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节(1 / 4)
楚原湘一击落空,却是紧接着就与武元辰隔空对冲,天际雷鸣,偶然一个下压,掠过地表山头,漫山郁郁葱葱的森林就是齐齐炸碎,一应生灵爆散血雾,再无噍类。
“看”到这一幕,余慈心境出奇地轻松,就像是刚学会游水的顽童,就算是面对大海浪涛,更多的还是新鲜和兴奋占了上风。
原来世间还有这等攻伐之术。
好像,很适合他呢!
余慈渐渐明白,各人神意性质不同、修炼法门不同,在不同层次的天地法则中穿行,总有“擅长”和“不擅长”的差别。虚空神意交锋,不但要比强度,更要懂得技巧,要善于在有利于自己的层次粘着对手、压制对手。
不管是武元辰,还是楚原湘,都有几个最为擅长的层面,其实余慈也是。
他道基关涉的生死存灭法则,是天地间的根本法则之一,几乎在每个层次都会存在,他的选择自然是非常丰富。与武、楚二人有重合,也有相悖。
在“重合”的层面,他无论如何也不是两个老辣凶横,又专精神意杀伐之道的宗师强人的对手,但他的优势就在于,跳变极快,适应性又强。武、楚二人一直想将他粘住,却是屡屡失手。
就算真的到了危急时刻,由于他正在“真实之域”的层面上,“我”之真性显化,与自辟虚空的无上神通紧密结合,能够强行开辟虚空,扭曲天地法则,形成最适于他,也最能迟滞对手的环境,就算临时开辟的虚空随生随灭,也有了脱离的机会。
这就是余慈和两位大劫法宗师缠战了数万里的距离,依然绰有余裕的原因。
不过,差距就是差距、被动还是被动。
久守之下,必有所失。由于玄黄本体在此,很难脱出对方的锁魂之术,眼看着这就是一场艰苦鏖战,余慈也不指望每次都能安然脱身。故而,他也在不断地熟悉这种方式,尽可能迅速地提升自家水平。
余慈觉得自己很适合修炼这种法门,这感觉也没错。
他没有特意修炼过神意攻伐之术,不过从乍一修炼开始,就是走的“存思观想”的路子,最重神魂;而符法修行,也是对神意运化要求颇高;至于后来转入玄元根本气法,成就“心内虚空”,更要在“心象”上用力;更不用说其后涉及的种魔之术、黑森林法门等等,都更倾向于神意之道。
再有出入“真实之域”,承受元始魔主的强压等等之事,连续磨炼,他在神魂修为上的积累也是浑厚扎实,远超同侪,至少在根基上,并不比两位大劫法宗师差上太多。所欠缺的,只是收放的技巧、经验,当然,也有千年万载打磨下来的圆融。
通过这一轮虚空交锋,余慈正是不断地打磨自家的神意运化技巧,而且,他还分了些心思,寻找参照。
这几十年间,他也见识过几回此界大能虚空神意对冲的场景,甚至自己还亲身经历过。
不过,若说能供“反复参照”的,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就是当年罗刹鬼王与太玄魔母大战中,起始之时,那一轮的隔空交战,当时只见气象恢宏,如今再看,仍是不可思议,而且,那分明就是虚空神意对冲的范本。
对战双方神意横空,在湛蓝的碧落天域对冲,跨越亿万里距离,几乎贯穿大半个真界,依旧如臂使指、变化莫测。余慈敢拿脑袋打赌,双方定然都是迈入了“真实之域”,而且程度和水平远在他之上。
他当年自辟虚空时,还很难把握其中奥妙,只将封住那份记忆的“冰山”请上平等天,化为太玄神通。而眼下,无论是修为还是眼界,早已今非昔比,再“翻阅”起来,并不困难。
结合着当前的战斗,从基本知识入手,更易解读。
其实,说起神意交锋,理论并不复杂。交战各方,无一例外都是神魂居中,也是一切动力之源,放出的力量就是神意,其中又可划为神识、神念。神识如目,神念如刀,神意的交锋,其实就是干扰神识感应判断、挫伤神念强度锋芒,意图清晰,层次分明。
但神识、神念也不能分得太清楚,它们更像是神意的两个“标准”,一体之两面,这里面的把握,就要在实战中逐步体会了。
渐渐的,他心里有了谱,中间试了几回,进步显著。
其实,他进步的速度一直相当惊人。
最初的时候,他刹那间神意冲击的强度,不过是七八万重,大约是与那位端阳真人处在同一层面。让对方“撞山”,完全是瞬间改换环境结构,封绝神意传输的结果。
可接下来,楚、武二人一个认真,直接将那座山峰催化成烟,余慈当时也是受到波及,在凶悍猛烈的冲击下,不得不强行提升神意震荡速度,以维持自我的节奏。
大概就是受那二人强行带动,激发了潜力,也是被动模仿对方技巧,使他神意冲击强度飙升,一举突破二十万重。此后,就是在不断地跳变、转移,每一次成功地脱险,都使他的技巧得到磨炼,潜力得到释放,强度也水涨船高。
到了后期,他已经可以飙扬到五六十万重的层次,能够在楚、武二人不太擅长的层次,正面对冲,不落下风。
而且,他能够感觉到,自己仍有潜力可挖。 ↑返回顶部↑
“看”到这一幕,余慈心境出奇地轻松,就像是刚学会游水的顽童,就算是面对大海浪涛,更多的还是新鲜和兴奋占了上风。
原来世间还有这等攻伐之术。
好像,很适合他呢!
