着锦带的另一头,与新郎相向前行,一个丫环扶着她。此谓“牵巾”。
新郎的槐简也有讲究,上面墨写“书中自有颜如玉”。
一行人从中堂屏风后面出来,新郎新娘缓缓走到长案前约五尺远,男左女右面南站定。侍童、丫环站于郭天叙、郭天爵背后。
这时,神案右侧的礼官唱道:“新郎义母挑盖头。”
座椅上的张夫人便起身上前,一个丫环端着摆了一杆小秤的圆漆盘伴随。只见张夫人左手端起新做的黄铜秤盘,右手拿起秤杆头,以秤尾挑下了新娘的金边红盖头。然后连秤一起放于盘中。此刻众目睽睽,注视着新娘的花容。
但见马秀英穿戴宋式凤冠霞帔——头戴鎏金凤冠,插着银质步摇,颈挂一条珠宝项链;身穿红色宽袖曳地长袍,双肩两条金色蓝丝祥云鹤纹霞帔;霞帔下垂三尺相合,尖端悬一件白色瓶式药玉坠。
所谓“药玉”,是将玉器钻一洞,塞入中药香料。
礼官再唱:“一拜天地。”两人便拱手弯腰。
礼官三唱:“移步,二拜祖先。”两人便转身缓行几步,交换位置站定,依然男左女右,面向灵牌拱手鞠躬。
礼官四唱:“参堂礼毕,新娘新郎返入新房。”
接着,礼官引领,由新娘握着同心结红绿锦带倒行,丫环相伴正行。新郎相向跟随返回新房,两个侍童随后。
走进新房堂屋,礼官唱道:“新郎新娘交拜、坐床。” ↑返回顶部↑
然后问道:“是真耶?”
郭子兴笑着反问:“义父何时诳过尔?”
朱元璋马上五体投地,磕了三个响头,接着站起来抱拳,认真严肃地说:“义父,尔是我再生父母。义字当头,我朱元璋为尔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后来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证明了朱元璋这句话是肺腑之言,真心实意。
十天后的一个吉日良辰,朱元璋、马秀英的婚礼在元帅府举行。一进院里张灯结彩,摆满宴桌,宾朋满座。
中堂屏风被一大块红布遮蔽,正中贴着一个大大的金色“囍”字。前置一条红木神案,两端摆设一对高约一尺五寸的青花麒麟纹戏绣球玉壶春瓶,中间放置四块黄杨木灵牌。两块是朱元璋父母的,分别墨写“故考朱公讳五四大人灵位”、“故妣陈氏大人灵位”。两块是马秀英父母的,分别墨写“故考马公讳三大人灵位”、“故妣郑氏大人灵位”。
郭子兴和张夫人、张天祐依次端坐屏风前方左边(灵位右手),郭天叙、郭天爵、邵荣、赵继祖坐于后排;孙德崖等四位元帅依次端坐屏风前方右边(灵位左手),其四位总兵坐于后排。中间铺了一块红色地毡。
长方形的院子分为东西两区,各摆了八张八仙桌,每桌坐四人。东区的宾客是镇抚郭成、汤和等四人;千夫长八人;百夫长代表十二人;郭元帅的亲兵代表八人。这八人先担任朱元璋的仪仗。西区的宾客皆为濠州士农工商的知名人士。
作为义父和老丈人的郭子兴基本参照宋代习俗置办这场婚礼。
礼官站于中堂门外左侧,面向院子开始唱道:“婚礼启始,迎新郎入房。奏乐!”列于西侧走廊的器乐班子便吹奏起南戏1欢快紧促的曲破2。
此时,郭元帅两名高度相当的亲兵郭兴、郭英作为侍童各持一根点燃的花烛,从门厅右室出来并排前行走下三级阶梯,沿着宴席东西区中间的主道径直走向中堂。两人头戴枣红交角幞头,前扎一朵金色罗花;身穿枣红交领短衫,腰系金黄丝带。
新郎朱元璋微笑着随后。但见他身穿九品官员公服——头戴方顶硬裹翘角幞头,衣著绿色圆领阔袖襕袍,腰悬黑银tuo尾3革带,脚蹬绿色滚边乌皮靴。
新郎身后两人并排跟着六个亲兵,也是一身枣红新装,头戴罗花幞头,捧着放置礼仪用品的鎏金铜盘、圆银盘、圆漆盘。一行人到了中堂,礼官为向导,引领他们从屏风右侧进入后面中院,沿着回廊走到东厢新房前。
新房门楣横挂一条打着五个活结的大红锦带。活结两边锦带均绣有一个金色“囍”字。新郎跟随礼官进门后,六个亲兵分开两边上前把锦带扯下,每人得一条,然后返回前院展示。俗称“利市缴门”,争求利市(吉利或喜钱)也。
进入新房堂屋,侍童先入洞房将一对花烛放于婚床前面的圆桌上。在堂屋原本坐着的新娘起迎新郎,并排面向房门。这时,一侧的礼官唱道:“新郎新娘正坐富贵。”
于是,新郎新娘一同进入洞房。正对洞房门的婚床上放着一条绾着双同心结的红绿锦带。新郎上前床右头端坐,新娘上前床左头端坐。此为“正坐富贵礼”。
接着,礼官唱道:“新郎新娘出房,牵巾参堂!”
此时,礼官在前缓行。朱元璋右手执一根槐木简倒行,槐简拴着同心结红绿锦带的一头,两位侍童陪伴左右正行。马秀英披着正方大红盖头,直到腰间,右手握着锦带的另一头,与新郎相向前行,一个丫环扶着她。此谓“牵巾”。
新郎的槐简也有讲究,上面墨写“书中自有颜如玉”。
一行人从中堂屏风后面出来,新郎新娘缓缓走到长案前约五尺远,男左女右面南站定。侍童、丫环站于郭天叙、郭天爵背后。
这时,神案右侧的礼官唱道:“新郎义母挑盖头。”
座椅上的张夫人便起身上前,一个丫环端着摆了一杆小秤的圆漆盘伴随。只见张夫人左手端起新做的黄铜秤盘,右手拿起秤杆头,以秤尾挑下了新娘的金边红盖头。然后连秤一起放于盘中。此刻众目睽睽,注视着新娘的花容。
但见马秀英穿戴宋式凤冠霞帔——头戴鎏金凤冠,插着银质步摇,颈挂一条珠宝项链;身穿红色宽袖曳地长袍,双肩两条金色蓝丝祥云鹤纹霞帔;霞帔下垂三尺相合,尖端悬一件白色瓶式药玉坠。
所谓“药玉”,是将玉器钻一洞,塞入中药香料。
礼官再唱:“一拜天地。”两人便拱手弯腰。
礼官三唱:“移步,二拜祖先。”两人便转身缓行几步,交换位置站定,依然男左女右,面向灵牌拱手鞠躬。
礼官四唱:“参堂礼毕,新娘新郎返入新房。”
接着,礼官引领,由新娘握着同心结红绿锦带倒行,丫环相伴正行。新郎相向跟随返回新房,两个侍童随后。
走进新房堂屋,礼官唱道:“新郎新娘交拜、坐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