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保六合朱元璋大智大勇 元内讧(4 / 5)
元军突然遭到前后夹击,且寡不敌众,惊慌失措,丢下1000多具尸体和一些马匹,落荒而逃。按照计划,红军也不追杀。元军万户见无追兵,惊魂方定,带领败军沿河边走到六合城南面12公里地的瓜埠村,看见渡口才得以渡过滁河回到大营。
朱元璋返回六合城后,担心元军失败后会渡河实施包围,那时再想出城就非常困难了。他一夜难眠,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退兵之计。
第二天,朱元璋命人杀了一头牛,准备了十坛好酒,聚集了元军丢弃的马匹。第三天上午,派遣城中的几十个父老百姓将这些物品、军马送到元军大营。
并请为首的老人转告元军统帅说:“城主老病不任行,谨遣我犒军。城中皆为良民。所以结聚守城,备他盗贼耳!将军以兵欲杀戮之,民欲求生,不得不拒也。望将军幸(敬词)抚存(抚慰救济)之,惟军需是供。今高邮巨寇未灭,非并力不可,奈何舍寇,分兵攻我良民乎?”
由于自始至终和元军交战的部队都是穿着百姓杂七杂八的服装,探马赤军的元帅相信了老人的话,对他们说道:“尔等若非良民,岂肯还马?”
就在这一天午饭后,下令撤军。
蒙古军和探马赤军对马非常重视。至正十四年(1354年)三月,元顺帝为了北方军用,专门下诏向民间买马,凡是有马十匹的人家,必须卖两匹,“每匹给钞一十锭”。
元“锭”由元朝用碎银始铸,故名元宝,一锭50两。为了便于携带,后印制纸钞“锭”替代。
元军从六合撤兵后,朱元璋命令几个千夫长带兵分头下乡购买了一些粮食,然后凯旋而归。
这次保卫六合城,千夫长郭英、吴祯、张赫均有战功,朱元璋报请郭元帅批准,晋升他们为镇抚,成为将军。
六合暂时安然无恙,朱元璋留下费聚带领三千兵马,与友军协防六合,镇守滁州这个东面门户。
朱元璋取得六合保卫战胜利,使郭子兴既感到意外,又兴奋异常,打心眼里佩服这个义子。接着开始头脑发热,要在滁州称王。
朱元璋劝道:“滁州山城也,舟楫不通,商贾不集,无形胜可据,不足居也。若称王,树大招风,必引元寇围剿。”
郭帅听了,觉得有理,默不作声。此事也就搁置。
元廷枢密院知院额森特穆尔是右丞相托克托的弟弟,1351年因托克托提请,由御史大夫(从一品)调任枢密院知院(从一品),掌管军机要务。
1354年十二月,他因病请假在家休息,好多天没有上朝。
于是,御史中丞(正二品)袁赛音布哈等人仰承哈玛尔的意旨,乘机上奏说:“脱脱(托克托)出师三月,略无寸功,倾国家之财以为己用,半(一半)朝廷之官以为自随(随从)。又其弟也先帖木儿(额森特穆尔),庸才鄙器,玷污清台,纲纪之政不修,贪yin之心益著。”提出弹劾。
奏章上了三次,昏庸的元顺帝终于同意,先下诏撤掉额森特穆尔的官职。十二月丁酉日,又下诏削去托克托的全部官爵,安置于河南行省淮安路城。额森特穆尔安置于甘肃行省宁夏府路。
然后,以台哈布哈为河南行省左丞相(从一品),平章政事(从一品)伊阔察尔兼任太尉,舒苏任枢密院知院,三人一起统领军队,总领各处讨伐部队。
哈玛尔先把削除托克托官爵的诏书内容逐个告诉围剿高邮将领的家人,并造谣说:“诏书将达军中,凡不散者,诛杀全族。”并叫这些家属暗中派人快到高邮军中报信。
当时,托克托统军围攻高邮,即将攻破。城中张士诚只剩几千兵员,粮食严重缺乏。眼看胜利在望,攻城将领突然听到家人传话,皇帝下诏解散围城各路军队,尽皆哭泣。
1354年十二月辛亥日,使臣携诏书到达军中。
枢密院参议(正五品)龚伯璲提醒托克托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且丞相出师时皇上曾授及密旨,今奉此密旨,可以一意讨伐。诏书且勿打开,开则大事难成。”
托克托则说:“天子下诏于吾,而吾不从,是与天子对抗,君臣之义何在?”
接着,他恭听宣诏,然后顿首谢道:“臣至愚,承受天子恩宠荣耀,委以军国重事,昼夜战战兢兢,害怕不能取胜。今日释此重负,是皇上恩深似海。”
宣诏结束后,没有在场的将领不知真情,有的自行解散军队。他们不知各路讨伐部队只是交由伊阔察尔太尉和舒苏知院一同指挥。
当日,托克托拿出兵甲及名马三千,分赐各位将领,希望他们率领所部听从伊阔察尔和舒苏的指挥。他没有考虑调动而来的各路军队各有各的隐情和状况。
其中的客省副使(六品)哈喇台就说:“丞相走了,我等必死他人之手,今日宁可死在丞相之前!”随即拔剑刎颈而死。
托克托听闻后无语泪流。他虽被安置在淮安居住,却不知道被解职的命运注定凶多吉少。
临阵易帅是兵家大忌,并且由两人协同指挥,调度失灵,将领们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号令。元军阵脚大乱,纷纷作鸟兽散。首先撤走的是西域、西蕃的军队。不久,元朝的蒙古铁甲一军(军马披甲骑兵部队)也撤出了高邮战场。 ↑返回顶部↑
朱元璋返回六合城后,担心元军失败后会渡河实施包围,那时再想出城就非常困难了。他一夜难眠,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退兵之计。
第二天,朱元璋命人杀了一头牛,准备了十坛好酒,聚集了元军丢弃的马匹。第三天上午,派遣城中的几十个父老百姓将这些物品、军马送到元军大营。
并请为首的老人转告元军统帅说:“城主老病不任行,谨遣我犒军。城中皆为良民。所以结聚守城,备他盗贼耳!将军以兵欲杀戮之,民欲求生,不得不拒也。望将军幸(敬词)抚存(抚慰救济)之,惟军需是供。今高邮巨寇未灭,非并力不可,奈何舍寇,分兵攻我良民乎?”