余慈渐渐明白,各人神意性质不同、修炼法门不同,在不同层次的天地法则中穿行,总有“擅长”和“不擅长”的差别。虚空神意交锋,不但要比强度,更要懂得技巧,要善于在有利于自己的层次粘着对手、压制对手。
不管是武元辰,还是楚原湘,都有几个最为擅长的层面,其实余慈也是。
他道基关涉的生死存灭法则,是天地间的根本法则之一,几乎在每个层次都会存在,他的选择自然是非常丰富。与武、楚二人有重合,也有相悖。
在“重合”的层面,他无论如何也不是两个老辣凶横,又专精神意杀伐之道的宗师强人的对手,但他的优势就在于,跳变极快,适应性又强。武、楚二人一直想将他粘住,却是屡屡失手。
就算真的到了危急时刻,由于他正在“真实之域”的层面上,“我”之真性显化,与自辟虚空的无上神通紧密结合,能够强行开辟虚空,扭曲天地法则,形成最适于他,也最能迟滞对手的环境,就算临时开辟的虚空随生随灭,也有了脱离的机会。
这就是余慈和两位大劫法宗师缠战了数万里的距离,依然绰有余裕的原因。
不过,差距就是差距、被动还是被动。
久守之下,必有所失。由于玄黄本体在此,很难脱出对方的锁魂之术,眼看着这就是一场艰苦鏖战,余慈也不指望每次都能安然脱身。故而,他也在不断地熟悉这种方式,尽可能迅速地提升自家水平。
余慈觉得自己很适合修炼这种法门,这感觉也没错。
他没有特意修炼过神意攻伐之术,不过从乍一修炼开始,就是走的“存思观想”的路子,最重神魂;而符法修行,也是对神意运化要求颇高;至于后来转入玄元根本气法,成就“心内虚空”,更要在“心象”上用力;更不用说其后涉及的种魔之术、黑森林法门等等,都更倾向于神意之道。
再有出入“真实之域”,承受元始魔主的强压等等之事,连续磨炼,他在神魂修为上的积累也是浑厚扎实,远超同侪,至少在根基上,并不比两位大劫法宗师差上太多。所欠缺的,只是收放的技巧、经验,当然,也有千年万载打磨下来的圆融。
通过这一轮虚空交锋,余慈正是不断地打磨自家的神意运化技巧,而且,他还分了些心思,寻找参照。
这几十年间,他也见识过几回此界大能虚空神意对冲的场景,甚至自己还亲身经历过。
不过,若说能供“反复参照”的,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就是当年罗刹鬼王与太玄魔母大战中,起始之时,那一轮的隔空交战,当时只见气象恢宏,如今再看,仍是不可思议,而且,那分明就是虚空神意对冲的范本。
对战双方神意横空,在湛蓝的碧落天域对冲,跨越亿万里距离,几乎贯穿大半个真界,依旧如臂使指、变化莫测。余慈敢拿脑袋打赌,双方定然都是迈入了“真实之域”,而且程度和水平远在他之上。
他当年自辟虚空时,还很难把握其中奥妙,只将封住那份记忆的“冰山”请上平等天,化为太玄神通。而眼下,无论是修为还是眼界,早已今非昔比,再“翻阅”起来,并不困难。
结合着当前的战斗,从基本知识入手,更易解读。
其实,说起神意交锋,理论并不复杂。交战各方,无一例外都是神魂居中,也是一切动力之源,放出的力量就是神意,其中又可划为神识、神念。神识如目,神念如刀,神意的交锋,其实就是干扰神识感应判断、挫伤神念强度锋芒,意图清晰,层次分明。
但神识、神念也不能分得太清楚,它们更像是神意的两个“标准”,一体之两面,这里面的把握,就要在实战中逐步体会了。
渐渐的,他心里有了谱,中间试了几回,进步显著。
其实,他进步的速度一直相当惊人。
最初的时候,他刹那间神意冲击的强度,不过是七八万重,大约是与那位端阳真人处在同一层面。让对方“撞山”,完全是瞬间改换环境结构,封绝神意传输的结果。
可接下来,楚、武二人一个认真,直接将那座山峰催化成烟,余慈当时也是受到波及,在凶悍猛烈的冲击下,不得不强行提升神意震荡速度,以维持自我的节奏。
大概就是受那二人强行带动,激发了潜力,也是被动模仿对方技巧,使他神意冲击强度飙升,一举突破二十万重。此后,就是在不断地跳变、转移,每一次成功地脱险,都使他的技巧得到磨炼,潜力得到释放,强度也水涨船高。
到了后期,他已经可以飙扬到五六十万重的层次,能够在楚、武二人不太擅长的层次,正面对冲,不落下风。
而且,他能够感觉到,自己仍有潜力可挖。 ↑返回顶部↑