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1 / 2)
“哦?”秦王露出了玩味的表情。
“此次与北狄人的大战,除了北军之外,圣上必定派出上三军参战方能安心。羽林军中郎将阿莫林其妻乃初怀的座上嘉宾,神策军中郎将陈睿则是初怀的剑术老师。与其将到手的功劳让给他俩,不如就让和初怀关系比较疏远的虎贲军分一杯羹。”沈泰容将沈明的打算细细说来。
不管秦王内心如何作想,表面上他还是点了点头,甚至殷殷地问道:“姑父此言甚是。若能让泰容你领兵出征就更好了。”
沈泰容这个实诚孩子应道:“母亲也是这般说的,若我能趁此良机掌握虎贲军,异日殿下践极【注2】也多了几分把握。”
实则乐阳公主还打算让沈泰容立下战功,好向帝后求娶初怀呢?在她看来,如果沈泰容能成为时下青年将军中的第一人,以燕国重武轻文的传统,尚主还是有七八分把握的。至于那个外室,都不需要初怀过问,她这个姑母自然轻轻巧巧帮忙去除了。
而沈泰容和母亲有着相仿的思量,只要他大胜归来,金殿叙功,大可以直言向圣上求赐御婚,将裴云许配给自己。这样母亲和永宁公主都无法横加阻挠了。
不管诸人都有什么打算,目前看来,这个计策充分照顾到了各方的需要。沈明虽然跋扈,在平衡之道上却也颇有心得。否则统御情况复杂的九边,连圣上也不敢轻易触动他的权位。
想到圣上会派军出征的人,并非只有沈明一人。
此时李罡就在严瑜的家里,软磨硬泡地缠着他讲信州的事情。自从陈睿带着裴氏和阮仪彤搬到了御赐的府邸之中,严瑜就将昔年自己和姨母所居的那个小院子买了下来,搬了进去。李罡虽有李家置下的华丽府邸,却总爱赖在严瑜这里。此次信州被围,对于武将来说,是少有的立功机会,李罡也难免有些意动。
他知严瑜随着陈睿在平州呆了数年,对九边的局势颇为了解,因此这日一下值便跟着严瑜回了家。他倒也不见外,无需严瑜相让,自顾自拿起桌上的杯盏倒了水喝,还给严瑜也倒了一杯,殷勤地推到了严瑜面前。
严瑜内心其实已经将李罡当做自己的知己,同为武将,他自然也能理解李罡的想法,只是……
“北军有数十万之众,虽不能一下将北狄人驱逐出去,但留给上三军的机会,恐怕也不多。”严瑜并不知道沈明只派出了区区三千人的援军,做此推测,确在情理之中。
李罡摇摇头,道:“严大都尉,这你就不懂了。我猜沈明此次一定打好了算盘,要将北狄人当做自己儿子的进身之阶哩。”
若是秦王殿下在此,一定大为惊讶,诨名在外的李罡竟然有如此见地。连秦王自己都未能想到的事情,他竟然猜了个七七八八。
严瑜自然也十分惊讶,道:“你却如何得知?”
李罡也不卖关子,他笑道:“你想,乐阳公主和沈明一心想让沈泰容尚主,只是那小子自己没成算,讲事情搞得一塌糊涂。如今却只要让他立下战功,一切迎刃而解。再者,沈泰容进虎贲军可不是为了给圣上守帝京的,不趁着此次机会将虎贲军拢在手里,沈家如何能甘心?”
提到尚主一事,严瑜和李罡心里都不舒服。便是一个普通的墨雪卫提起沈泰容,都觉得他颇不识好歹。我们殿下如此气质芳华,聪睿明智,那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裴家小姐,怎及得上殿下一个小指头?偏偏沈泰容铁了心一般,非要求娶裴云。这不是生生打了墨雪卫的脸吗?
李罡嗤笑道:“我看他们也未必能够如意,沈泰容折团扶不上墙的泥,真的派出去,还不被北狄人打哭了?”
严瑜低声道:“如果这样,信州岂不是更加危急?”
李罡愣了愣,忽然觉得有点羞愧。他只想到莫让沈泰容讨了这个巧宗,全未想到,数万信州百姓的安危还悬在半空之中呢。
屋内只燃了一盏油灯,严瑜的面庞却被这略显昏暗的灯光照得愈发刚毅了。他一手拿起案几上的佩剑,道:“如若真是如此,我会向殿下请命。”
李罡有点茫然:“请命?请……什么命?”