由于自始至终和元军交战的部队都是穿着百姓杂七杂八的服装,探马赤军的元帅相信了老人的话,对他们说道:“尔等若非良民,岂肯还马?”
就在这一天午饭后,下令撤军。
蒙古军和探马赤军对马非常重视。至正十四年(1354年)三月,元顺帝为了北方军用,专门下诏向民间买马,凡是有马十匹的人家,必须卖两匹,“每匹给钞一十锭”。
元“锭”由元朝用碎银始铸,故名元宝,一锭50两。为了便于携带,后印制纸钞“锭”替代。
元军从六合撤兵后,朱元璋命令几个千夫长带兵分头下乡购买了一些粮食,然后凯旋而归。
这次保卫六合城,千夫长郭英、吴祯、张赫均有战功,朱元璋报请郭元帅批准,晋升他们为镇抚,成为将军。
六合暂时安然无恙,朱元璋留下费聚带领三千兵马,与友军协防六合,镇守滁州这个东面门户。
朱元璋取得六合保卫战胜利,使郭子兴既感到意外,又兴奋异常,打心眼里佩服这个义子。接着开始头脑发热,要在滁州称王。
朱元璋劝道:“滁州山城也,舟楫不通,商贾不集,无形胜可据,不足居也。若称王,树大招风,必引元寇围剿。”
郭帅听了,觉得有理,默不作声。此事也就搁置。
元廷枢密院知院额森特穆尔是右丞相托克托的弟弟,1351年因托克托提请,由御史大夫(从一品)调任枢密院知院(从一品),掌管军机要务。
1354年十二月,他因病请假在家休息,好多天没有上朝。
于是,御史中丞(正二品)袁赛音布哈等人仰承哈玛尔的意旨,乘机上奏说:“脱脱(托克托)出师三月,略无寸功,倾国家之财以为己用,半(一半)朝廷之官以为自随(随从)。又其弟也先帖木儿(额森特穆尔),庸才鄙器,玷污清台,纲纪之政不修,贪yin之心益著。”提出弹劾。
奏章上了三次,昏庸的元顺帝终于同意,先下诏撤掉额森特穆尔的官职。十二月丁酉日,又下诏削去托克托的全部官爵,安置于河南行省淮安路城。额森特穆尔安置于甘肃行省宁夏府路。
然后,以台哈布哈为河南行省左丞相(从一品),平章政事(从一品)伊阔察尔兼任太尉,舒苏任枢密院知院,三人一起统领军队,总领各处讨伐部队。
哈玛尔先把削除托克托官爵的诏书内容逐个告诉围剿高邮将领的家人,并造谣说:“诏书将达军中,凡不散者,诛杀全族。”并叫这些家属暗中派人快到高邮军中报信。
当时,托克托统军围攻高邮,即将攻破。城中张士诚只剩几千兵员,粮食严重缺乏。眼看胜利在望,攻城将领突然听到家人传话,皇帝下诏解散围城各路军队,尽皆哭泣。
1354年十二月辛亥日,使臣携诏书到达军中。
枢密院参议(正五品)龚伯璲提醒托克托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且丞相出师时皇上曾授及密旨,今奉此密旨,可以一意讨伐。诏书且勿打开,开则大事难成。”
托克托则说:“天子下诏于吾,而吾不从,是与天子对抗,君臣之义何在?”
接着,他恭听宣诏,然后顿首谢道:“臣至愚,承受天子恩宠荣耀,委以军国重事,昼夜战战兢兢,害怕不能取胜。今日释此重负,是皇上恩深似海。”
宣诏结束后,没有在场的将领不知真情,有的自行解散军队。他们不知各路讨伐部队只是交由伊阔察尔太尉和舒苏知院一同指挥。
当日,托克托拿出兵甲及名马三千,分赐各位将领,希望他们率领所部听从伊阔察尔和舒苏的指挥。他没有考虑调动而来的各路军队各有各的隐情和状况。
其中的客省副使(六品)哈喇台就说:“丞相走了,我等必死他人之手,今日宁可死在丞相之前!”随即拔剑刎颈而死。
托克托听闻后无语泪流。他虽被安置在淮安居住,却不知道被解职的命运注定凶多吉少。
临阵易帅是兵家大忌,并且由两人协同指挥,调度失灵,将领们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号令。元军阵脚大乱,纷纷作鸟兽散。首先撤走的是西域、西蕃的军队。不久,元朝的蒙古铁甲一军(军马披甲骑兵部队)也撤出了高邮战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