严瑜抽剑出鞘,雪刃映火,发出灼灼的光芒,严瑜的话掷地有声:“带军出征,平定九边!”
第56章 信笺
第二日朝堂之上,果然有人上书,先是大赞虎贲军护卫帝京有功,再将王晋在神焘末年那射翻了庶人郑的一见夸了又夸,又说他知人善用,提拔后辈。
“当此危难之际,国赖良将,愿陛下信之,任之!”上书的人也不知道收了沈家多少好处,说到最后竟然痛哭流涕,将一个忧心国事,忠心为主的铮臣演得入木三分。
能立在这个朝堂上的人,又有几个庸才?就算一开始没听出这举荐背后的深意,听到“提拔后辈”四个字,也知道王晋不过是举起来的靶子罢了,真正要趁着这股东风飞黄腾达的,自然是那素有“帝京双璧”之称的沈泰容。【注1】
陈可始【注2】不发一言,他是文臣,素信言多必失,本来就不爱出风头。加上这样重大的事情,乐阳公主却未曾提前和他知会一声,他干脆就作壁上观。
丘敦律如老僧入定一般,微阖了双目。自从圣上驳回了初怀公主的折子之后,他就明白对九边之事,圣上其实内心早有定论,只是时机未到,故而才隐忍不发。丘敦律早年颇得高宗信任,曾听高宗评论自己的儿子:悯仁太子夏侯容忠厚宽和,可做一代守成之君;齐王夏侯郑【注3】聪颖过人却心性不定,磨砺之后,也能成为一方贤王,拱卫中枢;而秦王夏侯贤……高宗对这个儿子是在没什么印象,再说当时夏侯贤已经被过继给了高宗的兄长,等于退出了储位之争。所以高宗皇帝说到这里便停下了,丘敦律自然不会追问,那时候的夏侯贤已经出京就藩,所受的宠爱莫说和悯仁太子相较了,比起被留在京中齐王也是大大不如的。
那时候君臣两人,谁也没想到,最后继承了帝位的竟然偏偏是这个无人看好的秦王。 ↑返回顶部↑
“此次与北狄人的大战,除了北军之外,圣上必定派出上三军参战方能安心。羽林军中郎将阿莫林其妻乃初怀的座上嘉宾,神策军中郎将陈睿则是初怀的剑术老师。与其将到手的功劳让给他俩,不如就让和初怀关系比较疏远的虎贲军分一杯羹。”沈泰容将沈明的打算细细说来。
不管秦王内心如何作想,表面上他还是点了点头,甚至殷殷地问道:“姑父此言甚是。若能让泰容你领兵出征就更好了。”
沈泰容这个实诚孩子应道:“母亲也是这般说的,若我能趁此良机掌握虎贲军,异日殿下践极【注2】也多了几分把握。”
实则乐阳公主还打算让沈泰容立下战功,好向帝后求娶初怀呢?在她看来,如果沈泰容能成为时下青年将军中的第一人,以燕国重武轻文的传统,尚主还是有七八分把握的。至于那个外室,都不需要初怀过问,她这个姑母自然轻轻巧巧帮忙去除了。
而沈泰容和母亲有着相仿的思量,只要他大胜归来,金殿叙功,大可以直言向圣上求赐御婚,将裴云许配给自己。这样母亲和永宁公主都无法横加阻挠了。
不管诸人都有什么打算,目前看来,这个计策充分照顾到了各方的需要。沈明虽然跋扈,在平衡之道上却也颇有心得。否则统御情况复杂的九边,连圣上也不敢轻易触动他的权位。
想到圣上会派军出征的人,并非只有沈明一人。
此时李罡就在严瑜的家里,软磨硬泡地缠着他讲信州的事情。自从陈睿带着裴氏和阮仪彤搬到了御赐的府邸之中,严瑜就将昔年自己和姨母所居的那个小院子买了下来,搬了进去。李罡虽有李家置下的华丽府邸,却总爱赖在严瑜这里。此次信州被围,对于武将来说,是少有的立功机会,李罡也难免有些意动。
他知严瑜随着陈睿在平州呆了数年,对九边的局势颇为了解,因此这日一下值便跟着严瑜回了家。他倒也不见外,无需严瑜相让,自顾自拿起桌上的杯盏倒了水喝,还给严瑜也倒了一杯,殷勤地推到了严瑜面前。
严瑜内心其实已经将李罡当做自己的知己,同为武将,他自然也能理解李罡的想法,只是……
“北军有数十万之众,虽不能一下将北狄人驱逐出去,但留给上三军的机会,恐怕也不多。”严瑜并不知道沈明只派出了区区三千人的援军,做此推测,确在情理之中。
李罡摇摇头,道:“严大都尉,这你就不懂了。我猜沈明此次一定打好了算盘,要将北狄人当做自己儿子的进身之阶哩。”
若是秦王殿下在此,一定大为惊讶,诨名在外的李罡竟然有如此见地。连秦王自己都未能想到的事情,他竟然猜了个七七八八。
严瑜自然也十分惊讶,道:“你却如何得知?”
李罡也不卖关子,他笑道:“你想,乐阳公主和沈明一心想让沈泰容尚主,只是那小子自己没成算,讲事情搞得一塌糊涂。如今却只要让他立下战功,一切迎刃而解。再者,沈泰容进虎贲军可不是为了给圣上守帝京的,不趁着此次机会将虎贲军拢在手里,沈家如何能甘心?”
提到尚主一事,严瑜和李罡心里都不舒服。便是一个普通的墨雪卫提起沈泰容,都觉得他颇不识好歹。我们殿下如此气质芳华,聪睿明智,那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裴家小姐,怎及得上殿下一个小指头?偏偏沈泰容铁了心一般,非要求娶裴云。这不是生生打了墨雪卫的脸吗?
李罡嗤笑道:“我看他们也未必能够如意,沈泰容折团扶不上墙的泥,真的派出去,还不被北狄人打哭了?”
严瑜低声道:“如果这样,信州岂不是更加危急?”
李罡愣了愣,忽然觉得有点羞愧。他只想到莫让沈泰容讨了这个巧宗,全未想到,数万信州百姓的安危还悬在半空之中呢。
屋内只燃了一盏油灯,严瑜的面庞却被这略显昏暗的灯光照得愈发刚毅了。他一手拿起案几上的佩剑,道:“如若真是如此,我会向殿下请命。”
李罡有点茫然:“请命?请……什么命?”
严瑜抽剑出鞘,雪刃映火,发出灼灼的光芒,严瑜的话掷地有声:“带军出征,平定九边!”
第56章 信笺
第二日朝堂之上,果然有人上书,先是大赞虎贲军护卫帝京有功,再将王晋在神焘末年那射翻了庶人郑的一见夸了又夸,又说他知人善用,提拔后辈。
“当此危难之际,国赖良将,愿陛下信之,任之!”上书的人也不知道收了沈家多少好处,说到最后竟然痛哭流涕,将一个忧心国事,忠心为主的铮臣演得入木三分。
能立在这个朝堂上的人,又有几个庸才?就算一开始没听出这举荐背后的深意,听到“提拔后辈”四个字,也知道王晋不过是举起来的靶子罢了,真正要趁着这股东风飞黄腾达的,自然是那素有“帝京双璧”之称的沈泰容。【注1】
陈可始【注2】不发一言,他是文臣,素信言多必失,本来就不爱出风头。加上这样重大的事情,乐阳公主却未曾提前和他知会一声,他干脆就作壁上观。
丘敦律如老僧入定一般,微阖了双目。自从圣上驳回了初怀公主的折子之后,他就明白对九边之事,圣上其实内心早有定论,只是时机未到,故而才隐忍不发。丘敦律早年颇得高宗信任,曾听高宗评论自己的儿子:悯仁太子夏侯容忠厚宽和,可做一代守成之君;齐王夏侯郑【注3】聪颖过人却心性不定,磨砺之后,也能成为一方贤王,拱卫中枢;而秦王夏侯贤……高宗对这个儿子是在没什么印象,再说当时夏侯贤已经被过继给了高宗的兄长,等于退出了储位之争。所以高宗皇帝说到这里便停下了,丘敦律自然不会追问,那时候的夏侯贤已经出京就藩,所受的宠爱莫说和悯仁太子相较了,比起被留在京中齐王也是大大不如的。
那时候君臣两人,谁也没想到,最后继承了帝位的竟然偏偏是这个无人看好的秦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